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芒
海夢先生的一次電話,拉回了多年來我游離于散文詩外的目光。其實海夢先生這些年苦心經營,使散文詩在國內外大放光彩:成立了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達二千余人,《散文詩世界》刊物也越辦越精彩,筆會頻頻舉辦……種種情況我都知道。只是因精神另有所鐘,無法兼顧,辜負了海夢先生和許多朋友的殷殷眷顧,十分慚愧。
多年來我傾心探究、著力推動的主題是:推進中國詩歌整體的科學發展,創建未來的主流詩體。為了實現此一“哥德巴赫猜想”,我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歌體式——自由曲?,F在就將我上述思考和實踐的內容介紹于下,供散文詩界的朋友們參考,希望從中國詩歌總體發展的高度來探討散文詩如何融入此一詩改大潮。
2002年12月23日至12月28日,第七屆國際詩人筆會在南京舉行,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位著名詩人參加。會議主題是討論華文詩歌的發展問題。我亦應邀參加,在開幕式上發言,對下列提綱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一、中國詩歌應視作一個整體,包括新詩、舊體詩、散文詩、民歌、歌詞等多種形式。
二、新詩與舊體詩是當代詩壇兩大主流詩體,不應再有獨尊罷黜之別,應互相尊重對方的客觀存在和價值,正視其優長與缺點。
三、新詩的優長:
1.創作心態:個性解放;
2.形式自由,人自為體;
3.意象豐富,深度建構。
新詩的缺點:
1.個性解放走向極端,達到封閉化、庸俗化的程度;
2.絕對的無目的論;
3.意象建構的無序化;
4.只重語義,無視語音,造成詩的音樂美的徹底消失。
四、當代舊體詩詞的優長:
1.與民族審美傳統的深度契合,在審美接受方面,較之新詩處于優勢;
2.詩歌形式藝術的高度完美:以語音流為軸形成格律(體式排列、節奏和韻腳);
3.詩化工夫:高度凝練。
當代舊體詩詞的缺點:
1.個性不解放,趨同心態嚴重(包括趨古、趨政、趨時、趨上),因襲成習,缺少獨創精神;
2.音律化走向極端而成模式化,形式駕于內容之上,成為內容表達的桎梏;
3.抽象化趨向嚴重,意象化工夫不足。
五、鑒于上述優缺點,新舊詩完全可以自行解構;而各自的缺點,恰恰是對方的優點。解構的方向,完全可以向對方靠攏、學習,互融互補,不應相互排斥,各自為政。
六、在文學各種樣式中,詩歌的形式藝術特別見重。新舊詩互補是大勢所趨。音樂性是詩的重要屬性。新的詩形式建構,已在新舊體詩界進行試驗、創新。新詩系統如:八行體、新詞、新古典主義等。舊詩系統如:新古詩、自由曲、自度詞、新聲體等。
七、中國漢語詩歌從解構到建構的總體發展趨向,必然沿著新詩的河床前進。不會永遠是新舊詩的平行線,不會永遠原地踏步,更不會永遠地去復古和食洋人唾沫。食古不化與食洋不化,同樣沒出息。繼承和借鑒,都應為創新所用,否則其本身沒有獨立的價值。
八、建構漢語詩歌新的主流詩體的理想要求:
1.內容:民族化,中華民族普遍喜聞樂見。
2.形式:大眾化,利于華人社會接受和利用。
3.藝術:多元化,充分解放個性,加強音樂性。
九、建構新主流詩體的步驟:
1.做多種多樣的建構實驗,極力推廣普及。
2.以詩歌接受者是否接受為重要標準,逐步篩選,并促進實驗體式達到高水平的成熟度。這是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
