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一位個頭不高略帶靦腆的男孩,今年將從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學成畢業。誰也不會想到,早從入學第一年開始,他就以學院舉辦的“視頻策劃大賽”為契機,建立了自己創業的團隊雛型——“白菜幫”工作室。
談起這位學生,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院長李杰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他說,學院的宗旨就是培養高素質和具有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院搭建的“創業,就業,深造,出國”四大平臺上,根據自身的愛好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蔡星只是其中之一。
“白菜幫”這個名字雖然帶有網絡搞笑的成份,卻成為日后“起飛的跑道”,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師們的精心輔導下,“白菜”們茁壯長大,大三,蔡星擔任總經理的文化傳媒公司正式成立:大四,公司取得中國高校視訊資源同盟,青元素電影夢工場兩大支柱項目,并獲“YESPLAY創業大賽”全國金獎,“青年優秀創業項目”……當記者在學院辦公室和蔡星巧遇,院長助理孫凱笑道:“他現在要和學校來談項目了!”
蔡星的成長其實是北郵世紀學院發展的一個縮影,而作為“當家人”的院長李杰,從學院創辦到目前第二批學生即將畢業,也和他心愛的學生一樣,見證著夢想的慢慢實現。
“世紀”選擇
5年前的5月,地處北京南部的大興區黃村鎮,塵土飛揚,空間中彌漫著焚燒垃圾的難聞氣味。時年44歲的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杰,帶著決定和他一同創業的北郵“九大元老”,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描繪北郵世紀的未來。
一切從零開始,誰也不會想到,這里將誕生一所占地十余萬平方米,擁NHg2P8Ibfz2PbAmcfBTglA==有在校生近6千人的獨立學院——漂亮的大樓,整潔的操場,安靜的圖書館,先進的實驗室,徹底改變了這塊區域舊時的面貌。
據記者了解,當時的李杰面臨著兩種選擇,一個是有機會做北郵校長助理,另一個是去北郵世紀學院做院長。“想了很多,最后我選了后者。從我的個性來說,還是更喜歡做具體實際工作。”李杰如此解釋當年的抉擇。而之所以從北郵“請”來9位創業同伴,“就是為了把北郵的優良傳統文化帶過來,形成初始的核心文化。民辦高校80年代就有了,20多年過去了,為什么沒有一個高水平的呢?實際上還是文化上的問題。”
文化可以傳承延續,但具體實操卻無法照搬照抄,也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掌舵一所獨立學院的生存與發展。據統計,全國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有328所,其中教育部部屬高校舉辦的50所,與北郵世紀學院學科專業相似的就有近40所,不獨辟蹊徑顯然不行。
李杰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找準學院的定位。我們不盲目追高,我們定位于應用型大學,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在同類院校中具有影響力的大學。
“世紀學院和北郵本部在培養模式上是不是要一樣?一定要有個差異性。北郵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我們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那就是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為了突出這種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李杰做出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大膽決定。
“學院剛設立時,學生授予北郵本部的學位證書,這帶來了不少難題。整個教學圍繞北郵的教學大綱來進行,和我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有沖突。”為了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李杰借著教育部2008年實施的26號文件的東風,決定真正實行世紀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從此,世紀學院開始有了充分的自主權,確保能按照我們確立的應用型人才模式來培養學生,我們該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只有背水一戰,自我加壓,才能把事業推向新的高度。”李杰坦然道。
“3G”速度
確立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落實“應用型”所需的各類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杰開始在各種場合苦口婆心地強調“省錢”兩個字。省下錢來干什么?建實驗室!“要把學生推到實驗室里去,去尋找他們的理想之路,否則培養應用型人才何從談起?”李杰說,“為此,全體教職員工在創辦初期做了犧牲,少發獎金,多建實驗室,確保教學一線的需要。”關于省錢,李杰還講了一個故事。辦學第二年,董事長看到李杰開著一輛普通的帕薩特,認為有損學院形象,就特批他購買一輛奧迪。但是,為了省錢,為了起表率作用,李杰還是硬拖到把第一屆畢業生送走后才換了新車。
四年時間,58間實驗室先后建成。其中,物流實驗室、多媒體誦信與數字電視實驗室,嵌入式與可編程片上系統實驗室,軟件技術實驗室、圖形技術實驗室,測試技術實驗室,數字音頻實驗室,數字視頻實驗室、數字動畫實驗室、數字娛樂實踐工作室等,把整個教學帶入到嶄新的數字時代,其中3G實驗室就多達5間。在李杰看來,”一切都要快,要不然如何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3G時代。
同時,傳統的實驗室建制也被打破。學院根據學科、課程的相近和相關性,按照實驗室多功能復用、資源共享、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投入巨資建成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自動化與物流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和語言實驗教學中心7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的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北京地區獨立學院唯一一所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9年5月,由世紀學院與中興通訊公司共同創辦的“北郵世紀一中興通訊3G學院”宣告成立,這又是打造3G時代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大手筆。
3G學院的學生培養模式極為獨特,結合了企業認證的課程體系,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方式,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實踐的內容。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提前進行通訊企業工程師培訓內容的學習,從而具備了畢業后即可進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技術能力。
“所以你們問世紀學院2009屆的畢業生就業率為什么能夠達到98.19%,無論是就業率,簽約率,還是考取研究生出國深造人數的比例,都位居北京市獨立學院榜首,這就不難理解了。”這時候的李杰充滿了自信與自豪。
對話李杰
記者(以下簡稱“記”):在創辦北郵世紀學院之前,聽說您還有著一段實業經歷?
