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的基礎型、創新型和本地化的研究機構占比也明顯上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將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作為其亞太區研發總部,甚至升級為全球技術研發中心。
今年3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各類研發中心超過1200家。截至2009年底,商務主管部門批準的獨立法人形式的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共465家,投資總額128億美元,注冊資本74億美元。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來華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是中國引導外資投向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中國研發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世紀90年代,跨國公司的全球投資戰略逐步由勞動密集的生產加工型向技術密集的研發生產型轉變,由單純的技術轉讓向技術研發本土化轉變。而進入21世紀,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公司五成以上開始在中國,印度和新加坡開展研發活動。跨國公司的技術研發全球化已成為貿易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和金融資本全球化之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趨勢。
有數據顯示,超過90%的跨國公司已經或準備在華建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其目的只有一個——用最新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占領中國市場。而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降低技術創新的成本,即可提升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來自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25%,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一引擎。"就近研發,就近盈利”——在經濟增長全球第一的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一可接近目標市場;二可充分利用中國市場的科技和人才資源,以較低的研發成本迅速占領技術的制高點,以支持其海外市場的開發,服務其全球市場戰略。跨國公司又何樂不為?
產品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品技術的研發能力。當中國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時,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就會越來越向中國傾斜。而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企業開始醒悟:不能再守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等飯吃”,在全球分工中,中國必須急速完成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的進化,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
為此,商務部表態:鼓勵跨國公司在華建立技術研發中心,能提高我國吸收外資的質量: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的研發創新活動對推動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由"制造工廠"向"制造中心"、"創新中",轉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世界的研發重心向中國傾斜的時候,將發生什么?
到那時,中國距離世界創新中心的目標,還會遠嗎?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