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亞茹 (中國民航大學民航科教評估中心 天津300300)
孟彩紅 陳韋宏 彭麗娜 高峰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300300)
天津科技進步水平的發展進程分析
黨亞茹 (中國民航大學民航科教評估中心 天津300300)
孟彩紅 陳韋宏 彭麗娜 高峰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300300)
采用2002—2009年《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分析了天津市科技進步水平發展的態勢,建立了科技進步水平發展進程的評價系數,對8年來天津市科技進步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5個要素的發展狀況進行了進程分析,得出天津科技資源和科技進步水平的特點、狀況、階段、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天津市科技進步與發展的一些建議。
科技進步 水平指數 進程分析 發展系數 天津
科技進步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經濟、社會發展。1993年起,國家建立了全國科技進步監測指標體系,[1]從統計角度衡量和反映科技進步的重要作用,評價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科技進步監測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34個三級指標構成。其中5個一級指標是科技進步監測體系的要素:科技進步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這5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科技進步系統。本文力圖通過對2002—2009年《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的各級指標發展變化的分析,可視化描述天津市科技進步水平的發展狀況,以更深入地探討天津市科技資源配置狀況,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建議。
目前國內對各省區科技進步水平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年度水平和與上一年的對比分析,[2-8]但很有必要探討一段時間內各省區科技進步的發展進程,這關系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構建地區科技進步發展系數,對于了解各地區科技進步的現狀、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未來地區間科學發展的均衡狀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首先建立科技進步發展系數(簡稱發展系數)的測算方法。
設評價時間段為k年,基年各項監測指標的指數為100,分別用評價年度的同類指標值除以基年指標值,求出評價年度的各項指標值的指數,再將各項指標值指數求算術平均,即得到測算期的發展系數I:

式中:a1為基年監測值,aj為各年各省區的監測值,k為評價時間段。
以下的討論僅涉及到各項水平指標的發展進程問題,并不討論水平問題。
根據2002—2009年《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天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排位始終保持全國第3。如圖1所示,8年來天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一直高于全國綜合指數,其中2005年稍有回落;“十五”的后2年,天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快速增長,尤其是2004年,比2003年有了突破性的飛躍,增長9.82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的2005年起,一直呈完全增長狀態;總體上,期末(2008年)比期初(2001年)上升了17.53個百分點。從發展系數來看,天津發展速度較快,有5年的發展系數高于平均發展系數。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天津在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中,不斷提高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并取得一定成就。

由圖2可以看出8年來天津科技進步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就絕對量而言,天津科技進步環境指數自2005年起就上升到70%以上,與北京、上海的差距不斷縮小。
就發展態勢來看,天津科技進步環境指數除2002年有一個較大的下滑外,而后各年度均呈上升趨勢,在增幅迅速達到平均值后增長速度穩步上升。幾年來天津該指標始終處于北京、上海之后的第3位,但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圖2a),實現了極大的增長潛力,說明天津市對改善科技環境的力度和措施相當得力。



在全國科技進步監測指標體系中影響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的三級指標分別是科技人力、科研物質條件和科技意識3項指標,天津市的表現如圖3~8所示。
在科技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縱觀2002—2009年間天津市科技人力資源進程能夠看出其發展出現過兩次轉折,可分3個階段(見圖3):第一階段,2002—2005年,此間發展系數逐年遞減,2005年探底,其發展水平都在平均水平之下;第二階段,2005—2007年,此間發展指數大幅提升,躍升過平均水平達到高位;第三階段,2007—2009年,此間發展指數在平均水平之上出現回整。圖4反映了天津市科技人力資源的分項情況,圖中曲線反映出天津市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遞增,萬人大專以上學歷人數的增幅也呈上升態勢,但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的增幅逐年遞減(注意這里是指增長幅度而非絕對數量)。說明隨著天津市產業發展格局的定型,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也有所選擇了。
科研物質條件的充裕狀況對科技進步環境有重大影響。圖5反映出天津市科研物質條件發展從大起大落到小幅震蕩的狀況,圖中說明自2005年以后天津市的科研物質條件發展在平均水平之上呈小幅震蕩的情況。結合圖6能夠看出天津每名R&D活動人員新增儀器設備費一直是增長態勢,但科研與綜合技術服務新增固定資產占全社會比重的發展卻一直呈低位,這種現象影響了科研物質條件的年度增長。


