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歌+朱密
內容摘要:賽珍珠是美國著名女作家,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長達41年,一生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和中國文化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將運用合作原則對《大地》中主要女性人物阿蘭的話語進行分析,探討阿蘭的性格特征。合作原則有四條準則,然而在人們的對話中往往通過違背其中的一些準則來傳遞他們會話的隱含意義。
關鍵詞:合作原則 《大地》 阿蘭 性格特征
一.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作為話語分析的核心是由美國哲學家格賴斯(Grice)提出,包括四條會話準則:
(1)數量準則:①所說的話應包含為當前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說的話不應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2)質量準則:①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②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3)關系準則:在關系范疇下,只提出一個準則,即所說的話是相關的。
(4)方式準則:①避免含混不清;②避免歧義;③要簡短;④要有序。
上述會話合作原則的各條在我們的交際中應該遵守。但這不表明沒有違反這些準則的情況出現。人們經常通過對會話合作原則的違反來表達話語中的隱含意思。這就需要我們能理解真正的會話含義。
二.《大地》和女主人公阿蘭介紹
《大地》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中國農民王龍以及他的一家圍繞生養他們的土地而奮斗和掙扎的歷史。賽珍珠在1938年憑借《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阿蘭原是黃地主家的傭人,因長相丑陋被賣給王龍做媳婦。她從小被父母賣給黃家,多年來一直忍受著主家對自己的打罵,養成了順從寡言的性格。阿蘭話語不多,其話語時而遵循女性話語原則,時而走向性別另一端,表現出男性語言特點,從中可以體現出阿蘭的雙重性格特點。
三.具體話語分析
1.對會話合作原則的遵守
在嫁給王龍直至懷孕前,阿蘭始終沉默寡言,話語不多,并且多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羅納德·斯考倫認為:“在人類交往中,比實際需求說得少是有益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其他人機會來表現他是如何努力去理解別人的暗示以及未表達出的意圖或要求。”
“豬肉、牛肉和魚,一共七樣吃的。你會做菜嗎?”女人用呆板的聲音回答說:“自從進了黃家,就做廚房丫頭。黃家頓頓都有肉。”他很高興,因為她說出這樣的話:“最好我把菜遞給你,你端出去。我不想在男人跟前露臉。”
上述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阿蘭是有問有答,這非常符合會話合作原則中的數量準則,即①所說的話應包含為當前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說的話不應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從阿蘭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美的的女人。她性格順從,丈夫問什么她回答什么。從她讓王龍端菜出去,不愿再其他男人面前露面的話中,可以看出她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對婦女“三從四德”的要求。她清楚地知曉中國封建禮教強調“男女授受不親”,“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表,不相授器”。在實際生活中,對女性的要求就是盡量避免拋頭露面,以表達對丈夫和夫家的絕對依附和順從。
2.對會話合作原則的違反
(1)對數量準則的違反
通常,一個成功的對話需要雙方參與者提供足夠的信息,但是當參與者不這樣做時,他們有可能想要傳遞隱含的意思。通過比要求的內容說得多或者說得少,說話者可以讓聽話人明白他們想要表達的隱含目的。
“你怎么知道的?”他帶著敬佩問道。阿蘭笑著回答:“難道你不知道我曾在地主家做過傭人么?我看到過為了躲避強盜和小偷,老爺會把昂貴的物品放到秘密的地方。因此我知道松動磚頭意味著什么。”
當王龍問阿蘭她是如何知道松動的磚頭后面有可能存在秘密時,阿蘭完全可以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但是她并沒有這樣做。阿蘭在她回答王龍的問題前附加了一個疑問句“難道你不知道我曾在地主家做過傭人么”。這句話使得阿蘭提供了一個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多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阿蘭違反了數量準則。通過阿蘭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她說話時的自豪,這是因為在封建時期的中國,女性的地位是大大低于男性的,女人必須聽從丈夫的要求而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男性常把女人看做他們的私有物品。所以當王龍帶著敬佩的語氣問阿蘭這個問題時,阿蘭會覺得很高興。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阿蘭是一個有著強烈自尊心的女人,她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認可。
