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芳 曹宇斐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衛星新聞采集”的英文縮寫,在實際使用中,特指裝載全套SNG設備的專用車。SNG在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報道突發事件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SNG的最大優勢就是兩個字:“時效”。SNG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時間播發”“馬上播出”“最新消息”的概念,而是“您現在看到的,就是正在發生的”,這也是新聞時效能夠達到的最高標準。
在2007年9月的防御“韋帕”臺風、2008年年初的冰雪災害、2008年杭州灣大橋通車以及2009年的興寧橋人民路修橋封路的報道中,寧波電視臺運用了SNG。前三次都是在一天到兩天時間里,分幾次在新聞特別節目和《看看看》《寧波新聞》中播出,每次5—8分鐘。相對于前幾次針對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所作的SNG,興寧橋人民路修路封橋主題報道更加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2009年5月5日下午,寧波電視臺將開通興寧橋大修交通管制的SNG現場直播連線。上午10點,臺領導召集參與直播連線人員召開緊急協調會議部署工作。在協調會上,臺里決定:因為這幾天連續有興寧橋大修、人民路部分路段封閉等可能會對寧波交通造成較大影響的交通管制措施施行,《看看看》節目將接連三天連線直播實時路況以及交警指揮中心情況。第一場直播就在市公安局交通指揮中心進行。
15點30分,我們準時到達交警支隊。衛星車、編導、導播、技術人員在現場開始進行準備工作,一切都有條不紊。編導和主持人根據手頭掌握的材料和現場出現的新情況,定下報道的主要方向,聯系好了接受采訪的兩位警官。內容定下后,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在指揮中心找了很久,沒有發現好的點。17點過后,我們發現一臺電腦上出現了不同的畫面,請教值班人員以后才知道,這是道路狀況示意圖,上面的紅黃色標記表明該地段的路堵情況,一目了然。我們一陣欣喜,決定從這張市區的道路狀況實時圖開始說起。這張圖,可以顯示市區各個路口的交通通行情況,很能說明興寧橋交通管制對周邊道路交通的影響程度。第二部分,就是看著電視監控墻,描述各個路口的監控拍到的實時畫面。實時狀況無法提前預知,我們準備到時候“有一說一”。之后,是對交警的采訪。在與交警溝通的同時,不斷有新的數據傳送過來,攝像顧波不時要求主持人走到機位前面,調整位置,以供直播車上的導播對鏡頭、對口型。不過,由于設備限制,主持人的耳機只能聽到衛星車上的聲音,聽不到臺里演播室節目的聲音。這表示,主持人曹宇斐無法知道什么時候切到這里,開始連線。我們想出了一個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由編導在17點55分,提前用手機連通直播室電話,當演播室主持人一跟曹宇斐打招呼,就示意主持人開始播報。18點整,節目開始。曹宇斐在接到信號后開始:“各位觀眾,我現在是在市局交通指揮中心……”
由于提前準備的數據比較充分,接受采訪的兩位交警表述也很到位,我們設置的晚高峰巔峰時段和回落時段的兩段連線,都比較順利地完成了。直播一結束,臺領導馬上召集大家回臺進行總結。回看節目發現了較多的問題:現場機位沒有顧及車流量狀況;鏡頭切換不暢;由于設備原因和光線不足,圖像灰蒙蒙的。大家決定在第二天的直播中,一定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天的直播中很多問題都得到了改進,直播效果好了許多。晚上,大家又一次坐在一起看片子,總結經驗得失,直到22點。
第三次連線的地點是在人民路。和前兩次相比,情況更為復雜;兩個主持人分別站在兩個路口,和演播室進行連線。為了讓畫面更加豐富、飽滿,我們在咸寧路口布置了三個機位,又在第三醫院大樓樓頂上布了一個高空機位,當主持人對整體路況進行描述時,能提供俯瞰全景的畫面。前幾次的直播經驗告訴我們,在沒有到現場之前,我們所能做的只是了解周邊情況,只有到了現場以后,才知道真正的情況是什么,才能確定該說的重點是什么。這也是SNG的一個特點!跟興寧橋大修不同,人民路的現場情況要復雜得多。我們迅速找到了江北交警了解情況,然后,和將要接受采訪的交警進行溝通。此時,對現場的各種情況,我們已經心中有數,可是,怎樣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聽懂并且記住呢?前一天晚上,我們曾經想過讓交警用水彩筆畫一個簡單的圖示,讓主持人舉著圖示來說,可到了現場,這個設想就被推翻了。因為我們在現場看到,人民路路口有一塊巨大的藍色指示牌,上面一個大大的“Y”字型,清晰而直觀地標出了變化后的通行路線。就是它了,主持人的主機位!就從這張圖示開始說起。
此時,我們又發現,寧大附屬醫院是這次交通管制后受影響最大的一個單位,平時進出醫院的人就有數千人。交通管制后,路怎么走?會不會影響救護車的進出?這應該是老百姓關注的。現場的情況激發了我們的一個想法:在醫院門口再設置一個機位,進行連線。突然增加了一個點,原先的計劃就要變化。此時離直播開始不到45分鐘。最后的版本是:5點45分前,主持人胡瑩提前錄制一段現場,放在直播的第一段,然后,這組人馬迅速趕赴寧大附屬醫院門口。在他們趕路的這段時間,曹宇斐進行第二段連線,結束后,通過演播室主持人的連接,再切到醫院,進行第三段連線。確定執行這個連線文案以后,我們馬上和演播室進行了溝通。此時,之前SNG直播積累的經驗就顯示出它的作用了。對于這樣的變化,大家沒有慌,各部門迅速協調:了解醫院的情況,聯系采訪對象,確定機位,測試新機位信號穩定情況等等,在最短的時間里讓這次改變成為了可能。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曹宇斐沒忘記帶上手機耳機,這樣,當《看看看》的片頭響起的時候,曹宇斐清晰地聽到了節目進行的聲音以及演播室主持人李紅親切的招呼聲。這次連線進行得比較順利。
不過,電視是遺憾的藝術,SNG直播尤其如此。回頭看,三天的節目有很多的不足,也為我們各位參與其中的成員打開了思考的空間。如SNG的時效性很強,時效與深度之間的矛盾怎么解決,靠主持人在現場對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消化?現場和演播室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兩者怎么協調?特別是主持人之間、報道內容之間的協調,如何給觀眾一個整體印象?實戰中,總會有一輛衛星車單點報道不足的感覺,如何將衛星車部署在新聞發生的要害位置,科學布局,抓取采訪制高點?是否可以以衛星車為核心,形成多個小組協同作戰,讓SNG發揮出更大作用?主持人在現場報道中,如何做到精確口述,突出重點,尋找將觀眾引向深刻的細節等等,這都需要時間的磨練。
《看看看》欄目對修橋封路進行了連續三天的SNG報道,這種形式和選擇的主題應該是地方電視臺今后操作SNG的方向。但是,在日常欄目中,SNG的題材困惑如何解決?如何選擇觀眾感興趣又適合SNG的題材,真正展現SNG的威力與魅力?如何把SNG這種技術手段在新聞中運用到極致,仍需我們努力學習和不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