眾所周知科技進步環境與科技意識的關系非常緊密,思想決定了行動。從圖7能夠清楚看出天津市的科技意識年度發展一直呈上升趨勢,而且近年來的發展更高于平均水平。這說明天津市貫徹中央科技強國、落實科學發展觀步伐堅定,目標明確,措施得當。由圖8就能看出萬名就業人員專利申請量、科研與綜合技術服務平均工資與全社會平均工資比例系數、萬人吸納的技術成果金額3個指標都表現良好,增長趨勢明顯。


天津科技活動投入指數就綜合指數進展狀況考察,其8年的平均發展排位只在上海之后名列第2,北京則排位第3(科技活動投入8年平均進展均值分別是:上海128.81,天津116.64,北京105.53)。圖9(a)說明天津該項指標的發展高于全國各年平均水平,且與全國平均變動趨勢基本相同。
圖9(b)是天津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的年度發展進程表現,其平均水平以2006年為界,之前均低于平均水平,之后均高于平均水平,曲線呈“S”狀,2004—2008年期間增幅較大,其余年份增幅較小。
在全國科技進步監測指標體系中影響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的三級指標分別是科技活動人力投入、科研活動財力投入兩項指標,天津市對這兩項指標的表現為:
天津市科技活動人力投入發展自2005年止跌后在2006年躍過平均水平,雖然2007年有所下降,但之后則保持增勢(見圖10)。
圖11是此項指標的分解,包含萬人R&D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及企業R&D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全社會R&D科學家和工程師比重兩項分指標。圖中曲線反映了天津市萬人R&D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增勢顯著,而企業R&D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全社會R&D科學家和工程師比重增長態勢則曲折上長。比照圖10~11的2條曲線充分說明,該項指標的態勢影響了天津市科技活動人力投入進程。



科技活動財力投入指標包含R&D經費支出與GDP比例、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企業R&D經費支出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比例4項分指標。就總的情況來說,天津市8年間在科技活動財力投入方面的發展(見圖12)與科技活動投入指數的年度發展趨勢(見圖9b)極為相像,說明這項指標對上一級指標的影響作用不容小視。
在對天津市科技活動投入進程的進一步分析表明:雖然天津R&D經費支出與GDP比例、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企業R&D經費支出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都呈現不同的增長,但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比例分指標影響了其發展的走向,該指標反映出天津市在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比例環節上還較為薄弱。



科技活動產出是科技活動的成果。就理論而言,科技活動產出水平應受科技活動投入水平和科技進步環境水平的影響。就2001—2008年8年期間的平均發展狀況來看,天津居于全國第3位。前3位的情況是:北京91.45、上海81.79、天津64.43,天津分別低于北京和上海27.02和17.36個百分點。從綜合指數全國發展情況看,天津該項指標的發展高于全國各年平均水平,且與全國平均變動趨勢基本相仿(見圖14a)。從圖14(b)的發展系數圖形更能反映出天津市科技活動產出增長波動較大,特別是2009年的增幅出現了下降現象,應該引起重視,否則將會拉大與北京、上海的距離。
科技活動產出水平和技術成果市場化2項指標分別是影響科技活動產出指數的三級指標,下面對天津市這兩指標的發展進行逐一分析。
從2003年起天津市的科技活動水平迅猛提高(見圖15),年均發展水平達137.10。該指標由萬名R&D活動人員科技論文數、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系數、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授權量和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該指標自2007年起新增)4項分指標構成。圖16是這4項分指標的進展表現,反映了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發展一枝獨秀,其余3項分指標則表現平平的狀況。特別是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系數的發展令人擔憂,說明天津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更需努力。


科學技術成果是科技創新的標志之一,但科技成果的出現并不代表生產力的產生,只有將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活動之中才能形成生產力。研究表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市場化進行推廣。因此技術成果市場化也就成為衡量科技活動產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津市的技術成果市場化發展總體來說不盡如人意,再考察的8年之中只有3年的發展水平在平均線之上,近年來發展水平還呈現下降趨勢(見圖17)。該指標由萬人技術成果成交額和萬名R&D活動人員向國外轉讓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兩項指標構成。圖18表明萬人技術成果成交額指標一直呈上升趨勢,但萬名R&D活動人員向國外轉讓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指標的發展不穩定,其中2006年和2009年均出現了谷底現象。表明天津市擁有的世界先進技術儲量不足,從而影響了技術成果市場化進程。


