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慶平
“抽象學理”與“具體建議”
■岳慶平
唐德剛先生在《論“轉型期”與“啟蒙后”》一文中,談到“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與老師胡適談論胡適參政建言的經歷時,直言不諱地說:“胡老師呀,您提倡的抽象學理,無一不對;您所作的具體建議,則無一不錯。”
如此看來,一是當時的政治文化環境比較惡劣,不乏無學理支撐和無科學依據的具體建議和瞎折騰的浮躁現象,否則也不會出現胡適所提抽象學理與所作具體建議的完全背離;二是胡適確實是恪守學理、唯書唯實和求真較真的學者,而不是察言觀色、唯上唯利、擅長投機、睜眼瞎說和愚弄公眾的政客、說客或幕僚。但反之,如果某位學者提倡的抽象學理無一不錯,所作的具體建議無一不對,那么這位學者即使不是察言觀色、唯上唯利、擅長投機、睜眼瞎說和愚弄公眾的政客、說客或幕僚,也一定屬于不學無術、隨波逐流或急功近利之輩,而不是恪守學理、唯書唯實和求真較真的真正學者。
抽象學理要盡量與實際有機結合,盡量轉化為具體建議,而具體建議要盡量與理論有點聯系,盡量有抽象學理支撐,因為抽象學理和具體建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都很重要。但不同的群體和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側重。對平庸官員而言,他們胸無大志,窮于應酬,無暇也無意學習,不懂也不信抽象學理,所以對抽象學理一般都敬而遠之或一笑置之,而對無抽象學理支撐卻迎合自己意圖的具體建議往往拼命點頭或贊不絕口。但無抽象學理支撐或背離抽象學理的具體建議只會曇花一現,既經不起歷史的長期檢驗,也經不起清醒的“旁觀者”的理性評判,有時甚至還會起到飲鴆止渴的作用,給未來的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埋下可怕的炸彈。對學者和現狀而言,抽象學理比具體建議往往更重要也更需要提倡。因為真正的學者是社會的良知,要以社會為己任和以真理為追求,要用抽象學理深入思考重大戰略問題,要提有抽象學理支撐的具體建議,要為社會留點永恒或長久的東西。而現狀是在經濟建設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時,社會風氣浮躁,實用主義盛行,學理和真理有時只是空洞口號和幌子,權力和資本成為競相追逐目標和屈從對象,多數人都更注重具體建議、策略技巧、迎合世俗、就事論事、個人價值、眼前利益、經濟政治表層和科學技術低層,而相對忽視抽象學理、戰略智慧、求真較真、融會貫通、歷史責任、遠大理想、社會文化深層和哲學信仰高層。
當然,在目前形勢下,我們不能苛求所有學者和官員都能做到既恪守抽象學理又提出具體建議,或者提出的具體建議都有抽象學理支撐。我們只能期望有些參政建言的學者和學者型官員能保持清醒頭腦,善于獨立思考,在提具體建議時恪守一點抽象學理。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大部分參政建言的學者和學者型官員未辜負社會的期望。但也有些參政建言的學者對權力和資本的依附性太強,往往放棄抽象學理、實事求是、戰略思考、批判精神、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只是圍繞身邊小事、經濟利益、角色需要和領導意志等,避重就輕地建言獻策或毫無主見地做規定動作,總是滿足于無抽象學理支撐或背離抽象學理的“具體建議無一不對”的領導肯定、動作規范或廢話正確的膚淺表演中;不少學者型官員尸位素餐,享樂至上,滿口大話空話,得意忘憂忘思,“政客化”轉型很快,根本不顧重大戰略問題的抽象學理,也根本不顧人心所向和大勢所趨,整日陶醉于干下級官員具體工作和出席各種禮儀活動的事務性忙碌中,毫無戰略智慧、深刻思想、高瞻遠矚、全局觀念、求真意識、擔當精神、遠大抱負和學者本色。
所以最近中國社會在極力呼喚目前稀缺的“戰略知識分子”、“戰略思想家”和“戰略領導干部”,其共性是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全球眼光、戰略智慧、深刻洞察力和國際影響力,盼望他們能真正“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盼望他們能搶抓緊抓稍縱即逝的“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挺身而出,勇于擔當,“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深化和完善很多經常高喊的正確戰略口號,并將其變為卓有成效的扎實戰略行動。
當前許多重大戰略問題是屬于深層次高層次長時段的,是需要抽象學理和戰略智慧加以解決的。例如,為什么上世紀中國的三次偉大革命迅速帶來了政權變化或經濟繁榮,而隨后中國社會的全面現代化和中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卻步履艱難緩慢?為什么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身上出現了急功近利、口是心非、言行不符、弄虛作假、道德滑坡和精神危機,如何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對于這類重大戰略問題,我們不僅要從經濟或政治的表層去思考、研究和解決,還要從社會或文化的深層去思考、研究和解決;不僅要從科學或技術的低層去思考、研究和解決,還要從哲學或信仰的高層去思考、研究和解決;不僅要運用和體現我們策略上的小眼光小思考小聰明小目標,還要運用和體現我們戰略上的大視野大思路大智慧大理想;不僅需要機不可失和時不再來的緊迫意識,還需要長期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
不僅許多重大戰略問題都與人的問題有關,而且最重大的戰略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因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至關重要,人的自身認識反省永無止境,而人的自身弱點失誤最難克服,有時也最可怕。從人的角度著眼,除了前已述及的中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某些中國人的精神危機外,我認為還有三方面的抽象學理發人深省:一是任何個人都不能自高自大。一個人在世只有百年,其生命和能力非常有限,而客觀世界相對無限,每人都在用非常有限的生命和能力,認識和探索相對無限的客觀世界,所以每人都應自強不息,只爭朝夕,善于學習,博采眾長,千萬不能自高自大。二是當代人不能自私自利。“以人為本”的“人”也包括后代人,所以我們當代人不僅應對當前和自身負責,還應對未來和子孫負責,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私利而罔顧事實和常識,不能折騰和倒退到舊的體制機制,不能對重大改革創新缺乏信心而一再貽誤改革創新良機,不能大肆破壞已很脆弱的生態環境,不能任意揮霍祖先留下應由我們與后代人共享的資源和利益,不能將惡劣環境、重大難題、更大障礙甚至可怕炸彈留給后代人,不能只求眼前風平浪靜、莫管后世洪水滔天。三是人類不能自以為是。人類至今才幾百萬年,而包括宇宙在內的大自然至今已幾百億年,人類只是大自然非常渺小的部分,所以非常幼稚和渺小的人類在研究和解釋浩瀚無垠的大自然時,應保持一點敬畏和謙謹,千萬不能自以為是或出現主體性狂妄。人類對大自然既不可無所作為,也不可過度作為;對無法解釋的大自然現象可姑且存疑,不可輕易定論。
圍繞以上有關人的問題的多方面抽象學理,目前盡管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但如果我們高度重視,加強整合,長久而深刻思考,理智而深度交鋒,齊心協力在人心所向和大勢所趨的基礎上,提些能經得起歷史長期檢驗和“旁觀者”理性評判的具體建議,而不是給未來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埋下可怕炸彈的具體建議,則不僅會避免或減少本文開頭所提胡適的“抽象學理無一不對”而“具體建議無一不錯”的完全背離,而且會有助于我們換個角度分析和解決當前比較迫切的某些重大戰略問題,也會有助于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和明確當前我們最應該做什么和最不應該做什么。
(作者單位:九三學社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