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秋
藝術創造是所有藝術門類創造主體所必備的內在動力。對于從事戲曲藝術表演的演員而言這也是一個毋庸置疑的話題。
戲曲演員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須要創造角色。體現人物,理解人物。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體,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這樣的人物角色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戲之像與不像,關鍵在于戲曲演員創造人物的形象是否入情入理。“情”在這里是指演員所扮演的劇中人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特殊情感。“理”則是這種特殊情感在世態常理中的根據。戲曲演員在特定環境藝術創造的發揮,我認為要具備以下方面:
一.藝術創造要有堅實的藝術功力。戲曲演員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在“唱、念、做、打”等各個方面聚集而成的基本功,是他們能夠勝任藝術創造的基本保證。一位戲曲演員要使自己的藝術作品美中求美,就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因為它是演員創造人物形象的必要“材料”。沒有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創造優美動人的舞臺藝術形象。訓練基本功,掌握基本功。從“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法、步”,這都是一般的戲曲表演程式。因為演員的表演既是生活的,又是夸張的、變形的,是按照戲曲的一般程式去完成的。只有把它們作為整體配合運用適當,才能在演員創造人物形象時需要什么,就可以拿出什么。一動、一站、一笑、一看都是美的。演員具備了這些堅實的藝術功力,才有可能把藝術作品創造得完美無缺。
二.入情入理的情感是戲曲演員對藝術作品創造藝術感染力的又一源泉。有道是無情便無戲,無情不是戲。情感是藝術心靈的琴弦。戲曲演員要演好一場戲,扮演好一個角色,沒有對藝術的真摯情感是不行的。演員要做好從心靈上打動觀眾,就必須先讓藝術打動自己,從情感上感染自己,劇情與角色化為一體。戲因情而動,情乃戲所依,不管是每一場演出,始終以情來貫穿,準確無誤地去表現劇情,表現人物,才能創造好的藝術作品。
三.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戲曲演員在提高自己的藝術表演力的同時,也應該使自身的文學修養不要成為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演員對文學和歷史的了解,對人生的感悟與體驗,將直接透過其表演反映在舞臺上,表達在唱腔中。為了讓自己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把它很好地呈現給觀眾,這要求戲曲程式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還要有足夠的文學修養來方便自己去準確、深刻地理解人物,才能使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活,更能打動觀眾。
四.藝術創新。談到創新,人們會聯想到新穎、出新。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毛主席的“推陳出新”。戲曲發展的關鍵是創新,也是戲曲自身發展的需要。因為一部好的藝術作品,不能貼近現實生活,遠離了時代,難免會衰落。戲曲演員也只有不斷地注入新的現實生活內容,以及在藝術創造人物的表現手法乃至樣式,去不斷追求新穎,才能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才能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和藝術形象被人們所喜愛和接受,才能顯示出自己創造藝術人物的功力。
五.持之以恒的藝術實踐。演出實踐能幫助戲曲演員找準“舞臺感覺”,能夠激發演員藝術創造的動力,能夠幫助演員在實踐中創造,在創造中實踐。真正達到演員與角色和劇情三者融為一體的境界,更好地去創造完美的藝術形象。
綜上所述,我認為戲曲演員的藝術創造對于戲曲演員自身以及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我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愿以此與業內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