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冰冰
論聲樂教學的心理素質
■綦冰冰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專業水平是教學的首要條件。在聲樂教學中,聲樂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知識結構,以及自身的修養,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教師所具備的聲音訓練理論和實踐經驗,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辨別聲音的耳朵和思維能力,是指引學生正確學習的重要條件。在聲樂教學過程教師教、學生學,是師生面對面進行的教與學密切結合的活動。
聲樂教學是一種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的雙邊活動。聲樂教學從開始到結束進行教學內容的教授過程是聲樂教師把聲樂知識、技能交給學生,學生學習的過程。聲樂教學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以系統、科學的知識、技能武裝學生。這里面含有藝術學科的許多技能,如聲樂生理學、聲樂心理學、聲樂技巧學、聲樂語言語音學、表演學和聲樂美學等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里品質,開發學生的才能,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藝術表現力等,使學生具有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將聲樂知識與歌唱實踐相結合,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同時,聲樂教學基本上是一對一或者小班授課,教師與學生近距離接觸,可以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生學習的動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
聲樂教師具有較好的演唱能力是聲樂教學必備的專業條件。聲樂教師的演唱能力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怎么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對正確的聲音概念、聲音位置的感覺,都需要借助模仿來理解和掌握,學生遇到問題都需要聲樂教師進行示范演唱。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是必要的環節。而人的任何動作,總是包含一定的心理成分,即心理意識的支配。動作是歌唱與發聲的根本因素,動作的實施與貫徹不是隨意實現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心理狀態,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
影響教師教學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師的基礎心理,教師的智能水平、注意力、組織能力以及計劃能力,性格氣質都對教學產生重要影響。師生雙方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心理動力的因素占有重大比重,明確的教學目的、學生的求知欲和教師的高度責任心,會給教學到來巨大的動力,使得聲樂教學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熱情、精力、健康和睡眠對第二天的聲樂教學也具有影響,心理機能裝填是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得以更大效能的發揮。心理因素通過聲樂教學,在師生心理上留下的影響是綜合性的,會對下一個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作用,分析心理因素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做到,充分利用感知、思維、回憶、情感等心理條件,把學生潛在的基礎心理因素轉化為積極的歌唱心理狀態。始終能做到練唱與講解相結合,以練唱為主的教學原則,克服存在的片面性,只讓學生唱,不講歌唱發音的科學原理或講得過多,而使得學生誤解。教學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適度講解,范唱,語言要精煉、清晰而有條理,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啟發學生理解和思維。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明確聲樂學習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也可以通過直觀的圖形、影音資料強化體驗式教學,發展拓寬學生的認知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培養歌唱技能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思維力、藝術表現力,從而形成完整的歌唱能力。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前準備、教學中實施、教學后培養的心理因素和實踐活動。
組織教學是聲樂教學的準備階段。意大利聲樂大師基諾貝吉說過:“把你一切與歌唱無關的思想全都扔到門外,不要帶到課程上來?!苯處熀蛯W生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排除雜念,教師觀察不同學生的不同心情和情緒狀態,適時的調整教學狀態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前節課的檢查、復習和總結,把學習時的技能反映出來,得到教師的肯定,加深對知識的影響和技能的掌握,加以鞏固,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本節課聲樂教學的學習。前后兩節課知識、技能的系統化學習與連接,肯定學生學習心理的進步,根據同樣的方法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學生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有了思想、技術上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喚起學習新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習新課的每一環節都體現鞏固知識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因素是知覺和思維,學生正確感知并理解教師所教知識與技能背后的含義,并將這些通過心理轉化為正確的歌唱活動。不單純一味地模仿,通過大腦和心理觀察,培養正確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學生積極思維參加教學活動,獲得歌唱的觀念、規律和習慣。教師在全過程中予以正確的引導。聲樂的教與學不是機械的模仿,是一種靈活自如運用的實踐。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歌唱者獲得最佳歌唱狀態的心理基礎,需要通過心理訓練和技能、心理、生理以及物理等方面來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
在聲樂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心理訓練。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聲樂教學其他專業的教學有很大區別,那就是進行的是一對一、或者小班授課方式,師生之間溝通方便,師與生雙方的關系明顯影響著教學的效果。長期配合不好,會對學生學習、教師授課有很大的影響。上課時候培養一種和諧的氛圍,都有一個良好的情緒,才能保證技能培訓、心理訓練取得好的效果。在學習和掌握歌唱基礎的過程,都需要大腦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建立,因此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講課要生動、時間不宜過長,示范不宜過多,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保證學生良好心理情緒。在對于教材的選擇上也要適度地側重學生喜好和優點,同時,對于學生弱項的練習上,講清道理,做好訓練前的工作,避免學生因弱項的學習產生厭學和不好的學習情緒。教師對待學生的技能好壞評價要適當,以理服人,循循善誘,避免語言攻擊和傷害。不要因學生做不到而急躁,態度不好,甚至訓斥學生。這樣會加重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產生抑制情緒。適度的鼓勵和表演起到活躍教學氣氛的作用。當學生掌握初步歌唱方法以后,采用觀摩教學的方式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聲樂匯報,學生之間互相聽唱,逐漸培養學生在觀眾面前大膽演唱的心理狀態,鍛煉匯報的演唱狀態。歌唱學習中應循規蹈矩,聲樂的教學是師生互動,既有主觀能動因素又有客觀條件的制約。應該根據聲樂學習的規律,有階段性的進行學習和練習,師生之間相互配合,調整好心理,運用歌唱器官的運動,演唱出優美的旋律。
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勇氣和力量。在心理學中,意志是指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行為,善于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前進中出現的困難。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動,它反映在有目的的行為上,當然,意志品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培養。針對學生的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鍛煉培養方式措施,如對膽小、猶豫不決的學生,要培養大膽、勇敢、果斷的品質等。啟發學生加強自我鍛煉,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在演唱時,注意力集中于聲樂作品上,拋棄一切雜念,正確估計自己,從而到達一種完美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尋找一條正確的、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與學生各自以及相互之間培養良好的心理,克服不良心理狀態的產生,在歌唱中發揮最佳的歌唱水平。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心理訓練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和發展歌唱者的心理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調整好教師與學生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心理狀態。
(沈陽音樂學院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