將高新技術產業化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最佳表現形式,是科技創新努力達到的目標之一。天津市高新技術產業化8年平均發展居于全國第3位。前3位的情況是:北京70.74、上海72.45、天津64.13,天津與北京和上海還有不小差距。從圖19(a)可以看出在綜合指數的發展方面天津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前期震蕩大,后期與全國平均趨勢相仿。就自身發展狀況分析,表現很不穩定,圍繞均線上下波動(圖19b),其原因可通過對其構成因素說明。
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是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的因素之一,考察期其發展就很不穩定,將圖19(b)與圖20中的曲線進行對比就很能說明其對上級指標的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由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2007新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商品出口額比重、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性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等5項分指標組成。圖21描述了這5項指標的發展情況,從指標發展曲線可以看出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量指標的發展較平穩,其余3個指標的波動均較大,從而導致上級指標的大幅波動。






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是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的另一個因素。圖22表現出該指標的發展直到近3年才穩定下來。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由高技術產業就業人員勞動生產 率、高技術產業勞動生產率(2007新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率、高技術產業增長占經濟增長份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2007新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利稅率等5項指標構成,從圖23的曲線中可以反映出由于高技術產業增長占經濟增長份額指標發展的劇烈震蕩影響到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發展的激烈變化。
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衡量科技進步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天津市在此指標上的表現乃屬上乘,發展狀態穩定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圖24a)。就發展系數來看,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均線以上發展(見圖24b)。這說明天津市在運用高新技術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可圈可點。
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受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環境改善、社會生活信息化3個三級指標的影響。
天津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速度很快,8年來發展平均值為148.31(見圖25),增長速度超過北京和上海。從分指標的表現情況來看,就業人員勞動生產率、億元投資新增GDP和綜合能耗產出率3項分指標的發展都為上升趨勢,其中就業人員勞動生產率、億元投資新增GDP指標發展增幅較大,綜合能耗產出率指標則表現為略有攀升,穩定增長。


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是我國的發展國策,天津市委、市政府對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從圖27反映出近3年來天津的環境得以很大改善,空氣質量指數不斷提高,環境污染治理穩步向前。




社會生活信息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生重大影響。隨著天津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天津社會生活信息化也得到飛速發展(見圖29)。表現為:萬人國際互聯網絡用戶數快速增長,百戶居民彩色電視機擁有量、百戶居民計算機擁有量(2007修改)、百人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數的發展速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過對天津市科技進步水平構成指標發展進程的分析,能夠得到以下幾點結論:①自2001—2008年以來天津市的科技進步發展勢頭良好。各項指標的發展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②就天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排位情況看,一直穩居全國第3。在各二級指標的發展狀況中,除科技活動投入指數名列全國第2位外,其余4項指標都排在北京、上海之后。③8年來天津科技進步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但科研與綜合技術服務新增固定資產占全社會比重的發展卻一直呈低位,這種現象影響了科研物質條件的年度增長。④天津的企業R&D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全社會R&D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重增長態勢呈曲折上長,該項指標的態勢影響了天津市科技活動人力投入進程。⑤對天津市科技活動投入進程的進一步分析表明,天津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比例分指標影響了其發展的走向,該指標反映出天津市在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比例的環節上還較為薄弱。天津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也需要努力加大。⑥天津市的技術成果市場化發展總體來說不盡如人意,需要加大市場化力度。■
[1]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及綜合評價課題組.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2002—2009)[R].
[2]郝立勤.云南與西部地區科技進步水平的現狀分析與評價[J].中國科技論壇,2004(2):82-86.
[3]劉信.浙江省十五科技進步態勢分析[J].今日科技,2007(12):5-6.
[4]李小芬,唐潔.天津科技進步水平的發展態勢分析[EB/OL].http://www.sts.org.cn/fxyj/dqyjbg/documents/2008/081222 09.htm,2008.
[5]Gao J,Jefferson G H.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off in China Sources of rising R&D intensity[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2007,13(3):357-371.
[6]丁文龍,朱平芳.上海科技進步態勢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1):42-45.
[7]何平.正確解讀《監測報告》深入開展統計分析[EB/OL].http://www.sts.org.cn/fxyj/ffyj/documents/jcbgtjfx.htm,2004.
[8]張付平,曹萬立,劉偉.基于R&D投入相關規律的科技進步態勢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決策管理,2010(13):23-25.

注:本文為基金項目論文,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09ZLZLZT05900)。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