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港澳臺

應對中國房地產泡沫
亞洲周刊

2009年底,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全面大幅上揚的態勢,“房價與收入比”平均超過20倍以上,大大高于國際公認的8至13倍的合理、安全水平。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累積多時,主要為結構性泡沫,30%的軟性投資泡沫與暴利投機泡沫,掩蓋壓抑了70%的真實需求,使得真實需求之購買力與現階段市場平均樓價嚴重脫節。因此,“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準確解析高樓價背后的真實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應對良策,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中共高層吁反腐回應民意 提高執行力
香港文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香港《文匯報》刊文認為,這一講話提出了反腐須提高執行力,回應人民新要求。專家預計,2010年中共反腐決心不會變、查辦案件力度不會減、預防腐敗措施不會少。專家認為,與人大監督、司法監督和紀檢監督不同,近年來推出的電話和網絡舉報等形式,顯示出民眾監督日益受到重視,是“以權利監督權力”。同時,重視民眾監督,可以有效避免“上級監督太遠,下級監督太險,同級監督太軟”的反腐痼疾。

中國經濟進入新紀元
信報月刊
踏入2010年,東西方經濟經歷金融海嘯的慘痛考驗后,全球經濟重心已轉移至中國。歐美發達國家仍然被大幅減債、失業上升、消費緊縮、銀行按揭壞賬、企業欠投資意欲等問題籠罩著,導致西方經濟復蘇緩慢。新興的中國經濟則迅速反彈,國家及人民儲備充裕,消費樂觀,外貿雖然大挫,但內需強勁。新的一十年代開局,中國經濟將持續向好,她的一舉手、一投足,已經成為全球的焦點。中國崛起似是談論多年,但年輕的中國經濟從前只是在爬行成長中,現在看來已差不多站穩腳步,有飛奔向外跑的能力。
兩岸新飯碗報到!
商業周刊

今年起,MOU(兩岸金融監理備忘)及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陸續生效或簽訂,兩岸市場將進一步整合,自此從單行道進入雙向四線道,而且長達十年。別以為MOU、ECFA只是富人階級的游戲,錢脈等于人脈,錢脈怎么流,人脈就怎么布。對于鎖定這股錢脈的臺商、陸企以及外商企業主來說,當務之急是招兵買馬,全面部署兩岸接軌后的新市場,兩岸雇主開出成千上萬筆新職缺,成為國內就業市場的利好消息。
父權社會的臺灣 生育何其沉重
聯合報

除了物質面的考慮之外,生育行為也有社會面和個人因素的考慮。在檢討相關部門的責任之余,似乎也應該反省男性和社會大眾對于孕婦、母親和職業婦女的態度,是否也是造成臺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大家環顧周遭的親朋好友,幾乎不分世代或階級,照顧小孩主要都是媽媽的責任。社會普遍仍然將男人拼事業、女人照顧家庭視為合理的分工模式;而不是要求夫婦都可以共同打拼各自的事業、共同承擔照顧子女的責任。這是女性決定懷孕、生產之前就要先面對的社會現實。

海地地震:美國必須作出反應
英國《經濟學人》 2010.1.15
海地的脆弱以及因此受到的苦難并不全是由于天災。該國位于伊斯帕尼奧拉島上,面積占全島的三分之一,比起鄰國多米尼加,海地更為貧窮和擁擠。它一度是全球糖產量最為豐富的殖民地的核心。18世紀末期,海地財富的四分之一被供應至法國,這些財富的創造者是非洲奴隸。他們為自由而戰,使得海地于1804年獨立。從那時起,海地留下了奴隸制的弊病。最近的一次外國勢力干涉發生在2004年,由于該國民選總統阿里斯蒂德變得專橫獨裁,從而被趕下臺并流亡海外。從那以后,在聯合國的管理下,海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而在強震的殘酷沖擊之下,如今自然界使這一切都化為烏有。
美國必須盡可能的幫助這個國家重啟生機。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共同人性。地理環境如此的殘酷不是海地這個國家的過錯;另一原因則是出于自身利益。海地這個有著900萬人口的加勒比海落魄國家十分危險。該國已然成為非法移民的來源及毒品的中轉站。除非海地能迅速建立起政府的雛形和現代化的經濟,否則以上兩個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暴走”在中國的日本人——在欲望大國抓住夢想
日本《AERA》雜志 2010.1

2010年,恢復日本GDP的鑰匙,一定就在中國。經濟下滑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日本人,他們將如何在能量爆發、超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國,追尋自己的夢想?在現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中,日本的經營者們早已不滿足將眼光僅僅局限于國內的市場與競爭。在與全球的競爭、合作對手同場競技的過程中,培養“世界”意識,已成為了他們必修的功課。特別是當國內的發展已經無望的低迷情況下,日本公司對于中國的期待變得更加與日俱增。
中國經濟發展過快令人擔憂
美國《時代周刊》,2010.1.14

當世界其他地區正在試圖從衰退中復蘇時,中國卻努力減緩經濟過快發展。中國雖然一開始也受到了全球經濟下滑的打擊,但很快就恢復過來。現在希望冷卻發放貸款的速度,從而在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增長。
一些經濟學家已經警告過潛在的中國房地產泡沫。一個相關擔心是太多的資金在中國金融體系中流動可能引發物價上漲失控或資產價格暴跌。
二氧化碳捕捉器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嗎?
德國《明鏡》,2010.1.15

當各國為誰應該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影響會有多大而爭執時,科學家們也開始夢想對于全球變暖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對于地球物理學家萊克納來說,由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是一個可以控制的問題,甚至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對付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希望建立上百萬的二氧化碳捕捉器——它們可以通過化學過濾把溫室氣體推出去,就像樹木一樣。

解讀2000—2009年的世界經濟
美國《紐約時報》,2010.1.2
當在被問到如何看待法國大革命時,1949年至1976年一直擔任中國總理的周恩來如此回答:“現在評論還為時過早。”這也可以作為對過去10年的一個公正回答。一年的經濟增長百分點可能并不引人注目。以現在每年5個百分點的增長率推測,我們的生活水平每14年就可以翻番一次。
撇開人口數位居全球第三的美國,世界人口最多的4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和巴西。這4個國家都已產生了巨大的發展。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都在急速攀升,這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一部分,將來它們還會有更廣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