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主輔分離模式。主輔分離模式也稱“頻道分立”模式,以頻道經營業務及資產為主體,吸收其他資本成立股份公司。主輔分離模式基本保持了頻道業務和資產的完整,有助于建立權責明確的公司運行體制。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一些欠缺。首先,現有的頻道公司化缺少規范的程序和依據,頻道經營權作為國有資源,應當經過合理估價和合法手續作為資產進入公司,但現有的政策并未提供操作依據。其次,頻道分立模式盡管對于單一頻道而言,其業務流程是完整的,但進入股份公司的頻道和保留的頻道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同業競爭。
整體改制模式。為達到公司治理的要求,廣電媒體改制的優選模式,是將廣播電視頻率頻道資源、編播管理、新聞采編、播出總控等保留事業體制,作為政府出資主辦的事業單位,履行廣播電視運營的管控職責;將廣播、電視中市場屬性較強的節目制作(除新聞外)、推廣發行、廣告經營和衍生業務及其他經營性業務,從事業體制中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這種改制模式接近于整體改制,媒體(或傳媒行業管理部門)僅保留新聞、審查、播出職能,除此之外的所有業務均進入股份公司。(據常永新于《新聞記者》2009年第12期)
一、解渴:及時提供突發事件的信息全景,在滿足受眾的知情權中擴大影響力。在社會轉型期,受眾不僅需要及時獲知新聞事件的準確消息,而且希望了解詳細情況。媒體提供豐滿立體的信息全景,既是新聞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媒體競爭實力的體現,迎合了社會公眾日益增強的知情權意識。二、解讀: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把握本質,在幫助受眾讀懂新政策新舉措中提高影響力。在社會轉型期,政府出臺的新政策、新舉措接連不斷,囿于傳統思維和傳統習慣,公眾一時難以讀懂這些政策措施。媒體及時、正確地解讀,有助于提高受眾對其信賴度和依賴度,從而提高影響力。三、解釋:準確判斷新聞事件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在權威分析中增強影響力。因獨家新聞的日漸稀缺,媒體從對新聞首發權的爭奪逐漸轉變為對解釋權的競爭。媒體不僅要能及時報道新聞事件,還要能在第一時間分析、判斷新聞事件,闡釋新聞事件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引導公眾正確地認識新現象新情況。四、解惑:圍繞熱點話題,搭建交流平臺,呼應民聲,明辨是非,在聚合民意中拓展影響力。社會轉型期是矛盾多發期,熱點問題此起彼伏。為全國輿論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往往伴隨著某一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代表不同利益的觀點激烈碰撞,形成輿論旋渦。如果說媒體如何報道這一新聞,還不如說如何引導輿論。孰是孰非,需要明辨;誰對誰錯,需要明斷;何去何從,需要答案。(據章宏法于《青年記者》2009年11月下)
一是品牌活動的立足點在哪里,能帶來什么效果和效益?有的品牌活動可能與媒體本身的活動關系不大,但是能體現社會責任感。品牌活動關鍵是要想清楚主題是什么?立意在哪里?二是能否把活動影響擴大化、持久化。一般的大型品牌活動同時承擔著提升影響力和經濟創收兩大任務,理想的模式當然是名利雙收,但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媒體首先選擇的應是提升影響力,這符合長遠利益。三是活動本身是否有影響力和穿透力。這需要在話題挑選和議程設置上創新。四是能否拓展媒體產業鏈的上下游終端,在其他媒體形態和其他客戶資源方面開拓市場。品牌活動肩負如下使命:在傳統硬廣告發展會面臨“天花板”的階段,如何打造多樣的廣告平臺,通過不同的傳播形式和手段,盡可能用多樣態形式讓企業參與進來。 (據萬智炯 周燕群于 《中國記者》2009年第12期)
傳媒業的發展與廣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不管是報紙、期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還是手機和互聯網等新媒體,都踐行著建立在“免費”基礎之上的商業模式,只不過新媒體在技術和成本上更具優勢。傳媒以盈利性強的廣告收入補償運營和發行成本,已是屢見不鮮的行為。傳媒業的“免費”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當廣告收入可以補償整個運營成本或者以廣告效應和注意力效應為重時,媒介就可以對消費者不收費,這樣的模式包括“三方市場”和“非貨幣市場”;二是當媒介不以廣告為重或者排斥廣告時,就會對消費者收費,這樣的收費包括 “直接交叉補貼”“免費+收費”模式,也包括現在盛行的“微支付”模式,就是網絡媒體追求薄利多銷的一種運作模式。(據李 靜于 《傳媒》2009年第12期)
2009年12月29日,廣電總局發布了“2009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通知說,希望各制作單位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迎接黨的十八大“調整好創作題材,抓好進度,確保質量”。通知要求各省級管理部門及各級電視臺盡早著手,積極準備,有前瞻性,有針對性地安排好相應時期各頻道、各時段的播出,要統籌考慮這類劇目的生產、審查、發行、播出等問題,對重點劇目的生產進行動態跟蹤,加強調控和引導,避免題材出現重復、扎堆的現象,切實擔負起管理和服務的職責。