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期桂
服裝——是我們祖先為了御寒保暖的生理需要演變而成,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從單一的御寒保暖功能逐漸升華到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的各種審美需求。自從人類有了表演藝術,伴隨著各種演出活動所需要的衣著、服飾,又誕生了演出服裝、舞臺服裝、戲劇服裝,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就區別于生活服裝、流行時裝。根據舞臺戲劇人物的特定外部造型,設計特定的服裝,這就形成了舞臺服裝藝術。它偕同舞臺人物的化妝、道具、布景、裝置、燈光、音響之間的融合與互補,共創舞臺美術視覺效果。
泰州市淮劇團演出的大型現代紀實淮劇《諾言》,已經公演多場,并已入選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其服裝造型的設計得到專家肯定、觀眾的好評。這里筆者借此契機,談談自己的設計體會,以征得專家、同行的寶貴建議,使此劇在服裝設計方面更加完善。此劇是根據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的一對戰友生死諾言為主題,全劇圍繞實現諾言這個主題,演繹了一個個起伏跌宕的動人場面,其時間跨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可見時間跨度之大,人物變化、時代變化之大,以及人物層次的差異之大,自然在服裝設計上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本人在接受任務后,反復研究劇情,深入了解人物的個性以及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結合現代舞臺藝術及舞臺美學要求,借鑒反映抗美援朝時代、五六十年代農村題材的映片,反復論證,進行構思。
眾所周知,服裝造型設計是體現劇中角色的身份、年齡、個性、習慣,展示劇中時代、民族、國籍、地域和民情風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講究人物造型的某些特殊細節。對時代和地域的特征要求較為嚴格的寫實戲劇服裝,除了要把握時代背景和人物個性以外,還力求體現濃厚的生活氣息戲劇服裝的藝術性,以至將人物服裝新舊程度、職業痕跡、個性習慣、動作特征均通過服裝設計體現出來,以求深化人物個性及人物關系。在遵循這個原則的基礎上,我在該劇服裝設計上,采用了恪守了當年志愿軍戰士、當代職業女記者、五六十年代山東及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村生活中的服飾基本概況,結合淮劇劇種戲劇表演形式、風格、流派等以及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考慮到與現代舞臺化妝、燈光、布景的有機配合,在生活原形服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選料的色彩上、款式上加以改良,使觀眾既看到了各個人物所處時代、職業、個性的原型影子,又有力烘托舞臺氣氛,突出人物特征,集生活化、藝術化為一體,既與劇情渾然一體,切實做到了服裝與各自的表演藝術風格高度協調,又使觀眾耳目一新。為劇情的展示作出了有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