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華
鄉鎮人大由于沒有常設機構,其職權如何穩定、持續、有效行使一直是人大工作的難題。重慶市南川區水江鎮探索實行的“季會制”給了我們一個破解難題的可行范本。該鎮人大從2007年4月起,每個季度召開一次人代會,會期除第一季度一般是2天外,其余三個季度一般為1天,至今已堅持了3年。到2010年4月止,共召開了15次人代會。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90%以上的人大代表能堅持參會議事,全鎮的一些重要決策也能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人民代表報》2010年7月24日)。
毋庸諱言,作為最基層的國家權力機關,鄉鎮人大長期以來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選舉本級人大、政府負責人,至于憲法和法律賦予它的其他職權往往鮮有行使。這既與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有關,但更與人的觀念有關。而鄉鎮人大“季會制”對于加強和改進鄉鎮人大工作的意義,除了激活鄉鎮人大的各項法定職權,例如重大事項決定、專項監督、工作評議等不經常啟用的權力外,更深層的意義就是讓民主成為了基層政治生活的一種常態。其短間隔的會期不僅讓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經常化、規范化,也讓人大代表的履職更加日常化,讓代表聯系選民、群眾反映意見更加常態化。同時,經常召開的人代會,持續行使的人大職權,有利于完善黨委決策、規范政府行為、實現公民權利,形成決策權、監督權、行政權、公民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而這,恰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長期追求又一直困擾的焦點,也正是“季會制”帶給我們的啟迪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