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東,閆麗娟
(呼蘭區氣象局,黑龍江呼蘭 150500)
西瓜栽培與氣象因素
吳成東,閆麗娟
(呼蘭區氣象局,黑龍江呼蘭 150500)
呼蘭區位于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下游。處在中緯度地帶,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氣候屬于溫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濕潤地區。全區氣候差異不大,南部氣溫略高,年積溫差異不超過100℃,年平均氣溫3.3℃。區境東西橫跨1個緯度,年平均降水量5 004 mm,由東向西降水逐漸遞減,相差50 mm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 732.2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2%。全年無霜期平均143 d。初霜日期平均為9月26日,終霜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氣溫以7份最熱,月平均22.9℃。全區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略低。呼蘭河橫貫西南,東有漂河,少陵河,西有泥河,“一江四河”形成呼蘭肥沃的堆積和沖積平原,晝夜溫差大,土壤通透性好,含鉀量豐富,適于西瓜生長。
平均溫度>15℃便適宜西瓜播種育苗,而從呼蘭區多年的氣象資料看,早春日平均氣溫>15℃多在5月20日以后,如按一般西瓜中熟品種全生育期90 d計算,成熟期將延到8月中旬,此時多逢汛期,常造成大量炸瓜和爛瓜,經濟損失很大。據近幾年的觀察試驗,幾種不同保護方式均能使西瓜的上市高峰避開雨季。呼蘭區西瓜栽培可擠如下時間安排(見表1)。

表1 不同栽培方式時間表
早熟品種生理苗齡25~30 d,中晚熟品種30~35 d,生長適溫18~25℃,不同的保護設施對西瓜幼苗期的長短因品種而異,一般中早瓜的幼苗生長有較大的影響(見表2、3)。

表2 不同栽培方式日變化

表3 不同栽培方式的植株生育狀況
從表2看,露地栽培、地膜復蓋、雙膜復蓋,大棚覆蓋四種栽培方式下的溫度依次增高對照表3,溫度越高者苗情越好,說明西瓜是典型的高溫作物。當日平均氣溫降至15℃以下時,則生長停滯,所以不同保護設施內的溫度升降是影響西瓜生長發育的主要條件,特別是剛出土的胚芽最不抗凍,<8℃即停止生長,<5℃即受凍害,而且氣溫越低,持續時間越長,受害程度也越嚴重。拱棚和陽畦復蓋的瓜苗,除平時根據氣溫情況按時通風透光外,可把覆蓋物去掉,但最好先行通風,使膜內濕度降低,以免造成“閃苗”,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從第一雌花開放至最后一個西瓜成熟,稱為果實發育期,在呼蘭區一般需要35~38 d,根據不同西瓜品種發育特點,又可分為3期。
(1)開花座果期。從雌花開放至果實“退毛”,為開花坐果期。一般需5~7 d,是西瓜莖葉生長最快和最旺盛的時期,因此,不論大棚或中、小拱棚,都應盡可能的延長通風時間,睛天中午可全部敞開,以促使全株的生長沖心盡快由莖蔓頂端向果實轉移,要適當控制水肥,特別是少用氮素化肥,防止大水漫灌,預防“跑秧”或造成瓜蔓的惡性循環,座不住瓜,同時要注意整枝和加強人工輔助授粉。
(2)膨瓜期。從果實“退毛”到“定個”稱為膨瓜期。在呼蘭區一般需20多d,膨瓜期也是西瓜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80%的果實重量在這一時期內完成,所以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由于呼蘭區歷年自然降水都是前少后多,多數不能滿足對膨瓜期的需水要求。致使有的果實水份倒流,嚴重的影響早熟西瓜的產量和品質,為此應3~5 d輪澆一遍。
(3)成熟期。從果實“定個”到充分成熟,稱為西瓜的生理成熟期。在呼蘭區一般要10~13 d,這個時期常因品種和氣溫高低出入較大,此期主要是果實內部糖份的化學和生理變化,故要求有較強的光照和較大的溫差來加速這一過程的完成,此時除正常管理外,還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防止冰雹造成炸果和損壞瓜蔓,必要時可抓緊對八成熟以上的瓜田進行。
1002-252X(2010)02-0028-02
2010-3-6
吳成東(1980-),男,黑龍江省綏化市人,東北農業大學,本科生,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