李杰(以下簡稱“李”):1999年,北郵實行競聘上崗。當時我是北郵宣傳部長兼統戰部部長,就競聘去北郵出版社。當時出版社作為學校下面的子公司,什么級別都沒有,我去競聘這個出版社的社長兼總編,很多人覺得虧了。我覺得沒什么,想做實業,就不要什么級別,只要有社長崗位就行。當時,我就有了職業化的意識。
記:那段時期的工作后來怎么樣?
李:出版社1 987年成立的時候有45個書號,到了1999年反而減少到了43個書號。另外兩個書號,郵電部撥給了人民郵電出版社,就是因為沒有書出。就這么一張桌子的面積,出版的書平著擺卻都擺不滿,生產碼洋只有幾百萬。我去了一年多以后,我們已經有90個書號了,生產碼洋已達2000多萬。可惜只干了一年零8個月,組織就調我到學校黨委組織部了。
記:創辦世紀學院初期你記憶比較深的是什么?
李:世紀學院第一年招生,周邊環境相當糟糕,校內環境也差,旁邊還有個垃圾場,每天晚上焚燒垃圾,晚上都能把人熏醒。當時,急得沒辦法,我甚至直接給時任北京市副市長龍新民寫信投訴。現在,通過我們和大興區的不斷努力,這一切都得以改變。
記:在諸多困難情況下一路走來,你最為感慨的是什么?
李:2005年看第一屆學生的文藝演出,看著舞臺上我們的學生那么多才多藝,學院董事會的一個董事淚流滿面。他感慨地說,最起碼通過我們的努力,1 000多名學生有學可上了。這也是我最深的感慨吧。
記:作為一所工科學院院長,您并無專業背景,這對你的工作有影響嗎?
李:我當院長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就是給教授們搭平臺,他們的成就也就是我的成就。什么才是稱職的高校校長呢?如果專門強調有相應的專業背景,具備相當的專業素養,那么這個專家恐怕只是一兩個領域的專家,在管理上他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可能會得到優先發展。而像我這樣沒有特別的專業背景,在某種程度上就超脫了這個問題,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根據學院的需求重點先建哪個后建哪個,反而更公平,更有利于學院的發展。
記:來之前我們聽說學院有一個故事叫“兩個人的大學”能否介紹一下?
李:是這樣的,2006級經濟管理系有個學生叫李麗娜,由于一場車禍,她父親的眼睛視網管斷裂,母親也在那場車禍中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情況非常困難。為了讓李麗娜繼續讀書,弟弟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李麗娜考入北郵世紀學院后,我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對她減免學費,還創造條件為她爭取到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李麗娜非常感動,她發自肺腑地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大學,我還肩負著弟弟上大學的夢想,這是“兩個人的大學”。如果沒有母校世紀學院的幫助,這個美好的愿望就沒法實現。我要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校和社會對我的幫助。李麗娜在勤工助學的同時,還經常擠出時間輔導同學學業上的困惑。
記:獨立學院一般都有著高昂的學費,而你卻提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經濟問題而輟學,出于什么想法?
