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英,王春麗,李亞濱,孫爽,朱紅蕊(1東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黑龍江省氣候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黑龍江省氣象災情普查數據分析
姚俊英1,2,王春麗2,李亞濱2,孫爽2,朱紅蕊2
(1東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省氣候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對黑龍江省1984~2007年氣象災情普查數據的災害種類、氣象災害調查的內容、災情數據的來源、災情普查數據記錄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災害類別數據記錄的分布特征等進行了詳細分析。1984~2007年黑龍江省氣象災情普查數據的特點是來源于各級民政部門的數據最多;災情記錄數暴雨洪澇最多,2005年最多,哈爾濱市總數最多。
氣象災情;數據;分析
2008年開始,在全省各地市、縣氣象部門的全力配合下,黑龍江省氣候中心在國家氣候中心統一的管理規定和技術規范指導下,詳細調查了暴雨洪澇、干旱、大風、冰雹、霜凍等28種氣象災害及96種因災造成的各種影響類別的歷史氣象災情。全面、規范地收集、整理并審核了1984~2007年以“災害性天氣過程(災害事件)”為時間單元、以“縣”為基本地域單元的歷史氣象災情數據。普查數據按照統一的錄入界面錄入,并進入災情普查數據庫。全省共建立完整的災情數據3 313條。本文就本次氣象災情普查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相關人員在今后的使用中參考借鑒。
本災情普查所稱氣象災害,是指由氣象原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給人類和社會經濟造成損失的災害現象。包括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大風、龍卷、冰雹、颮線、雷電、雪災、凍雨、凍害、霜凍、低溫冷害、沙塵暴、高溫熱浪、大霧、霾、連陰雨、漬澇、干熱風、凌汛、酸雨、氣象地質災害、赤潮、風暴潮、作物病蟲害、森林草原火災、大氣污染共28類。并詳細規定了各類災害所屬常見災害、地方別名以及災害說明等。
每種氣象災害調查的內容包括氣象災害基本情況以及氣象災害的社會經濟影響等16類共96項:
(1)基本信息:記錄編號、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區、市)、縣編碼、災害發生地名稱、災害類別、應歸屬的常見災害名稱、伴隨災害、災害開始日期、災害結束日期、氣象要素實況、災害影響描述。
(2)社會影響:受災人口、死亡人口、失蹤人口、受傷人口、被困人口、飲水困難人口、轉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損壞房屋、引發的疾病名稱、發病人口、停課學校、直接經濟損失、其他社會影響。
(3)農業影響:受災農作物名稱、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成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損失糧食、損壞大棚、農業經濟損失、農業其他影響。
(4)畜牧業影響:影響牧草名稱、牧草受災面積、死亡大牲畜、死亡家禽、飲水困難牲畜、畜牧業經濟損失、畜牧業其他影響。
(5)水利影響:水毀大型水庫、水毀中型水庫、水毀小型水庫、水毀塘壩、水毀溝渠長度、堤壩決口情況、水情信息、水利經濟損失、水利其他影響。
(6)工業影響:停產工廠、工業設備損失、工業經濟損失、工業其他影響。
(7)林業影響:林木損失、林業受災面積、林業經濟損失、林業其他影響。
(8)漁業影響:捕撈船只翻(沉)數量、捕撈船只翻(沉)總噸位、漁業影響面積、漁業經濟損失、漁業其他影響。
(9)交通影響:飛機航班延誤架次、交通工具(汽車火車)停運時間、交通工具(飛機汽車等)損毀、鐵路損壞長度、公路損壞長度、水上運輸翻(沉)船只數量、滯留旅客數、道路堵塞、交通經濟損失、交通其他影響。
(10)電力影響:電力倒桿數、電力倒塔數、電力斷線長度、電力中斷時間、電力經濟損失,電力其它影響。
(11)通訊影響:通訊中斷時間、通訊經濟損失,通訊其他影響。
(12)商業影響:停業商店數、商業經濟損失、商業其他影響。
(13)基礎設施影響:損壞橋梁涵洞、基礎設施經濟損失、基礎設施其他影響。
(14)其他行業影響:指災害對除前面所列所有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的影響。
(15)圖像視頻信息:圖片文件及其信息說明、視頻文件及其信息說明。
(16)說明:數據來源、備注。
災情普查數據的來源達35處,來源于民政部門的最多達858條,其次是農委534條,摘自于氣象災害大典的442條,其他來源情況詳見表1。省氣候中心在審核地市、縣級氣象部門收集上報的災情時,填加了700余條,修改了上千條。

