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雨 (同濟大學 上海200092)
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初探
徐春雨 (同濟大學 上海200092)
以“金財工程”總體規劃和建設目標為基準進行系統設計,系統對現行政府采購系統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有效地分析并解決,主要是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技術、一些量化的指標及程序性的工作流程達到對一些突出行政問題的解決。
政府采購 信息管理 系統 設計
本文介紹的系統以“金財工程”總體規劃和建設目標為基準,以政府采購法“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為依據,結合當前政府的實際采購業務流程進行設計。實現上下級財政部門數據的上報、查詢,滿足金財工程的基本要求。從預算管理、計劃管理、合同管理、專家管理、供應商及資料管理到財政部報表,實現完整的管理、控制流程,共享數據。實現了政府采購管理部門、財政業務部門、采購單位及采購單位主管部門環環相扣、同步操作、數據共享。本文設計主要是對現行政府采購系統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并解決,主要是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技術、一些量化的指標及程序性的工作流程達到對一些突出行政問題的解決。
本系統包含以下5個功能模塊:用戶管理模塊、采購單管理模塊、政府采購計劃制定模塊、商品管理模塊及供應商管理模塊。
用戶管理模塊:實現了用戶的登錄及注冊設置,并針對不同的用戶賦予不同權限,進行不同操作。采購單管理模塊:包括查詢、修改、刪除、刷新功能和采購預算追加功能。政府采購計劃制定模塊:通過集中統計各單位制定的采購目錄、采購計劃,會同有關專家,制定出采購方式、組織方式及支付方式,從而確定采購計劃。商品管理模塊:系統實現了商品類型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及商品供應管理。供應商管理模塊:系統實現了供應商的基礎信息和誠信檔案管理,記錄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的誠信狀況。圖1為本系統的功能結構圖。
系統設計的基本任務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把總任務分解成許多基本的、具體的任務;為各具體的任務選擇適當的技術手段和處理方法,這便是詳細設計,包括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輸入設計、輸出設計、人機對話設計、處理過程設計。
2.3.1 數據庫概念模型設計 概念模型是將需求分析階段得到的應用需求抽象為信息世界的結構。它能真實的、充分的反映現實世界,且易于理解、易于更改及向其他數據模型轉化。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圖2即為本系統的E-R模型。

圖1 系統功能結構圖

圖2 系統E-R圖
圖3~13為E-R圖對應的實體屬性圖

圖3 供應商實體屬性圖

圖4 供貨實體屬性圖

圖5 需求實體屬性圖

圖6 商品實體屬性圖

圖7 商品類型實體

圖8 供應商類型實體

圖9 用戶實體

圖10 采購單位實體屬性圖

圖11 合同實體屬性圖

圖12 采購實體屬性圖

圖13 專家實體屬性圖
2.3.2 數據庫邏輯模型設計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將概念結構設計階段的E-R模型轉換為關系模型。以下即為本系統的關系模型:用戶表(用戶號,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權限)、商品類型表(類型號碼,類別名,上級類別號)、供應商類型表(類別號,類別名)、采購表(供應商號,采購單位號,專家號,日期,批準者號,商品號,單價,數量)、需求表(采購單位號,商品號,數量,日期)、供貨表(商品號,供應商號,價格,數量,日期)、采購單位表(單位號,單位名,商品號,商品名,數量,采購日期,采購額度)、供應商表(供應商號,供應商名,送貨天數,地址,供應商類型,聯系人,聯系方式,E-mail,傳真)、專家表(專家號,姓名,性別,籍貫,出生日期,學歷,畢業院校,研究方向,聯系電話,E-mail)、合同表(合同名,合同號,額度,日期,訂貨單位號,供應商號)、商品表(商品號,商品名,商品類型,數量)。
2.3.3 數據庫物理結構設計 數據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與存取方法稱為數據庫的物理結構,它依賴于選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由于本系統采用關系數據庫,因此其物理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為關系模式選擇存取方法;設計關系、索引等數據庫文件的物理存儲結構。
代碼是用來表征客觀事物的一個或一組有序的符號,它易于計算機和人的識別與處理。通過編碼建立統一的經濟語言,有利于提高通用化水平,使資源共享,達到統一化;有利于采用集中化措施以節約人力,加快處理速度便于檢索。
本系統中,對不同權限的用戶有不同的編碼,采用層次碼進行用戶的編號:以0開頭的表示系統管理人員;以1開頭的表示采購主管;以2開頭的表示采購單位;以3開頭的表示供應商;以4開頭的表示專家。
“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必然是垃圾”,輸入設計的目標是保證向系統輸入正確的數據。在此前提下應做到輸入方法簡單、迅速、經濟、方便。為此,本系統的輸入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4.1.1 最小量原則 即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使輸入量最少。輸入量最少,出錯機會越少,花費時間越少,數據一致性越好。
4.1.2 簡單性原則 在用戶注冊過程中,用戶無需輸入自己的編號,在對應的后臺數據庫中就會根據用戶的類型進行自動生成用戶編號。
4.1.3 早檢驗原則 對輸入數據的檢驗盡量接近原數據發生點,使錯誤能及時得到改正。
4.1.4 少轉換原則 輸入數據盡量用其處理形式記錄,以免數據轉換介質時發生錯誤。
輸出設計的目的是使系統能輸出滿足用戶需要的有用信息。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輸出是系統開發的目的和評價系統開發成功與否的標準。輸出設計中應考慮以下原則:報表輸出要實用、方便、考慮用戶已經習慣的輸出格式;表格要考慮系統發展的需要;屏幕輸出格式要清晰,重要數據要顯示在突出位置上。為了提高系統的規范化程度和編程效率,在輸出設計上應盡量保持輸出流內容和格式的同一性,也就是說,同一內容的輸出,對于顯示器、打印機、文本文件和數據庫文件應具有一致的形式。
根據當前計算機市場的性能價格比和本系統的實際情況,對硬軟件以及網絡有著以下的要求:
CPU最低要求Intel Pentium III 600 MHz,建議更高;內存最低要求1 GB,建議2 GB或更高;顯示器分辨率最低800x600,256 colors。
操作系統:Windows XP或linux,建議使用windows 7;服務器容器:Tomcat6.0;數據庫:SQL Server2008。
系統安全指的是MIS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處于安全狀態,包括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庫安全等方面。
在工作站或終端上使用憑“用戶名”和“口令”進入系統的措施,以防非法侵入。根據不同用戶設置不同權限,進入系統后進行相應的操作。加密指將原有的可讀信息(程序與數據)進行翻譯,譯成密碼或密文的代碼形式,以保護信息的安全。
將數據庫中需要保護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隔;采用授權規則,如賬戶、口令和權限控制等訪問控制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密后存儲于數據庫;加強數據庫日志的記錄;經常進行數據備份。■

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