(2)對質量準則的違反
有時人們故意說些不真實的話或者自己并不確定的話來違反質量準則從而達到傳遞他們話語中的隱含意義。違反質量準則有四種方法:第一種是說反語;第二種是夸張;第三種是比喻;第四種是說并不存在說話者腦子里的想法。
“你的那些珍珠在哪里?”阿蘭邊洗衣服邊小聲的回答:“珍珠?我擁有它們。”王龍看著她洗衣服的濕手咕噥:“你要那些珍珠又沒用。”阿蘭緩慢的說:“我認為有一天我會用它們做耳環,”害怕王龍生氣她緊接著說“我會把耳環在女兒結婚的時候送給她。”
當王龍讓阿蘭把珍珠還給他時,阿蘭并不愿意。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阿蘭像其他女人一樣,也是愛美的,也想打扮自己,所以她希望自己擁有這兩顆珍珠。但是在這段對話中,阿蘭違反了質量準則,她并沒有告訴王龍自己希望保留這兩顆珍珠的真實原因,而是說這兩顆珍珠是留給女兒當結婚時的嫁妝。阿蘭不告訴王龍自己真實想法的原因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并不漂亮,她害怕王龍會因為他想用珍珠裝扮自己而嘲笑她。這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阿蘭是一個愛美的女人同時她也是一個自卑的女人,尤其在自己的外貌方面,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并不喜歡她的外表。
(3)對關系準則的違反
當人們突然轉變話題而去談論其他的事情時,說明他們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中的關系準則。
“你就不能向鍋里再加一些水么?”阿蘭陰沉著臉說道:“我至少在這個家里不是奴隸的傭人。”王龍生氣地抓住阿蘭的肩膀大力搖晃地說:“別再犯傻了,這是給女主人的水。”阿蘭看著他直截了當地說:“那你把我的兩顆珍珠還給我!”聽了這話,王龍放下了手無話可說地離開了。
在這段對話中,阿蘭兩次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中關系準則。第一次是當王龍問她為什么沒有再加一些水時,阿蘭并沒有給出直接得原因而是轉向另一個話題說她并不是奴隸的奴隸。從阿蘭的答復中我們可以知道阿蘭是一個十分重視家庭地位的人所以她諷刺杜鵑在自己的家庭中是一個奴隸的身份。第二次是當王龍說水是為荷花準備的,荷花也是女主人時,阿蘭并沒有接過王龍的話繼續荷花這個話題而是突然向王龍要自己的兩顆珍珠,讓王龍把珍珠還給她,她的這個做法讓王龍無話可說,于是對這件事不了了之。阿蘭知道王龍拿走自己的兩顆珍珠是為了給荷花并討荷花開心的,所以她故意破壞會話關系準則來讓王龍感到羞愧。從上面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阿蘭十分珍惜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且她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而與自己的丈夫爭吵,這對于中國封建時期的婦女來說好似十分罕見的。在當時中國男權統治的社會下,阿蘭的行為是她自己女性意識的蘇醒。
(4)對方式準則的違反
當人們在交談中違反了方式準則,說明他們想表達話語中隱含的意思。
“我希望自己能保留兩顆珍珠。”阿蘭帶著祈求說道。“哦,是么!”王龍輕蔑的回答。“如果我能有兩顆珍珠,”她繼續卑微的說,“只要兩顆珍珠——兩顆小珍珠……”“珍珠!”王龍嘲笑地重復道。“我只想保存它們——我不會戴,僅僅保留它們。”阿蘭垂下雙眼,用微弱的聲音重復懇求著,但是最終她并沒有聽到想要的回答。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阿蘭違反了方式準則。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與別人交談時,我們說的話應該簡潔明了,條理清晰。但是在這段對話中,阿蘭說的話一直在重復兩顆珍珠來表達自己想擁有珍珠的心愿“如果我有兩顆珍珠”,“只要兩顆小珍珠”這顯然違反了方式準則。通過這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阿蘭是一個有自己主見的女人,她會為了自己的愿望去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使最后沒有成功。
從上面我們對于《大地》中阿蘭的一些話語分析,可以看出賽珍珠在深刻了解中國農村婦女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歷成功塑造了《大地》中阿蘭的典型形象。阿蘭不僅因為她身上具有的勤勞、勇敢、孝順、儉樸等美好品德贏得了讀者們的普遍喜愛與同情,更因為她的對封建男權制度的反抗以及自己的獨立主體地位贏得了讀者們的尊敬,因為阿蘭具有優良美好的道德品德和自己獨立的個人主體地位特征。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2]羅納德·斯考倫.跨文化交際:話語分析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
[3]賽珍珠.大地[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