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麥麗
父親
□馬麥麗

我的父親與共和國同齡。他辛勞了大半生,現已退休在家。苦盡甘來的老父親現在享受著政府的退休工資,住著130平方米的大房子,無憂無慮地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小時候,我最愛聽爺爺講父親小時候的事。聽爺爺講,父親小時候很能干,十三四歲時便想將家里的茅草房翻新。那時,父親每天一個人在麥場里和泥“脫泥坯”,然后晾干,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于攢夠了蓋房的泥坯。蓋好房后,再用稀泥和點麥秸把墻抹平,打上土炕,又經過半個多月的風干,一家人終于有了一個像樣的家。
上世紀70年代,父親響應建設三線的號召,決定去煤礦當工人。
我清楚地記得,一天早上,父親背著一床破舊的被子出了門。爺爺說:“那時沒辦法啊,一家老小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還是吃不飽。你父親要去煤礦,我不支持。你母親是個有遠見的女人,她為了一家人能吃飽飯,含淚送走了你的父親。”
父親去了幾百里外的韓城,一家人只有在農忙或是春節時才能見到他。在我的記憶中,父親總是托人隔三差五地往家里捎錢,或是給年邁的爺爺帶幾塊點心。
父親在外辛苦打拼多年,終于在1986年的夏天為家里蓋了藍磚紅瓦的新房子,屋里用石灰水粉刷成白色。這座新房是父親用省吃儉用的血汗錢蓋成的,在當時的農村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爺爺和奶奶住在新房里,高興得合不攏嘴,可沒享受幾年卻因病相繼去世了。
1991年,父親把我們母女接到了韓城。剛來時我們一家人居住在單身樓里,房子小,樓道里氣味難聞,讓人窒息。幾年后的一天,父親告訴我們,他是多年的勞模,單位分給他一套兩室一廳一衛的房子,我和姐姐都很高興,可母親卻說:“老馬,你看看能不能找個平房……”父親知道母親過慣了農村的生活,于是找人幫忙要了一套老房子。
搬家時是夏天,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人收拾好了房子搬了進去。屋里很涼爽,而且被母親打理得井井有條。屋外的院子面積不大,卻很別致,院中間有一顆葡萄藤,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花草,我猜這是以前的主人種的。小院門前是一片菜地,母親種了西紅柿、黃瓜、辣椒、長豆角等蔬菜。我們一家人在這里一住就是十幾年,小院里的花草見證了我們一家人的快樂生活。
幾年前,父親搬到了韓城市里,家里的現代化設施也是一應俱全。父親每天可以在附近的公園里散散步,心情愉悅地享受晚年生活。
韓城礦業公司下峪口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