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兵
取地域文化之精華,展時代精神之風韻,是舞蹈創作的一個藝術追求,許多舞蹈創作者運用這個思維模式,成功地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特別是民族民間舞蹈創作,更離不開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滋養。我們知道,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樣也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但是,從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和創作營養,還需要創作者具有素材的選擇、消化、提煉、運用的能力,需要創作者具有較高的時代感悟力和舞蹈表現力。而當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對于舞蹈創作產生影響、滲透、融解、結合的時候,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她所要體現的生命經驗、時代意義、藝術語境和審美價值等就會反作用于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這是考驗舞蹈創作者的文化修養和藝術表現的關鍵所在,更是考驗創作者對于時代精神的感悟能力和表現能力的關鍵所在。
中華傳統文化是各種地域性文化的總和,也就是說,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是以地域文化作為文化形態的。舞蹈所負載的地域性文化形態只是舞蹈的語言形態,就舞蹈藝術的本質而言,應該是人的問題,與文學一樣,是人學的問題。舞蹈語言是人的肢體語言,是人的生命的律動,這個語言究竟要表現什么,舞蹈的語境便是創作者與觀賞者通往共同審美的平臺。因為,文化是地域性的,舞蹈是世界性的。
南通地處長江與黃海的交匯之處,歷經數千年的風雨變遷,自然形成了鮮明的江海文化特征,隨著南通經濟的發展進程,南通的對外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無論是請進來的嘉賓,還是走出去的舞蹈,南通與世界的對話和交流,需要一個共同的藝術語境,因此,當江海文化形態進入南通舞蹈創作,二者之間將如何營造一個世界性語境,便是舞蹈創作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不是舞蹈的標簽。在南通民間舞蹈創作中,江海文化應該是:舞魂。
在舞蹈創作中,“舞魂”是什么?這是創作者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通常將“舞魂”解釋為主題,或者將群舞中的“領舞者”視為舞魂,但是,當我們運用南通地域文化特色創作一個藝術的舞蹈,那么,江海文化便是一個貫穿整個舞蹈的“舞魂”了。
藝術依附于自然,來源于生活。什么是南通江海文化?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學術問題,太繁雜,為了敘述方便,我們簡要概括一下。
一是大海:南通地處黃海之濱,流民與鹽民是這里的先祖。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他們面對大海珍奇、灘涂寶藏無力采取,且對大自然的認知水平和攝取能力十分有限,只能通過“祭海祈神”寄托愿望,于是,宗教便來彌補他們這一缺陷,滿足了他們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唐宋時期,這里的宗教活動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無疑,江海文化具有濃重的宗教元素。二是長江:南通又在長江流域的入???,中原文化借著長江下游流域的平原古道,流入了南通,為這里注入了中原文化的開闊與雄厚,致使這里雖然面臨大海,有大片灘涂,先祖又多為鹽民、流民,但這里卻并不荒蠻,南通人世世代代崇文尚德,讓江海文化具有了多元雜陳的文化形態。三是人文:南通雖然濱江臨海,成為三角陸洲,但卻并非死角。長江的秀美,大海的開闊,中原的文化,共同滋養了這塊“三角陸洲”,千百年來,這里人文薈萃,文德俱佳,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仁人志士和詩文書畫,有著十分璀璨的人文歷史。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江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大約可以概括為:莊嚴、豪放、沉穩、委婉、樸實、內秀。
近三十年來,南通舞蹈創作充分汲取江海文化養分,已經成為了舞蹈創作者的思維常態,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出現了如《抬判》、《鐘馗嬉蝠》、《跳馬夫》、《蒼龍舞》、《海安花鼓》等不少挖掘、整理、創作的新民間舞蹈,這些舞蹈作品代表了南通民間舞蹈創作的一個高峰期。
