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京紅
縣級廣電的困境及思考
□ 鄧京紅
隨著互聯網、數字多媒體等通訊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短信、IPTV、播客、博客、樓宇電視等新興傳播渠道、傳播媒體層出不窮,廣播影視事業受到巨大的沖擊。然而,在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管理機制體制不順暢、政策法規滯后、廣電系統有系無統等狀況,又使得地處我國四級廣電最底層且恰恰是政策職能落實的最關鍵層面——縣級廣電,受到了更大的制約和影響。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下,欠發達地區縣級廣電基于“先天發育不良,后天營養不足”,更難于適應和堅持,落入工作運轉困難重重、事業發展舉步維艱的境地,實力和地位不斷弱化,成為了縣級廣電一個嚴重的生存發展問題。
首先,機制體制層面給縣級廣電帶來的困境。在中國廣電發展歷程中,廣電機制體制經過數次變革。隨著形勢的發展,在現有的機制體制下,尤其是“局臺合一”的模式,使得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廣電陷入重重困境。主要體現在:1.縣級廣電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辦不分,嚴重制約了廣電事業和產業的發展。2.行政體制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3.廣電系統上下不協調,縣級廣電各自為戰。4.機構和人員以及設備更新維護未建立長效機制,無財政保障。
其次,政策法規層面給縣級廣電帶來的困境。政策法規層面給縣級廣電帶來的困惑主要體現在縣級廣電行業管理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空白、條規滯后,法規和政策相左,精神沖突或不科學、不合理,基層廣電行業管理部門無所適從。
第三,嚴酷的形勢給縣級廣電帶來的困境?,F有網絡覆蓋面有限,且零敲細打,沒有實現“一網天下”,更沒有實現“雙向化”,這嚴重制約了縣級廣電的發展空間;業務上面臨大臺同行的擠壓、觀眾分流嚴重、市場空間縮減、逐步邊緣化的困境;新興媒體層出不窮,大量青少年受眾和高端客戶被吸引,廣告市場被瓜分。
首先要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優化縣級廣電發展環境。隨著機制體制環境的重大變化,使得現行廣播電影電視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日益凸現出它的不適應性。這些不適應性已經嚴重影響到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在繼承和保留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中合理、適應的部分的前提下,建立起現代新型廣播電影電視行政管理體制機制的問題,已經成為完善廣電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轉換行政體制,實行“一條線”管理。通過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形成全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統一、左右貫通的完整系統,使廣電硬件、軟件產品的研發,廣電網絡建設經營,衛星地面接收安裝等經營項目的源頭,都能由廣電系統掌控,節約管理成本,控制廣電資源流失。全面實行上下級廣電推動式管理模式,達到產業一條線、事業一條線與行政一條線相輔相成,將有利于事業建設統籌、安全播出監管、新聞資源共享、行業管理有力、利益最大化等方面一條線落實到位。
嚴格執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這是改革最終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廣電局是對廣播電視實行宣傳導向管理、行業管理和事業發展規劃管理的政府機構,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并相對獨立的監管系統,對廣電企業、事業及媒體進行規范管理。各廣電網絡公司作為具有法人地位的廣電主體、市場競爭主體,統一管理廣電網絡資產和人力資源,承擔產業開發、產業經營、組織事業發展相關項目的實施等。廣播電視臺按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要求獨立管理。要把三者分離開來,一個用行政的手段管理,一個用市場化的手段運作,一個實行事業單位的模式。在此基礎上,明確局對網絡公司和廣播電視臺的關系定位和管理規范,最終實現合理的分離與良性的統一。
明確縣級廣電產業發展的改革方向。產業發展要進行大膽探索和積極創新,要充分區別廣播影視公益性事業與經營性產業的性質,是公益性的要進行明確界定,是經營性的要進行產權規定。公益性事業要明確責任主體,更要確保有公共財政的保障。經營性產業要面向市場,按照現代產權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深化經營性產業體制機制改革。要把允許經營的資產、資源和業務從目前的事業體制中分離出來,面向市場進行企業轉制和重組,與事業部分分別管理、分別運營??h級廣電產業管理必須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產業實體法人和市場競爭主體。賦予完備的資產管理權、經營權、收益權、處置權和用人、分配自主權。
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縣級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發展能力。上級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發展規模。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 [2005]14號文件)要求,廣播電視臺應當實行事業體制,由政府重點扶持。從事業和產業共同發展的目標要求看,應當使縣級廣電的發展制度化、法制化,要在人員編制、資金支持、技術設備上給予重點扶持,建立財政保障長效機制。
其次,建立健全廣電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政策法規空間??h級廣播電視管理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但由于法規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在管理過程中出現“腿軟”“腿短”。因此,完善政策法規,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已成為當務之急。具體措施如下:一、出臺行業法律,讓執法工具更加有力。盡快出臺符合基層實際的廣播電視法律,讓基層廣電管理部門在管理中有堅強的法律后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名正言順,并且有更好的執行力。二、完善條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要按照新形勢下的要求及廣電政策,盡快對滯后、不合理的條規進行調整,在確保政策法規協調統一的前提下,保證好政策的連續性,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使基層廣電行業管理徹底扭轉管理難、執法難的現象。比如,責任主體要合理劃分與明確,降低許可審批層級,減少管理環節。三、要跟進形勢制訂相關管理條例,規范新興媒體管理。針對當前新興媒體競爭形勢以及套用、亂用電臺電視臺資源的現象,要及時跟進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對新興媒體跟進管理,出臺廣電資源使用收費規定,維護正規秩序和政府媒體的尊嚴。比如,要確立戶外公共新視聽節目媒體的概念并盡快出臺管理辦法。
第三,科學統籌加強橫向聯合,整合資源提高競爭能力。一是推進無線數字等補充方式擴大覆蓋,全面向“雙向化”邁進,增強廣電網絡生命力和競爭力。有線覆蓋有其局限性,衛星直播又傳播不了地方臺,在這種情況下,無線數字覆蓋必將引領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的潮流。因此,必須采取無線數字傳輸等補充方式,積極擴大農村偏遠山區廣播電視覆蓋。而且這種方式必須全面實現“雙向化”,同時,實現各種方式的同網互通,以增強廣電網絡的市場競爭力。
二是落實縣級廣電受益渠道,讓縣級廣電生存基礎多點保障。要實行各級廣播電視在縣域落地付費及上級臺對縣級廣電扶助互動的做法。
三是加強行業之間聯合與統籌,實現資源共享。要不斷實現優勢互補,強強合作,形成合力,做大做強有線電視網絡,拉長產業鏈。如今,通訊行業各部門各自為政、自成體系,桿線、管道等資源的分散與重復建設造成了網絡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網絡的開拓與發展,尤其是對于基礎薄弱的縣級廣電部門而言,要獨立投資建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應該以“一盤棋”來考慮協調合作,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減少重復建設,降低成本,實現資源共享,構建立體傳播網絡。
四是拓寬廣電產品的有償使用空間,實現增值。要讓新興媒體資源“為我所用”,應該對廣電內容產品的價值進行市場評估,使新興媒體無償使用廣電資源變為有償使用。
興國縣廣播電影電視局)
本文責編:邵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