3.篩選最后產生詩人運用度、公眾接受度最高的一種或幾種新體詩歌,就自然形成新的主流詩體。但過去的或新的各種體式均可延續。
我原以為我的這篇漢語詩歌發展戰略思考會引起爭論。意外的是大家聽得很仔細,講畢立即響起一片掌聲,許多人擁上來和我握手,拿我的講稿去復印帶回傳閱。美籍華文詩人遠方先生當場成詩一首贈我:
同胞兄弟舊新詩,秋菊春蘭各有時。
今日聽君歌一曲,高山流水最相思。
我國詩歌史中被稱為三大高峰的就是唐詩、宋詞、元曲,但明清以來一直是詩詞鼎盛,曲被冷落。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思想解放,傳統詩詞復興,其受群眾歡迎的程度大大超過新詩,引起我的思索,逐漸形成上述發展中國詩歌的戰略構想。若要建構新體,必先熟悉已有各體。新詩、散文詩我都寫過,傳統詩詞中詩、詞形式已熟,唯曲未窺門檻,便全力以赴寫了一年散曲,覺得散曲就是從詩詞中解放出來的當時的新體詩歌,他的審美觀念,創作心態,直到風格、結構、語言,與詩詞有很大距離,如果以曲為橋梁,進一步解放,完全可以寫成符合我設想的“民族化、大眾化、現代化”這三大目標的當代新體詩歌。在此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1987年我正式寫成第一首自由曲:《華筵頌》。迄今共創作九十余首,并與貴州省弟子張志俠合出了一本自由曲集。今附錄三篇于文后,供參照。
我覺得自由曲與散文詩有許多共同的特色,不妨初步作一些比較研究,以便于兩間詩人相互溝通、互融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繁榮。
一、已經有一些當代詩歌評論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當代詩壇已經走出了新詩與傳統詩詞“二水分流、雙峰并峙”的局面,而形成了“三足鼎立、三體逞雄”的狀態。這第“三”者就是新體詩歌,包括上文提到的各體,自然也包括散文詩。與從傳統詩詞曲走出來的自由曲不同的是:散文詩是從新詩基礎上走出來的,她出現得更早,傳播時間更長,已經形成相當盛大的規模,自由曲等新體詩是不能與之同日而語的。而在這些“后來者”中,自由曲卻是最為完美、最合理想、傳播最廣、最受群眾歡迎的一個品種,已經出現了自由曲專集、合集多種。
二、詩主情。自由曲與散文詩一樣,都因為體式的自由,可以充分構建意象,發揮聯想,從橫的方面擴展抒情的廣度,從縱的方面延伸“以情致理、以理導情”的抒情深度。
三、音樂性是詩的本質屬性。詩意不是詩所獨有的,散文、小說等都以飽蘊詩意為貴。而音樂性則是詩所必備,且以此區別于其他文學樣式。古來詩歌都是唱的,后來音樂失傳,詩詞只保留了音樂軀殼:體式上的對位、參差、音頻上的長短、強弱之節奏感,以及各段尾音的共震感。這就是詩的各體,包括節奏律、韻律和體式。自由曲雖然體式上突破古體詩的模式化,走向自由,但上述格律三要素均未廢棄。散文詩從新詩中走出來,只是體式上進一步散文化,音樂性卻同樣消失無遺。強調了非詩的因素(散文化),弱化了作為詩的本質要素(音樂美),這些使散文詩的身份不明,至今處于尷尬地位的原因,人們稱它為精短散文也未嘗不可。曾有人以重“情感的節奏感”為新詩、散文詩缺乏音的節奏感作辯解,這是缺乏對詩的本質屬性認知的詭辯。任何文學作品,行文中都有內在情感節奏問題。
關于詩創作中的種種重要因素,如立意、心態、切入生活、意象建構、章法、語言大眾化(語言、語法、語流等),散文詩和自由曲均無大的不同。
我作上述比較研究,非常膚淺,拋磚引玉而已。同為當代新體詩歌,相互參照,取長補短,以豐美成長自己,推動中國詩歌整體的發展作出貢獻,豈不更好?
