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利安
影視創作中人性關注淺談
■陸利安
中國電影產業,事實上已跨入了“大片時代”,繼《英雄》、《十面埋伏》、《功夫》、《神話》、《無極》、《七劍》之后,又有《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還有《墨攻》以及超豪華的歷史巨片《赤壁》。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說:中國導演拍攝的這些“大片”,多只注重商業回報。它們是資本資源、明星資源、推廣資源的堆積,可這種集結華語眾多明星與各種資源的整合,使影片的整體價值不升反降,是“資源消耗型”的大片模式。
黃式憲在《中國大片時代來了嗎?》一文中提出:“中國/華語大片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并不是沒有問題的,我認為,它與好萊塢大片的制作模式,漸漸呈現出某種趨同性的危機,呈現出只注重視覺奇觀的營造或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卻往往忽略了對民族文化原點以及文化傳統的深入發掘,在電影專業水準(包括高素質的數字技術應用)、藝術創新能力以及審美精神的提升上,則顯得差強人意而招致了種種詬病。”簡單點說:影視創作中“人性關注”深度不夠!媚俗!賈樟柯說過:中國電影環境變得千瘡百孔,問題特別多。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真正有價值的電影,完全被所謂商業電影的神話所籠罩,完全沒有機會被公眾所認識。大片里面娛樂至上的觀點、金錢至上的觀點、否定和詆毀思想承載的觀點,深刻地影響著大眾。它們雖然在票房上有成就,但總體而言影片沒有深度,沒有歷史記憶,存在文化沉淪。
好的影視作品無不對人性進行深刻地關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能贏得好評;關鍵在于這部電影能夠真正揭露印度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會陰暗部分。然而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主人公杰瑪生活充滿歧視、羞辱、危險、無助的悲慘,但是所有一切的不幸并不能阻止他對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對人性本質的彰顯,并未就此放棄其理想與純真。《竊聽風暴》客觀再現了冷戰期間前東德國安局監控下的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圍,通過竊聽者與被竊聽者的心靈歷程的轉變,把政治的懸念和人性的自我完善放在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去讀解,在對歷史開放式的回溯中,以個體之命運審視曾經的民族之痛,反思過往的荒謬和缺憾,反映出了對人性的深刻的自省意識和重塑美好善良生活的愿望,表現出在一個禁言的時代,人的本性的沖突和回歸。
深刻地探討人性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鳴。《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單純的生活思維方式、純真善良的本性、持之以恒的耐力,不正是我們期待的物欲橫流時代環境下人性的回歸?《金錢游戲》中的富翁向一對破產夫婦提出用一百萬美圓換和妻子的一夜情,夫妻倆在壓力下未能抵抗住誘惑,用尊嚴換得未來和理想,卻給感情帶來永遠無法消除的隱痛,這種精神折磨多么具有沖擊力!多么令人反省!!《色·戒》解析人性中靈與肉沖突,探索人的“本能”的極限,無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許的情感體現,將這視為人生的必要支撐,讓我們感嘆使人類生存千古之“情”。挖到了人性中最神圣永恒東西的作品,都是很有生命力的。
影視作品真正吸引人的元素,是人的共同愿望和夢想,即人類共同的人性。它包括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不同文化的包容與尊重,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珍惜,對貪婪自私愚昧的嘲諷,對邪惡殘暴酷政的抗爭,對善良義舉良知的肯定與贊美,對美好生活未來的憧憬與向往…影視作品尤其是大片,對觀眾人性的體悟和震撼是奇異的。美國大片里灌輸的往往是人類對和平的向往,對未來的期盼和夢幻,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他們用人性做影視,做市場,不僅僅帶給觀眾的是拍案驚奇的創新性技術,更帶給觀眾難以逃避的對人性的深深思索!震撼每一位觀眾的內心和靈魂,讓人理解甚至流淚、感動,受到鼓舞和觸動!被世界接受!即他們使用老套的蒙太奇,不出名的演員,小資金制作,但是他的人性訴求強烈,依然可以讓人震撼和產生思想的共鳴。反觀中國的所謂的大片經常讓人看不懂!除了美輪美奐的光與影、俊男靚女、荒誕不經的情節故事,突兀的讓人不知所云!這是因為我們缺乏對人性的體悟。
著名劇作家陸天明說過:“一個人活一輩子,要給社會留點東西。好的作品比人活得長。”如何才能為后世留下傳世之作呢?我認為:唯一的方法在于自覺地與社會、時代的心理同步,表達公眾關注的生命訴求,深刻地反映當今社會的人性特點!既關注邊緣生活的自我表達,又融入主流社會生活,關注現實社會矛盾發展和凸顯,用靈魂面對歷史!丟棄不該承擔的重負,努力向電影的藝術性、思想性、娛樂性的本色回歸,并使“貼近地面的敘事”爆發出超乎尋常的精神力量。用國際化視野,多樣性與多元化地反映人性特點!《南京!南京!》
最大程度還原復雜的人性并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地審視這場大屠殺,讓中國人、日本人在戰爭這一特殊境遇之下,呈現更加真實的心理動因,進而從侵略和被侵略的關系中深刻反思戰爭、認知自我,讓我們在痛楚中沉思。《瘋狂的石頭》中小人物們渾身散發著汗味、臭味,在雜亂但又精彩的敘事空間中向我們展示合乎情理的卑微和無奈、痛苦和心酸,對人性的執著挖掘,還原了我們無法逃脫的庸常生活。
好看、耐看的我國影視能否像韓國影視那樣成為國家軟實力的象征?我相信:盡管現在還有這樣那樣的諸多困境,但隨著電影創作體制機制的寬容與變革,必將為個性化掃清體制障礙。影視創作者必將在更加寬容多元、包容的時代中找到自信。由于資本運作上的相對超脫,影視創作必將向本色回歸,鏡頭將對準那些身份卑微的普通人,不論其故事時空對應現實或歷史,努力掙脫概念化的桎梏,刻意去強調一種真切實在的人文情懷,并以此凸顯一種具有跨國性的人性內涵,就能生產出真正無愧于時代的佳作,也必將成為國家軟實力的象征!因為人性具有普世的價值,它必將贏得世界范圍的理解、認同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