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http://cat898-com.blog.sohu.com/150900442.html
當代中國部分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癥”,主要擔心“個人信息、工作疏漏或違規行為會被網絡曝光而一發不可收拾”等,這是《人民論壇》雜志近日在人民論壇網等網站發放問卷、隨機采訪后得到的調查結果。
對這個調查結果的解讀,再推進一步、再完整一點即可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官員害怕的究竟是哪里的網絡和輿情?比如,官員對網絡的恐懼程度是否“適當”,是否過敏或過慮?再如,為什么宣傳部長等群體的官員最怕網絡監督?
其實,沒有任何一位官員,會對他“轄區”的網絡輿情感到焦慮,而只擔心轄外之民、轄外之網。這和地方官員不在意當地民意和民聲是同一原因、同一道理。只要是在官員所轄范圍,官員能把民聲治理成為無聲狀態,讓他不喜歡聽的民聲,在紙媒、熒屏、公共場所和當地網站全都發不出來。
在官員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幾乎沒有人敢在網上質疑或揭露、抨擊所謂的“父母官”。況且,一方群眾皆知當地官員對當地網站具有絕對權威,在當地網站發布對官員不利的帖文,一是沒有存留的可能,二是會留下個人網絡信息,反而為官員追究發帖人提供了便利。所以,有人便撇開本土網站直奔全國性論壇和外地網站。
其實,當地人能夠議當地事、評說當地官,這本是正常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但現實是由于一些地方長官的霸主地位與報復能力,逼迫當地人到別處網站去泄憤或揭露。官員對當地民眾的不屑,終導致“全網批評地方”,也就出現了地方官員“對全國網民負責”的怪誕現象。這并非群眾的一種勝利,而是群眾失敗后繼續上演的一部完整悲劇。
當然,官員不是真的怕網民,他們真怕的是高層權力對網絡民意的應對舉措可能對他們不利,只怕直轄著他的上級領導。哪怕僅僅是上級指示查一下,只要認真一查,不出事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怕的原因只能是本來就有問題。如果沒問題的話,上級的徹查就成大吉大利了,說不定查出個清廉正派的好公仆,這又有什么可怕的?
另外,官位過于金貴,而“網落官”的成本太低,有時簡直就是陰溝里翻大船,因而栽在網上的幾個倒霉官的事例,對許多官員的心理震撼效果較強。其實,網絡反腐、網上栽官的成功概率極小。筆者認為,導致官員高估和夸大網力的具體因素,多半在于網絡熱潮的沸沸揚揚特點,因言辭刺激、聲勢夸張而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已。對網民而言,有一個、數個“網落官”實例即可興奮、慶賀一番了,而這種興奮情緒則進一步夸張了網聲的軟力量。其實,網上揭露和擊落的問題官員,比小偷偷下來的、情婦反水反下來的要少的多。官員栽倒網上,真的屬于極小概率的罕見倒霉事件。因此,正常而勤政的大多官員群體,大可不必為此而神經兮兮。
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宣傳部長最怕網絡監督?宣傳部長分管網絡宣傳等所有網事,當地權力之威將本地人驅趕到別處發布負面信息,一旦形成輿論熱點則易被認定為宣傳部長的政績敗筆。可想而知,于此處失察失職,可能引發官場地震、危及個人前程。由此可見,宣傳部長怕網則屬于一種“專業恐懼”。
探究官員“網絡恐懼癥”,是促進社會進步、推進網政公開的有效舉措。網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員的言行是否公正清廉。只要地方的大官小官能公正勤政,時時敬畏本土民眾的微言厲聲,也就得不了“網絡恐懼癥”,也根本沒必要提心吊膽又時時刻刻地去監督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