□ 孫恕恒
少兒頻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
□ 孫恕恒
關注青少年教育的有識之士都在呼吁,如今的孩子課業負擔很重,缺乏精神上的營養補給,要讓孩子們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從小就做到不僅要知書而且要達理。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傳統價值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應該讓孩子們學習和傳承。電視少兒頻道作為和少年兒童親密相伴的伙伴,更應該在弘揚傳統文化這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大連電視臺少兒頻道《小螺號》推出了一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大型活動,選取了市內多所傳統文化教育富有特色的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報道,展示了各所學校的不同教育方法,在觀眾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電視傳統文化教育節目如何適應青少年認知發展的規律?如何做出讓同學們喜聞樂見,又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節目?資料表明,兒童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鐘左右。如果是一個穿著正裝的老師在那里一講就是30分鐘或者30分鐘以上,哪怕講得天花亂墜也很難讓孩子們把遙控器定格。
國外有個《我愛記單詞》的節目,雖然這個節目是針對英語國家的孩子,但是他們的理念和節目形式同樣值得我們借鑒。這個節目產生是因為英語國家里很多孩子口頭表達很好,但是單詞拼寫有很大障礙,拼寫錯誤變成一種常態。制作者是本著弘揚母語的文化深層考慮而設計的。經過學校的選拔,單詞拼寫明星會晉級到市級比賽然后再晉級到州比賽,單詞拼寫高手會得到州長甚至是總統的接見,在學校里拼寫高手會成為大明星。
這個例子對制作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啟發很大。教育學家指出,兒童喜歡富有競技性的比賽節目,而且常常希望弱者通過自己的聰明和智慧最后能夠戰勝強者。如何把弘揚傳統文化這類含有大量記憶性內容的節目演繹得富有娛樂性?筆者認為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是特別適合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為了對孩子們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特意制作了許多《學堂歌》,運用流行歌曲填上優美的古詩詞,很受孩子們歡迎。這兩者如果結合,產生一個兒童版《我愛記學堂歌詞》,一定會受少年兒童的歡迎。推而廣之,如《我愛背唐詩》《我愛三字經》等有關記憶力的比拼,著力進行宣傳報道,讓孩子們都有參與的熱情,激發孩子們取得優勝的欲望。把這種比賽變成像《我愛記單詞》一樣常態化、大規模的賽事活動節目,不僅大人愿意看,孩子也喜歡。
電視技術手段多種多樣,其中動漫可以打破常規電視節目的很多界限,它可以突破時空界限,可以任意夸張造型,可以任由想象力馳騁。動漫題材深受少年兒童歡迎,更利于在孩子們心目中塑造英雄。動畫片制作者們如果直接把 《三字經》等傳統經典搬來,用現代文解說一遍或者把這個篇章有關的故事講一遍,照本宣科,這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沒有區別,或者說是電教化教學,少年兒童不愛看。我們要充分利用電視動漫的優勢,在孩子們心中塑造既有傳統美德又貼近兒童的英雄偶像,動漫需要這樣的英雄。筆者曾經看到幾個孩子津津有味地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紀曉嵐機智應對皇帝對聯的橋段,他們還一遍遍地重復觀看。
我國歷史中不缺乏這樣的偶像人物,也不缺乏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故事。媒體缺少的是合理夸張、適度幽默的表述方式,或者說是缺少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漫塑造出的偶像,可以伴隨孩子們從幼年時期一直到成年,并且這個偶像可以影響孩子們很多方面。
據傳有家公司推出了科幻童話故事動畫片《三字經外傳》,講的是保衛《三字經》阜阜和新新的故事。“阜阜和新新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剛剛8歲。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們遇到了 《三字經》的守護者小精靈布啾。來自2250年未來世界的科學怪博士史克朗,意圖毀滅《三字經》。為了保衛《三字經》,阜阜、新新和小精靈布啾一起,跟史克朗展開了連場大戰。”當中國式的概念與元素被國外動漫創作一次又一次地應用,甚至在世界范圍內取得成功時,中國的動漫創作人卻常常忽視或者漠視自家的寶貝。這種集體失語的狀態導致了國產動漫缺乏精神內核,缺乏獨特風格。一方面是動漫在質量、創意、影響力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是社會在呼吁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給中國的動漫創作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大連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