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也隨即蓬勃起來,在當下“地球村”的文化格局中,各國各地舞蹈藝術的發展在不斷地追求和創造世界性語境,而這個舞蹈的世界性語境正與傳統的地域性文化發生著巨大的沖突,同時也在尋找著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成功突破,力圖在傳統的地域性文化中呈現出世界性語境,在世界性語境中呈現出優秀的地域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南通以往的民間舞蹈創作尚未完全脫離素材的原始形態和標簽式的展覽形態,與舞蹈的世界性形態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南通舞蹈,作為藝術的舞蹈,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藝術舞蹈,有必要將江海文化作為一種“舞魂”,貫穿于南通舞蹈的血脈之中,在世界性語境中傳播我們的江海文化,提升南通舞蹈的藝術品格。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這個民族的生命賴以生存的血脈,當一個民族的文化進入了藝術創作,她不可能只是一種標簽,她必須如生命之血在人體中流動、奔突,讓人的生命激動、亢奮、鮮活起來,并且表達一種生活、一種精神。世界著名的德國舞蹈家瑪麗·魏格曼曾經說過:“舞蹈是表現人的一種活生生的語言——是翱翔在現實世界之上的一種藝術的啟示,目的在于以較高的水平來表達人的內在情緒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傳達給別人。”
在世界大格局發生了變化的今天,舞蹈創作也應該隨之而變,當舞蹈在同一個世界性語境中展示我們民族文化“靈魂”的時候,我們的舞蹈也將會成為世界認同的藝術舞蹈。
二.文化是舞蹈的靈魂,不是圖解的宣傳。在世界性的語境中,南通江海文化作為“舞魂”,是激發創作靈感的精神本原。
當我們在論述舞蹈創作的世界性語境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本民族本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因為,經濟可以全球化,文化是永遠不會全球化的,只有將優秀的民族文化滲入舞蹈創作,作為這個舞蹈的“靈魂”,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世界性的舞蹈語境,從而展現“舞魂”的魅力。
但是,在前些時候“文藝搭臺,經濟唱戲”的浪潮中,為了推動經貿活動,我們經??吹竭@樣一些舞蹈:創作者們把當地的一些產品搬上了舞臺,或作為背景,或作為道具,有的甚至是用人來扮演某個產品;在宣傳城市魅力和地域文化的舞蹈作品里,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用圖騰,用民間生活用具,用傳統工藝產品等作為城市宣傳的標簽,雜糅在舞蹈作品里,既不美,也不雅,更有失舞蹈藝術的和諧之美。但是,他們認為這就是城市魅力,這就是民族民間舞蹈,這就是文化。這種“把文化當作標簽”的舞蹈作品除了當地人看得懂,外地人還要費勁猜一猜,老外更不用說了,只看得一頭霧水,不知臺上為何物,不知這個舞蹈美在何處。這種“文化標簽”忽視了舞蹈的世界性語境,在舞蹈與觀眾之間無意中架起了一層審美阻隔,不僅阻隔掉了自己的文化精神,也阻隔掉了舞蹈本身,因為,舞蹈不是宣傳的工具,舞蹈有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是人的精神或意志。美國舞蹈家圣丹尼斯說:“我看見舞蹈正被用作靈魂與靈魂的交流手段——去表現那些對于文字來說過于深奧、過于精妙的東西?!彼€說:“舞蹈是動作,動作是生命和美,美就是愛和勻稱,而勻稱就是力量。跳舞就是在其更加精美和強烈的震動中去生活,去過上那種和諧、純潔和有節的生活?!笨梢哉f,舞蹈是一種生命經驗,是一種生命方式,一些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物體用在舞蹈作品里,也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載體,一種語言,它們本身不是舞蹈所要表現的“靈魂”,我們錯將手段當成了目的,顛倒了舞蹈的表現與靈魂的關系,這是應該要特別提出來的。
南通江海文化具有很鮮明的地方特色,其 “莊嚴、豪放、沉穩、委婉、樸實、內秀”不僅是一種精神品格,也是一種審美意義,一種審美價值。南通的舞蹈創作如果要從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取創作靈感,創作出真正屬于世界的南通藝術舞蹈,展示南通文化的魅力,那么,我們將江海文化作為“舞魂”,滲透在整個舞蹈的創作過程中,就一定能夠激發我們的創作靈感。
一.我們首先應該廓清江海文化的精神形態,要從宗教的莊嚴、大海的豪放、長江的委婉中尋找到江海文化的魅力,尋找到江海文化關于“力”的意義,這是舞蹈創作不可缺少的。
二.舞蹈是人的肢體藝術,是動作的藝術,是表現的藝術,只有深入江海大地,真正理解了這里的人們,觸摸到了他們的呼吸與運動的節奏,我們才能把江海文化哺育起來的人表現在舞蹈作品里,展示在舞臺上,并帶有濃厚的江海文化特色。
三.當一件舞蹈作品的創作基點落在了人的身上,落在了生命的意義上,我們便自然找到了一個世界性的語境,因為,人性是共通的,是永恒的,是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美國人可以看懂幾百年前中國的《紅樓夢》,中國人也可以看懂一百多年前俄羅斯的芭蕾舞《天鵝湖》和《睡美人》。藝術只有表現人性,表現生命,才能真正把人的“這一個”及其優秀的地域文化傳達給不同時空的觀眾欣賞。
江海文化是南通人性的自然本原,世界性語境是一切人性表達的舞臺。南通的舞蹈創作,只有摒棄標簽式的文化表達,才能真正走出南通,走向藝術的殿堂,在世界性語境中展示南通江海文化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