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耀
“十一”長假期間,日本發布“零利率”貨幣政策引燃全球股市,A股亦在長假后瘋狂飆漲。全球經濟正在從上一次金融危機中緩慢復蘇,然而流動性過剩導致了資源、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全球化寬松貨幣政策是否為下一輪危機埋下伏筆?
近日,國際國內資產市場行情火爆,基本金屬、黃金、原油、農產品等期貨持續走強。全球股市上漲勢如破竹,以資源股為代表的強周期板塊帶動A股強勢站上半年線。在一片火熱行情的背后,全球經濟形勢卻并未有明顯的起色,新的危機陰影正逐漸籠罩全球金融市場。
疲軟美元引發匯率之爭
美聯儲公布的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可能增加流動性并放寬通貨膨脹的管制,推高民眾未來通脹預期,從而刺激消費進一步增加。
美聯儲旨在刺激本國經濟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近期美元的進一步貶值,結果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大受震動。美元的持續走軟,推動了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同時,流動性增加促使熱錢涌入新興市場,推高拉美和亞洲各國的貨幣,非美貨幣面臨的升值壓力驟增。
一時之間,全球匯率之爭更趨白熱化。
10月5日,受迫于日元持續升值,日本銀行即中央銀行決定進一步實施貨幣寬松政策,把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現行的0.1%下調到零至0.1%的區間,實際上這是時隔4年多再次實施零利率政策。日方此舉猶如火上澆油,韓國、巴西、泰國、新加坡等國紛紛效仿,醞釀或采取市場操作,影響本幣匯率。
分析人士指出,各國間展開激烈的貨幣貶值競賽,短期雖能略微緩解本幣升值壓力,中長期必將引發國內國外新的貨幣泛濫,資產泡沫將卷土重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流動性過裕下的通脹
由于新興市場經濟復蘇速度比預期快,帶動天然資產與農品價格從金融海嘯急速回升,加上近年全球氣候變化,出現極端天氣,不是干旱就是水災,農作物減產或失收,商品價格升勢較股市更凌厲。
反映天然資源與農產品價格的CRB商品價格指數升上295,為2008年10月以來最高,過去三個月CRB商品指數大升兩成,比大摩MSCI環球指數的一成半升幅還要高,可見商品市場比股市更好炒、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美元的量化寬松預期引發的全球性流動性泛濫,又導致了新一輪資產價格上漲,并引發資源品價值重估。事實上,自華爾街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刻過去后,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通過貨幣寬松政策刺激經濟回暖,這也直接導致了近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連續上升,原油、銅、大豆、小麥等普遍出現較大幅度的價格上漲,10月中旬,國際金價甚至摸高接近空前的1400美元每盎司。
“豆你玩”、“蒜你狠”等現象層出不窮,國內居民對通貨膨脹感受明顯:9月份CPI同比上漲3.6%,創2008年11月以來的新高。
日前召開的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例會指出,當前管理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依然艱巨。與以往例會的表述不同,此次例會將“管理通脹預期”置于三大任務首位,顯示央行對通脹上行的擔憂。從實際情況看,中國已連續7個月實際利率為負。
10月11日,央行年內第四次動用存款準備金率回收流動性,對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各家均上調50個基點,至此,工、農、中、建4家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達歷史最高紀錄。
警惕泡沫危機?
“十一”長假后,A股連續多個交易日拉出陽線,并一舉改變5月以來的調整行情,上證綜指更是一舉突破半年線,打開上升通道。
在經濟運行基本面并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此次“牛市”的到來十分突然。分析人士認為,除了長假期間各國推出的寬松貨幣政策,國慶前出臺的樓市二次調控政策也是此次股市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地產一直是中國資金投資的第一蓄水池,股市是第二大蓄水池。由于政策嚴厲打壓,房地產價格目前趨于平穩,新近出臺的限購政策又使第一蓄水池里的水迅速向其他蓄水池投資轉移,股市成為轉移的最好陣地。
基于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股市火熱還會一直持續。
然而必須看到,各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原意在于刺激消費與實體投資,如今卻更多地流入資產市場,并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化,埋下了下一輪金融危機的種子。
事實上,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這樣的警告正被專家和學者不厭其煩地提及。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更是指出,近二三十年的經驗表明,多數危機并非通脹引發,而是由于資產泡沫,過度的流動性引起資產泡沫,然后造成危機,這是“我們現在要防的事情”。
此前,不少業內人士曾將房地產調控的重任寄希望于利率工具,但加息又將加重人民幣升值預期,從而打擊出口。自中國人民銀行6月19日宣布繼續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幅已超過3‰
在不加息的情況下,避免資產價格泡沫的最佳方法是力促金融體系健康、有效且有適當的監管,采取措施來避免由于投機帶來的泡沫。比如新加坡,采取增大土地供應和加強按揭監管,為銀行信貸設定增長目標,控制信貸流向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總量,以及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金等等。
沒錯,這正是國內房地產調控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