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賀大卓
藏藥 投資熱捧
文|本刊記者 賀大卓
很顯然,在體制內部生存太久的自治區藏藥廠迫切需要感受市場的活力。
這是一家被西藏藥業(600211.SH)、奇正藏藥(002287.SZ)稱為“老大哥”的公司——西藏自治區藥廠。在西藏自治區正式出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扶持和促進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之后,這家有西藏藏醫院制劑室發展而來的公司也面臨著其體制和結構的變革。
“自治區要求一廠一策,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2010年前完成改制。”其廠長貢嘎羅布對《英才》記者說,對于擁有54個國藥準字號、生產400多種產品、擁有一萬多個藥方的西藏自治區藥廠而言,這一變革勢必改變他們“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境地。實際上,戰略投資者或者“熱錢”早已紛至沓來。
作為西藏藥業的原始股東,西藏自治區藥廠已經與資本市場有過親密接觸,在去年因籌措新廠建設資金而減持西藏藥業之后,貢嘎羅布說他已經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魅力,不過,“資本市場最大的樂趣還是自己的改制和上市”。
“做大事,大缺錢。”這是貢嘎羅布描述的事實。
西藏藥業和奇正藏藥是藏藥上市的急先鋒,尤其以奇正藏藥為甚,憑借一副奇正消痛貼膏而擠上中小板,被業界稱為“黑馬”。
也許是這兩家藏藥上市公司堅定了貢嘎羅布的信心,他說,“藏藥都是潛力股”。在16家藏藥生產廠家中,手握400多種產品的西藏自治區藥廠無疑是其中之最,而且他們已經在市場上創造出諸如“甘露”這類較出名的藥品。
不過,在貢嘎羅布看來,自治區藥廠如何體現出其核心價值,還需要繼續努力。
“我們現在生產的是傳統劑型,而奇正生產的是現代劑型。”貢嘎羅布對《英才》記者說。這其中的差別是:傳統劑型多以藥丸示人,服用不便且需要配伍,而現代劑型則是即買即用。
由于藥品的這一差異,在產品推廣中,貢嘎羅布第一位所要考慮的就是人的問題,即醫師。“我們沒有現代劑型產品,必須要求配伍,要有醫學引導、開處方。”
西藏自治區藥廠在全國開了90家專賣店,貢嘎羅布希望借助這些專賣店和專家門診把藏藥文化傳播出去,“我們要厚積薄發,把藏醫藥文化鋪墊好。”
第一是人才,第二是產品結構,貢嘎羅布如此布局西藏自治區藥廠的發展策略。現在,自治區藏藥廠新廠廠房已經建成,推出的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高附加值新劑型品種——“如意珍寶”。
“做大事,大缺錢。”這是貢嘎羅布描述的事實,在新藥廠建設中,資金來源包括國家補貼1000萬、4000萬國家貼息貸款,以及減持西藏藥業所獲資金。
貢嘎羅布所說的“大事”可以做到很大,現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所有副高級專家都是藥廠顧問團成員,除了既有的一萬多個藥方之外,很多藥方也因為不斷挖掘而出現,怎么研發?找誰合作?怎么合作?這一直是貢嘎羅布思考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貢嘎羅布對西藏自治區整合藏藥產業滿懷希望,現在西藏自治區已經成立投資公司,計劃對自治區藏藥廠改制投入5000萬到1億元。
除了資金刺激之外,未來西藏自治區藥廠的市場化運作也會為其減輕“做大事”的資金壓力,因為自治區藏藥廠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對藏民的公共服務,如貢嘎羅布所言:“我們生產400種藥,藥品價格是1984、1985年定的,到現在都沒調價,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建廠這么多年來,我們為當地老百姓付出了上億元。”
在改制后,西藏自治區藥廠將從西藏藏醫院剝離,帶走新建廠和54個國字準藥號,西藏藏醫院接替其原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股權方面,只要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誰控股、誰占多少是無所謂的。”
“如果改制速度快,我們五年之內上市沒問題。”貢嘎羅布對于自治區藥廠上市很有信心,他的判斷出于以下兩點:一、企業最近幾年的業績;二、政府層面的支持。
“西藏是國家的寵兒”。貢嘎羅布說。現在自治區藏藥廠改制已經進入第一階段,西藏自治區出資1億元左右與自治區藏藥廠共同成立“甘露藏藥有限公司”,將藏藥的丸劑逐步改成膠囊、沖劑,以適應現代市場需要。
第二步則是從上級單位西藏藏醫院剝離,貢嘎羅布為這一改制很興奮:“剝離之后,自治區藏藥廠就可以吸引方方面面的投資”。
其實,想和自治區藥廠合資的企業早已有之,包括哈藥集團(600664.SH)、修正藥業以及同仁堂(600085.SH)。在剝離完成之后,貢嘎羅布就不必再抱怨藥廠領導班子無決策權,也不必抱怨行政審批讓企業現代化發展舉步維艱,唯一要考慮的是,如何選擇投資者?
按照貢嘎羅布的說法,西藏自治區藥廠已經與一些投資者進入到“討價還價”階段,而他所傾向的是在中醫藥行業內尋找聯盟。
“比方說修正藥業、同仁堂做得比較好,自治區政府也提出要整合。在改制方面我們想不僅吸納一些資本進來,也要吸收一些思想進來。”
去年貢嘎羅布曾經和修正藥業聯系,所探討的就是未來的股權合作,“股權方面,只要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誰控股、誰占多少是無所謂的。”貢嘎羅布說,自治區對于股權沒有要求,他以修正藥業舉例說明:“如果修正藥業說要控股,首先能保證企業三年或五年之內達到什么規模,有一個中長期目標,如果能達成一致,只要能有利于藏醫藥文化的發展,都沒問題。”
自治區藏藥廠的潛在投資者很多,除了貢嘎羅布所期待的行業內企業之外,近年來不斷有投資公司找到自治區藏藥廠談合作,包括美國的一家投資公司。“涉及的項目有瀕危藥材種植,藏藥研發等,他們主要是看中我們的前景。”貢嘎羅布說。
眼下,仍有幾家投資公司在與自治區藏藥廠接觸。對于財務投資者,貢嘎羅布告訴《英才》記者:“也可以,自治區藏藥廠依然歡迎。”很顯然,在體制內部生存太久的自治區藏藥廠迫切需要感受市場的活力。
貢嘎羅布現在是西藏自治區一名科級干部,他也自稱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廠長”,但在始自今年9月的西藏自治區全區國有企業改制之后,用以描述他的兩個詞匯都會發生變化,他的官階將會升為處級,而他的頭銜,在未來5年里可能會變成上市公司董事長。
至少貢嘎羅布在《英才》記者面前表現出了足夠的信心:“對于企業改制,自治區政府推出了許多措施,包括免稅、貼息。藏醫藏藥在當地相當受政府重視,‘十二五’期間,自治區對藏醫藏藥投資這一塊,報了7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