李:獨立學院是新機制、新模式下舉辦的界于民辦和公辦之間的學校,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大家都在探索。公辦大學是國家財政撥款,而獨立學院辦學費用來源于學費,所以要勤儉辦學,量入為出,花較少的錢辦更大的事,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在培養學生上,獨立學院的學生既然收費較高,就更要讓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包括教學服務,后勤服務,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就更不能讓一個孩子因為經濟問題而輟學,要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2008年我們專程到汶川地震災區,啟動了“全程資助四川地震孤兒行動”項目。只要高考分數達到錄取線,愿意到世紀學院學習的孤兒,四年學費全免,并資助每年一萬元的生活費。我們接收了兩名地震孤兒。現在這兩名學生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異。
記:世紀學院成立時間不長,卻獲得了特別多的獎項,據我們了解就有“中國動漫游戲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全國20強品牌獨立學院”、“科學發展十佳名校”、“十佳誠信獨立學院”、“最受媒體關注獨立學院排行榜十強”、“中國民辦高校科學發展十佳名校”、“十佳獨立學院”等等,這是怎么實現的?
李:世紀學院的發展及取得的成績,得益于獨立學院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得益于北郵的堅強后盾,學院董事會的正確領導,得益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更是我們全體世紀人團隊,拼搏、奉獻、成功精神的體現。
根據北京市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我們確定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辦學理念。何謂內涵式發展?我們認為有兩條路徑,第一條路,要跟國內的知名企業合作。為什么呢?一般的小企業太多了,而知名企業在行業中處在前沿,掌握著最新的技術,跟它們合作我們就能夠讓學生直接學習到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比如說3G,我們跟億陽信通合作得就不錯。億陽信通今年跟我們搞一個億陽班。他們把企業崗位的最新技術,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到我們學院來講,之后我們的學生去實習,干得好留下,干不好送回來,幾方都能得利。第二條路,要跟國外合作,掌握國際動態。我們積極引進了國外工程師教育的先進理念,選擇與法國EG@教育集團合作,在學院開展了3+1+2模式的工程師教育。學生前三年在學院學習,部分基礎課程按法方的要求,開展教學和考核,第四年學生通過所有的課程后,可以直接進入法國的工程師院校學習,畢業后即可獲得法國工程師證書和國家碩士文憑。這些都是非常具有實操性的,所以發展起來很快。
記:這種發展速度如何把握教學質量,比如說師資隊伍的建設?
李:在教學質量方面我們還是把得比較準。我們現在有250余名教師,主要有三方面組成:一方面我們有1 60多人的專職教師隊伍,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北郵的教師,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社會高校和企業的兼職教師,所以在師資這一塊是沒有問題的。在教學管理上,我們學校有教學督導組,聘請了三個專家,退下來的都是教授級的專家去聽課,每一個老師的課都要聽,聽完以后有一個評語,之后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也都會聽課,同時學生信息員也會反饋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效果。我們提出來一個口號,叫“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這也是我們辦學的理念。學生出去以后,如果知識結構不行,綜合素質不行,能力不行,技能不行,那你還干什么,質量一定要是第一位的。
記:據我們的了解,3G行業的人才缺口是非常大的,在3G人才儲備這一塊,學院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李:整個3G的發展,與我們國家的整個引導性政策有很大關系。對我們來講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在我們現有的課程體系里面,增加一部分3G的內容,增加一些應用層面的課程,主要偏重于技術類的走向和發展。另外一個就是業務層面的發展內容,比如創辦北郵世紀一中興通訊3G學院,進行聯合培養。還有就是我們把學生送到現在的運營商,比方說移動,聯通這樣的企業里面去,讓他們了解和參與3G的技術的一些基礎性的工作。
因為世紀學院跟通信行業的淵源,可能我們是最早把中國通信學會網絡運行維護專業委員會的有關3G方面的技術認證引到了我們的學校。現在我們的學生經過一部分的技術培訓,可以拿到一些有關行業內比較認可的3G的認證證書,從技術層面、業務層面包括技能的認證層面,三個層面上都為他們今后適應企業的需求做了很好的準備。
記:學院創辦至今五年了,第二批學生今年也快畢業,可以說到了開花結果、大功告成的時候。現在這個時候你還有什么擔憂或者說煩心的事?
李:有!我們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好,實踐技能越來越強,但是我們的招生指標卻逐年降低。2010年已經降到了1280個招生指標。有時的確讓人想不通。或許是我們自身的原因吧。這么多孩子本來沒學上,我們解決了出路,和“公辦”一樣都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但隨著我們的招生指標被逐年減少,無論是對那些本來可以有機會來深造的孩子還是對我們這些辦學者來說,都是一個遺憾甚至是損失。也因此,面對著世紀學院越來越完善而先進的辦學條件和高達98%的實際就業率,我在深感欣慰的同時,也會感到無助,感到一種現實而深切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