表1 災情普查數據來源統計
1984~2007年黑龍江省災情呈兩個階段變化,1984~ 1995年,災情記錄呈逐漸減少的變化趨勢,速率較慢,而1996~2007年,災情記錄數明顯遞增(見圖1)。2005年災情記錄數最高為272條,2007年次之為253條,1995年最少為83條。

圖1 1984~2007年氣象災情記錄年分布曲線
從各地級市(區)氣象災情記錄數詳見表2,各地氣象災情記錄數多少不一,哈爾濱市最多,災情總數518條,七臺河市最少只有68條,最大差值達450條。

表2 各地級市(區)氣象災情數據記錄數統計表
按國家氣象站所屬區域劃分來統計氣象災情的詳細分布情況(表略),黑龍江省1984~2007年,氣象災情記錄數超過100條的有嫩江縣、五大連池市和賓縣。其中嫩江縣暴雨洪澇25條,冰雹20條,干旱13條,森林草原火災22條,霜凍19條;賓縣暴雨洪澇23條,冰雹34條,雷電43條。不同災害種類的多少主要與縣市所處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種類等因素有關,嫩江、伊春等地位于黑龍江省林區,易發生森林火災等災害。
三江平原,牡丹江大部以及大興安嶺部分地區災情偏少,記錄數為30~60例;大興安嶺西北部,齊齊哈爾以及哈爾濱東部地區,災情記錄數最少,在30例以下。
1984~2007年黑龍江省氣象災情普查數據記錄的災害共21種,其中,暴雨洪澇記錄最多為966條,冰雹778條位居第2,干旱471條位居第3(見圖2)。結合圖4各類災情記錄數比例可見,暴雨洪澇在所有災情中比例最高,達29%,冰雹占23%,干旱占14%,其余依次為:大風、霜凍、雷電、森林草原火災、雪災、病蟲害、龍卷、低溫冷害、颮線、連陰雨、漬澇、氣象地質災害、大霧、凌汛、凍害、沙塵暴、冰凍和高溫熱浪。

圖2 黑龍江省不同災害類別記錄數

圖3 黑龍江省主要氣象災害類別記錄比例圖

圖4 黑龍江省各類災情記錄數比例
圖3給出了黑龍江省主要氣象災害類別記錄比例圖,與圖2和圖4的結論一致,黑龍江省氣象災情記錄數最多的為暴雨洪澇、冰雹和干旱。由圖3可以看出主要氣象災害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暴雨洪澇和冰雹所占比例略有減少,干旱的變化速率最大,1984-2007年干旱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在歷年中所占比例也明顯增大,呈增長的變化趨勢。同時雷電和雪災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
(1)此次氣象災情普查數據數據庫記錄共3 313條,來源于各級民政部門的數據最多,達858條,其次是農委534條,摘自于氣象災害大典的442條,位居第3。
(2)各地、各年氣象災情記錄數多少不一,哈爾濱市最多,災情總數518條,七臺河市最少只有68條,最大差值達450條。2005年災情記錄數最高為272條,2007年次之為253條,1995年最少為83條。
(3)1984~2007年黑龍江省氣象災情普查數據記錄的災害共21種,其中,暴雨洪澇記錄最多為966條,占29%;冰雹778條位居第2,占23%;干旱471條位居第3,占14%。
S166
B
1002-252X(2010)04-0024-03
2010-8-6
姚俊英(1967-),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