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編者按:
一個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理應是電視節目的靈魂和核心,與電視節目的關系應是“水漲船高”抑或“錦上添花”,而不應是節目的“雞肋”。主持人對于電視節目的負面作用和影響,應引起業界對主持人與節目之間互動作用的關注和重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央電視臺在電視業改革的浪潮中首次推出了“主持人”這一稱呼。從此,中國的電視主持業開始了蓬勃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設置有主持人的欄目,同時也造就了一些為千家萬戶所熟知的“明星臉”,電視節目主持人也隨著電視業的發展逐漸走向“核心化”和“明星化”。然而,受傳播規律的制約,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一個“二級傳播”的“輿論領袖”,其作用的優劣意味著一個媒體的品位、可信度與權威性。在當前的電視熒屏中,我們卻不難發現主持人對節目的負作用在時隱時現。
對于一些探索發現類節目、紀實性較強的節目以及講壇類節目,節目主持人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節目的統一性和連貫性,影響觀眾對節目主題內容的欣賞。
比如在很多專題片中慣用的“懸疑”蒙太奇手法,可以增強節目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得原本枯燥無趣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有時甚至會使觀眾看得心驚肉跳。但在觀眾看到關鍵時刻的時候,一個“令人討厭的主持人”就進來開始廢話了,光廢話還不夠,還要問一些片子中已經凸現出來而根本不需要問的問題,使得觀眾的興致和思路被主持人強行打斷,從而對觀眾的收看心理造成負面效應。我們看美國探索發現頻道的時候很少看到主持人的身影,它的講述通常是攝像師或者探險者,如《荒野求生》,紀實性的結構使片子客觀而完整,吸引觀眾一直跟隨它去體驗未知。而講述類節目的選題和演講者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出來的,本身完全可以撐起一臺魅力多彩的大戲,不必再設置一個“外行”的主持人來畫蛇添足。因此,在紀實類節目中,如果節目本身結構獨立完整而清晰,主持人如果不能增強節目的傳播效果、反而會降低節目傳播效果的話,應慎重考慮設置主持人。
某些類型的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相當高,稍有不慎即可造成對節目的負面影響。
比如訪談類型的節目,由于主持人是傳播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關鍵的控制因素,主持人承載的不僅是信息的傳播,更應是思想的交鋒與探尋。訪談對象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需要通過主持人來完成,駕馭節目的主持人之壓力可想而知。如果主持人掌控能力過強,可能會造成自身認知度出現偏差,常見的就是在節目中以自我為核心,把觀眾當作襯托自己“智者、完人”形象的“工具”和“擺設”,漫無目的地“狂轟濫炸”;如果主持人掌控度不夠或者準備不充分則會造成信息量的缺失或減少,起不到“問觀眾所問”“想觀眾所想”,替觀眾反饋和認知的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尷尬局面。如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網絡》欄目在錄制對“百家講壇”學者易中天訪談的時候,就出現了主持人被嘉賓奚落的現象。
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節目要求主持人具備與專家、學者對話的能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會使節目從內容到形式流于膚淺和呆板,“挖”不出有深度、有價值的信息,有時甚至誤導觀眾。另一方面,還要求主持人必須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具備“深入淺出”的能力,讓深奧的專業術語能被廣大觀眾理解。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節目的受眾群就會縮小,收視率就不能得到保證。如很多財經股票類節目,一直是一種小眾傳播的狀態,除了社會大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主持人“向大眾傳播”的能力不夠,缺乏“平民化”視角,不能化“專業”為“平實”。
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角色特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乃至示范性。因此,主持人角色在傳播媒介的作用下是觀眾心理參照系的體現,是觀眾將理想角色投射與對應到主持人個體上而形成的。如果這種比照符合觀眾擬定的理想角色要求,那么這種主持人角色將得到觀眾的認同、贊許和褒揚,反之將遭到觀眾的批評、反對和否定。
綜觀我國電視節目主持現狀,模仿化、程式化的“雷同”面孔比比皆是,個性錯位或偏離節目的現象更讓我們難以明確主持人存在的價值,從而進一步對節目的風格和個性形成起到阻礙的作用。比如崔永元作為一個出色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我們不能否認他的優秀,但是他的個性和定位是平實幽默,不適合某些大型晚會的激昂氛圍和文藝風格。在北京衛視舉辦的金話筒頒獎晚會上,崔永元與春妮的搭配就顯得生硬和不協調,一個用聊天的語調說著樸素平實的大白話,一個用文學的語言抑揚頓挫地抒情,兩者之間根本找不到能夠契合的 “點”,都有“放不開”和“一拳砸在棉花上”的感覺,這種組合的出現可能是導演沒有認真考慮主持人個性與節目風格的結果。再比如,江西衛視《傳奇故事》欄目的主持人金飛,用“鄰里之間聊家長里短的方式”來講故事,個性干脆、直言直語,并以“真誠”的敘述見長,顯得真實可信,是一個“老實可靠的鄰家長輩(小輩)”形象,贏得了全國觀眾的認可。但如果換成一個涉世未深的播音系女生來主持這檔節目,字正腔圓的播音腔會使 《傳奇故事》與觀眾產生隔膜,稚氣未脫的面孔會令觀眾產生不信任感。
根據傳播學的理論,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媒介賦予其增強傳播效果的媒介人物,同時又充當了一種媒介訊息。節目主持人作為節目整體構思的體現者,要展開的不僅僅是含有特定創意、內容、目的的節目,還有觀眾殷切的社會性期待。由此看來,節目主持人構成信息的可能性正在于他使用自己的學識與個性重塑自我,影響他人。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卻很有意義。我們期望看到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正作用越來越多地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