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菲,孫勇
(肇州縣氣象局,黑龍江肇州 166400)
淺談肇州縣氣候資源和農業發展方向
安菲,孫勇
(肇州縣氣象局,黑龍江肇州 166400)
氣候資源正日益被重視和利用。充分利用氣候資源發展農牧業,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氣象條件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質量的形成都會產生影響。文章從肇州縣氣候資源對農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談今后農牧發展的方向。
肇州縣位于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的低平原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春秋季節多風少雨,夏熱冬寒。該區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均屬漫坡漫崗,略有起伏。主要的農業氣象災害有:干旱、大風、冰雹等。
熱量是一切作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之一,也是決定植物生長發育速度的主要因子,熱量是決定作物生長布局的主要氣象條件。作物生長季長短及始終日期,都是以熱量條件作為具體指標,各個時期的農事活動也是隨著熱量條件的變化而推移。
肇州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多年的年平均氣溫為3.6℃,是全省氣溫最高的縣之一,≥10℃有效積溫平均為2 796.6℃。這是肇州縣農業生產的優勢。
全縣歷史資料顯示:年有效積溫>3 000.0℃以上的年份占12.5%;>2 800.0℃以上的占54.2%;而<2500.0℃的僅占8.3%。
據省氣象科研所資料,全縣熱量資源與世界緯度相似和同屬一季作物栽培區的國家相比,占優勢地位(見表1)。
從表1中可看出,肇州縣熱量資源,無論是總熱量或者是作物生長關鍵時期的熱量,都處優勢地位。雖然年平均較低,而上述國家是冬暖夏涼,全縣是冬冷夏熱,在作物生長季時溫度偏高,同期雨量又偏多,都具有氣候資源的優勢,但從糧食產量來看卻遠遠落后于上述國家。此表說明只要充分利用全縣優勢農業氣候資源,糧食增產的潛力是很大的。

表1 熱量資源比較(℃)
全縣從南向北熱量差異梯度不大,年平均氣溫僅差0.2℃,≥10℃積溫雖然稍有遞減,但變化不大。此外,全縣無霜期較長,從肇州站有紀錄記載以來,每年都有130 d或以上,平均為140 d,最多的1961年達156 d。
全縣水分條件有:自然水、地下水及大氣濕潤度和土壤濕度等。
自然降水平均為445 mm。全年總降水量分布的百分比是:春季12.2%;夏季69.1%;秋季16.2%;冬季2.5%。由于冬春兩季降水少,春風多,蒸發量大,跑墑快,春旱較重。自然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7月份降水量平均是141.9 mm,8月為98.2 mm,同時期又是高溫季節,雨熱同季,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十分有利。但因全縣無江河,地表水資源貧乏,主要是取地下水灌溉,所以全縣水分缺,旱象重,地下水位低,濕潤度小,水分條件很差,必須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一方面加強水利建設,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同時要大力植樹造林,推廣抗旱耕作制,改變小氣候,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實現農業高產穩產。
太陽輻射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積累干物質的能量來源,根據間接計算全縣輻射量為120 kCal/cm2·年,略低于華北平原。生長季(5~9月)為66~67 kCal/cm2·年,與長江中、下游相似,輻射資源很豐富,為大慶地區光資源最好的縣份。
日照時數全年為2 900 h,除寒冷季節光照未被利用外,生長季中光照時數平均為1 352 h,從目前生產水平來看,光能利用率只達到0.3%~0.4%,如果利用率能提高到0.6%,單產可達250 kg左右,大有潛力可挖。
從氣候資料看,全縣水分條件差,屬旱區,但熱量資源比較充足,這是農業生產的優勢,我們要充分合理的利用熱量資源,進一步調整作物布局和農作物品種的布局,實現農業高產穩產。根據各地實踐證明,在調整作物和品種布局時,要以80%保證率的積溫作為選擇主栽品種。這樣做可以在80%的年份中充分利用熱量資源,保證作物成熟,有利高產,又留有20%的積溫余地,防御低溫,保持穩產。當然實現高產穩產除起決定作用的氣候條件以外,涉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很多,如水肥條件;選用品種;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等等,對高產穩產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必須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才能保持高產穩產。
此外,全縣還有大量的草資源,草質又較好,也很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因此應農牧業合理布局,全面發展。
1002-252X(2010)01-0032-02
2009-10-6
安菲(1983-),女,黑龍江省虎林市人,哈爾濱師范大學,大專生,助理工程師.
文章編號:1002-252X(2010)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