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 子
得了“廣告病”的明星們
文/穆 子
因一句“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而小有成就的侯耀華,在藝術道路上沒有走多遠,卻在虛假廣告代言上大顯身手。根據中國廣告協會日前通報,侯耀華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10個虛假廣告。他所代言的這些產品,均未經行政許可部門批準,均使用演員做主持,使用專家、患者、消費者名義和形象做證明,且均含有其他違法內容。(人民網2009年11月6日)
一下就代言10個虛假廣告,“侯哥”搶了違法廣告的風頭,成了名副其實的“侯要錢”。為此,他多次進行抵賴和辯解。先是說“有人用我主持的健康訪談節目截取視頻,經過技術處理做廣告了……”,好似“被廣告”、被冤枉了。腿長在誰身上?嘴長在誰腦袋上?是人家綁架你、撬你的嘴說的?你在媒體廣告上那樣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哪有半點被強迫的味道?錯就錯了,還嘴硬,只能是越描越黑。
其實,得了“廣告病”的明星又何止侯耀華一人?所謂“廣告病”,就是不切實際、夸大其詞的虛假宣傳。其癥狀要么是無中生有、坑蒙拐騙,如某演員代言的“大沙漠萬畝大造林”;要么是偷梁換柱、以假亂真,如另一位代言的把一片黃銅說成99足金的黃金墜;要么是任意拔高、誘人上當,如張鐵林等人代言的U88、3158、28招商騙局網。廣告代言已成為某些名人、明星所追求的錢來得最快而又最輕松的斂財之道。本來明星帶著名人的光環和聲譽為商家叫賣、為產品代言,也未嘗不可。只是這種代言和叫賣,一要合法,二要負責。名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往往是某行業或領域的窗口形象,他們的言行從某種程度上左右著公眾對所代言產品的認知。商家則通過明星代言來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期提高市場占有率。所以明星為某個產品的每一句“代言”都是要負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的。而一些明星信奉的是“有奶便是娘”,見錢眼開,唯利是圖,只要有錢撈,什么廣告都敢接,什么瞎話都敢編,什么壞招都敢出。《食品安全法》規定:“社會團體或者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產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食品安全法》中也對虛假廣告宣傳作了規定,如果確是消費者因為食用了這一食品造成身體上的損害,代言人需要依據損害程度支付相應的賠償金。即將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也將對名人代言廣告行為進行法律規范。不義之財是燙手山芋,違反了律條就應該負法律責任。
想想那些靠做虛假廣告來斂財的明星、名人也十分可憐。一些平時人模人樣、風光八面的明星,他們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個肥得冒油,看上去既體面又有地位。可是這些人一到金錢面前就都成了低三下四的小人。只要有人肯扔銅板,他們就肯給誰使喚,成了十足的商家的奴隸、金錢的奴隸。
一個名人、一個明星賺錢的機會有的是,你賺的錢再多也是可以用數字衡量的,但是人格魅力是無價之寶。靠虛假廣告所得的那些不義之財是永遠買不回所丟失的人格和尊嚴的。
名氣大的人,自毀名譽的后果也會加倍放大,這也是一種“能量守恒”。過于看重銅板的人,名譽就會被銅板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