(消息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18日,隨著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北方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及廣聯視通新媒體有限公司、沈陽魯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三家曾在遼寧廣播電視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媒體——遼寧人民廣播電臺、遼寧電視臺、遼寧教育電視臺正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實力的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廣播電視臺整合了三臺資源,在媒體資源、服務管理、產業經營等方面有更強的競爭力。三臺合并重組,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廣電媒體資源整合成為現實,遼寧廣電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消息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2月19日,中國民生銀行與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聯合舉辦 “中國電視劇導演集體授信簽約儀式”。首批23位導演每人獲得的授信額度基本為500萬元,總金額超過1億元。此次導演集體授信將使得我國優秀電視劇導演群直接獲得大額創作資金,成為電視劇的主要投資人及版權收益人,使得導演真正成為電視劇創作藝術與市場的主宰者。此次對導演的批量授信,雖然為無抵押信用貸款,但引入專業投資公司進行封閉資金管理,保證了專款專用。(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9年12月28日,中國網絡電視臺正式開播。中國網絡電視臺是依托中央電視臺、在央視網基礎上創辦的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是以視聽互動為核心、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于一體的全球化、多語種、多終端的網絡視頻公共服務平臺。首期上線內容包括新聞臺、體育臺、綜藝臺、愛西柚(播客臺)及愛布谷(搜視臺)。據央視網技術管理辦公室主任、中國網絡電視臺籌備辦公室主任單曉蕾透露,從2010年開始,中國網絡電視臺在現有5個分臺的基礎上,將陸續上線財經、電影、電視劇、探索、健康、氣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樂、北美、歐洲等分臺,并逐漸實現央視網向中國網絡電視臺的過渡。(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2009年12月18日,湖南廣電旗下網絡芒果TV在京舉行開播儀式,這是繼央視網宣布籌辦國家網絡電視臺之后,湖南廣電在省級衛視中率先開辦網絡電視臺。湖南電視臺臺長歐陽常林介紹說,芒果TV除了整合湖南衛視及旗下其他頻道的節目資源外,還將充分利用湖南臺的綜藝主持人、選秀藝人,為觀眾提供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動漫、紀實等視頻點播服務。(消息來源:《京華時報》)
2009年12月31日,由新華通訊社主辦的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在京舉行開播儀式,并于2010年1月1日正式上星向亞太地區和歐洲部分地區播出。新華社社長李從軍在開播儀式上表示,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的開通,是新華社著眼于當今世界新技術發展導致的全媒體格局、著眼于豐富健全自身通訊社的業務形態而采取的一項重要的舉措。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將充分依托新華社豐富的電視新聞節目,按照國際通行的電視網模式組織運營,力求突出新聞報道、突出電視元素、突出全球傳播,向海外受眾提供中國視角的國際新聞和國際視角的中國新聞,使國際電視新聞報道多一種信息源和聲音,使全球受眾多一種選擇和判斷。(消息來源:新華網)
在經過兩個月的試播之后,2009年12月18日,江西電視臺風尚購物頻道正式開播。為發展電視購物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江西電視臺于2008年4月向國家廣電總局申請成立全國性數字電視購物頻道,并于2009年4月獲得頻道運營執照。據悉,江西電視臺風尚購物頻道是江西省第一家專業家庭購物頻道,全天候提供訂購和咨詢服務。目前,該頻道已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并將于2010年3月上星播出,覆蓋全國。(消息來源:中國江西網)
2009年12月29日,新華社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在京簽署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新華08”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以及商業化運作等方面開展合作,并推進在各領域的合作。“新華08”是新華社采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自主研發的金融信息及交易服務系統,集實時資訊、行情報價、歷史數據、研究工具、分析模型和交易功能等于一體,并已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國石化與新華社的戰略合作,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新聞和文化事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消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