下面就抄錄幾首拙作自由曲,請散文詩家們批評指教。
華燈高照,美酒佳肴,熱騰騰魚鮮鱉寶,香噴噴煎燉烹炒,花哨哨七彩瓊瑤。好一派富貴風光,端的是時代新潮,社會主義好!管他娘:民不富,國不窮;說什么:十三大,十二條!只把那“勤儉”二字,縫個窗簾兒來罩。沾點兒洋葷,帶點兒海味,身價頓高。算你們好運道:關公遇到了曹操。莫遲延,安毋躁,反正國庫里開銷,全民來會鈔。酒醉飯飽,原則么,云散煙消。廳外西風,廳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渺,山珍海味剩多少,嘩啦啦,嘩啦啦,全倒掉!燈火下樓臺,一片干凈地,白寥寥。只西風吹簾兒,飄來嘆息一聲聲悄。
1987年12月6日
蚊咬獅一口,自此稱英雄,鏡前弄玉姿,花下簪新紅。一股得意心中涌,免不得再掂掂自身多重:瞧咱這細伶伶的腿兒,不是能踢得山動?這薄兮兮的翅兒,不是能是起臺風?這尖溜溜的嘴兒,不是能戳破天穹?誰說一萬個我,還不足半兩重?胡編!瞎蒙!獅是獸中王,只一吼,便山搖地動,虎狼逃避,魚鱉潛蹤。誰吃了豹子膽,敢和他碰?唯有我老蚊頂天立地,好義急公,敢在獅身喋血,敢向獅耳雷轟。吾不忍諸君斛觫,更不甘對他推崇。這一口咬得重要,那意義,不說你也懂。
嚶嚶蚊語猶未盡,天外卷來狂風,原來是獅子打噴嚏,竟把這不可一世的英雄,吹得無影無蹤。
1995年10月5日
窗外是連綿大雪飛,玉干瓊枝,風里鈴聲兒脆。高樓頂著個沖天盔,俯身掀髯,笑看江南一片白。窗上冰花開得美,案畔水仙正舒眉。一幅幅宣紙映雪媚,一縷縷墨痕舞天醉,一聲聲高吟緊相追,裊來回。萬卷詩書齊吶喊:這個老頭真夠味!他是誰?
真慚愧,八十四歲!耳朵不聾眼不花,不缺胳膊不缺腿。雖說無齒,吃肉愛吃肥;雖說人微,出言聲如雷;一臉唾沫,到老皮不厚;一生挨揍,從來不下跪??v使幸運的蝴蝶避開我飛,閻王的請帖邀了千回。不垂涎,不心醉,不回避,不面對。甕已破矣,非戰之罪;心里有數,誰是誰非。黃連樹下自彈琴,心隨天籟別有味。人道是:香歷三冬方透骨,淚墮怒腸化花酒杯,何妨一醉,讓筆下生輝!八十四歲算個啥?此生只作號角吹!
說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呀,呸!閻王來請逍遙客,恕我犟牛不奉陪,我還要去撈海底龜、折月中桂!
2008年2月3日
言大眾化(語言、語法、語流等),散文詩和自由曲均無大的不同。
我作上述比較研究,非常膚淺,拋磚引玉而已。因為當代新體詩歌,相互參照,取長補短,以豐美成長自己,推動中國詩歌整體的發展作出貢獻,豈不更好?
歲月,真的讓我無法言述!歲月,在田地里一壟壟莊稼的根部悄悄流過,爾后,又退到時光的遠處。
大地上,成熟的谷子已被收過,成熟的玉米已被收過,成熟的高粱、豆子已被收過……
雁鳴過后,霜冷日重。
而我,仍在田埂上孤獨地隨風搖曳。
在此之前,我曾多么固執地認為,田地之于我,我之于田地,是何等的親密,不可分割。
可如今,當我佇立田埂,我真的又是多么形只影單!
溫煦的陽光,正從我傲慢的目光里慢慢消隱;
纖手一樣輕撫的風,正從我冷漠的心里漸行漸遠。
我已成了田埂上那棵離群的高粱!褪色的骨植,再也無法掮動風霜的侵襲。我已在一步步消失著純真,一步步脫離母體,像離群的那只孤雁……
寒冷的冬季就要來臨。曾經的夢,已經無法撿回,不能撿回!
我是沉寂中的火焰。一場雪飄。一場恣肆。把我的村莊、大地和河流覆蓋。
我奔放的血液和身軀也開始賁張和躁動。
讓我,化一只僵冷的蝶,在圣潔的原野,等待一場春風的撫慰。
讓我,變一枝傲雪的臘梅,伸展隱忍的骨骼,與西風共舞。
我是故鄉名不見經傳的一粒微塵。
我是一片小小的、小小的雪的晶瑩。
我要融入雪中的家園和山岡。
我要點亮風雪浪漫的天空。
我要用我一點點的熱,暖化一場雪飄。
我要——濕潤那每一寸青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