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審計署對中鋼集團(下稱“中鋼”)下發診斷書,指出其存在財務管理混亂等諸多重大問題。這份診斷書像一枚枚炸彈,將一個兩年前還是國資委先進央企典型,國資委指定董事會試點的企業炸得支離破碎。繼中鋁、中航、東航、南航、華潤、華電之后,中鋼的財務管理混亂現象也浮出水面。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一家中央企業,中鋼財務亂象消息一出,一片嘩然。根據相關媒體報道,中鋼存在巨額傭金支付不合規、虛報利潤、巨額財務黑洞、轉移利潤、投資不謹慎等5大問題。中鋼下屬二級單位就有86家,審計署此番只是抽查了其中幾家分、子公司,因此,有業內人士推測,這些問題或許僅是冰山一角。
為什么“加強財務管理”這幾個字落實起來如此之難?是領導重視不夠?是公司治理機制缺失?還是財務控制系統不完備?是因為技術層面有無法逾越的障礙,還是有效激勵不足,主觀懈怠因素在作梗?針對中鋼形成的40億元黑洞,人們不禁要問—企業財務黑洞,拿什么來堵?
加強財務管理,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將觀念、制度和機制系統化。規則設計不應是一個“零和博弈”的過程,而應是協同發展、多方共贏的一種制度安排。
我們在指責中鋼財務管理混亂、內控失效的同時,是否也應反思一下過于注重結果,較少注重過程的考核方式對趨利行為的強化?建議監管部門轉變監管方式,創建“服務式管理”機制。
中鋼亂象不是第一個,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個案例,對CFO而言,中鋼亂象無疑是一個驚天重錘,但另一方面,也凸現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在第三屆CFO年會上,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副局長張強向我們揭開其既熟悉又陌生面紗。
解密會計監督
經濟越發展,監督越重要。財政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財政收入監督、財政支出監督、會計監督、金融監督以及財政部門的內部監督五個方面。
會計監督是財政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監督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主管部門為履行會計法對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的會計人員資質,財務會計活動財務報表、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善性以及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資質監督檢查。
會計信息的外部性和公共性決定了政府監督的必要性,會計監督是《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賦予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是財政部門履行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會計監督是整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會計信息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信息支持是市場資源合理配置的主要載體,會計監督是強化廉政建設的必要手段,虛報業績、貪污腐敗的違法違規行為大多離不開虛假的會計信息,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往往與腐敗行為如影相隨,會計監督是提高開放性經濟水平的重要保障,會計師通用的語言等活動中會計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會計監管國際合作也越來越重要,財政部門作為會計主管部門,依法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會計事務所職業質量檢查。會計檢查的內容涉及很多環節和方面,主要包括會計基礎工作、會計人員從業資格,會計核算行為,單位內部控制等以及與會計直接相關的財務管理、納稅情況等。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獲取的審計證據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管理,質量控制。
自1999年財政部組織開展會計信息檢查以來,全國財政部門累計檢查企事業單位44580戶,查處違規金額3300多億元,處理、處罰企事業單位13562戶,處理處罰會計師事務所757家,處罰注冊會計師1736人,依法查處了重點會計造假案件。
當前會計監督的特點是,財政部門一手抓會計信息質量,一手抓會計事務所監督,形成了從企業檢查入手,延伸檢查會計師事務所,從建設會計師事務所入手延伸不同的檢查模式。
今后會計監督的思路是什么?
1會計監管要與宏觀經濟調控、財政管理相結合。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影響微觀經濟政策,也會形成系統的投資風險、信用風險和財政風險,甚至導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失敗。財政部門作為宏觀經濟管理的部門,對會計的監督不是就會計論會計,而是結合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任務,結合財政管理和改革的中心工作,任何人民群眾的結合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工作。
2會計監督工作要繼續加強對涉及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監督檢查。從當前的宏觀形勢看,雖然我們頂住了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各方面信息明顯增強,但影響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風險尚未完全消除,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因此,確保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落到實處,加強對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和部分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加強對保險、證券、金融等領域的檢查,防范金融風險引發的財政風險,確保金融和資本市場健康穩發展。
3會計監督要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的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有關職能部門之間加強協同配合,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財政部門作為會計行業的主管部門,在會計監督中起著主導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財政部門能夠偏向,而是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牽頭作用,主動與相關的職能部門加強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多年來,財政部門重視加強與稅務、審計、證券監管,國有資產管理的部門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會計監管的重點是,加大對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的監督檢查。防范企業風險和金融風險轉化為財政風險。
(本文系財政部監督監察局副局長張強在第三屆中國CFO年會上的演講摘錄,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