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諾西設在杭州的軟件園項目啟動,這是其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通信技術創新基地。同時,杭州研發中心也是諾西在國內最大的研發中心
2010年1月,蘇立(Rajcev Suri)第一次以諾基亞西門子(以下簡稱“諾西”)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在其“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來訪中國。時隔不到半年,他又攜公司高層于“五·一七”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現身上海,再次以行動證明了諾西對中國的重視。
“中國是諾基亞西門子公司全球一盤棋當中重要的一顆棋子,我們已經為中國在未來技術方面的發展做好了準備”。蘇立說。
這家來自芬蘭的電信設備商巨頭在中國正在加速本土化進程,諾西中國已成其全球研發、采購、生產、市場重鎮。目前,杭州研發中心是諾西在國內最大的研發中心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研發和創新的重要基地。諾西主要的研發中心有歐洲、中國、亞太、美國四個地點,主要研發任務就是通過研發與技術管理確保諾西通信在未來給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確保技術實力和技術優勢。
研發范圍覆蓋了所有通信行業、所有技術,包括軟件、硬件。諾西的研發20%為長期研發,70%為戰略研發,10%為業務支持。諾西全球大約有17000名研發人員,2008年的研發投入占凈銷售額的23億歐元。
諾西在中國部署了6個研發中心,其研發重點各有側重。深圳地區主要研發無線技術;在成都進行一些應用和運營系統開發;在北京側重于無線和寬帶,端到端應用;蘇州進行無線技術的研發;上海重點研發光網絡應用;杭州是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研發內容為2G、3G和LTE主要通信技術的研發,研發中心現已有超過千名員工在從事3G、4G研究。杭州研發中心還在WCDMA/HSPA研發上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包括在ITE商用方面。
巨頭“聯姻”
2006年6月19日,諾基亞和西門子宣布,合并諾基亞網絡事業部和西門子與運營商相關的業務部門,組建新公司,新公司的名稱為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網絡公司,雙方各占50%股份。
通過合作,兩家企業可實現雙贏。對于西門子來說,有利于集團減負。從2005年初,柯菲德接替馮必樂出任西門子CEO之后,就大刀闊斧地對西門子進行調整。雖然通信集團的表現一直不盡人意,但董事會無意退出電信市場。因為在通信領域,西門子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西門子通信部門全球雇傭了5.4萬名員工,業務涉及通信領域各個層面,擁有數量眾多的專利技術,在全球電信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與諾基亞成立合資公司,西門子可有效地減輕集團的收入壓力,也不會招致過多的反對。
而對于諾基亞來說,盡管諾基亞在終端市場表現搶眼,牢牢占據了全球和中國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但諾基亞網絡部門在同愛立信等廠商的競爭中一直處于下風。2005年底,愛立信收購了馬可尼;2006年3月,阿爾卡特并購了朗訊。這些競爭對手自身的競爭力因而得以強化,諾基亞網絡部門面臨更大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諾基亞通過控制西門子的合資公司,可以較小的代價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競爭力,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諾西的通信業務合并之后,新公司擁有完整的生產線,涵蓋2G網絡GSM/EDGE、3G網絡WCDMA/HSDPA、傳輸、iFTV、LTE、W'A'IAX等,尤其是在下一代網絡產品和固網移動網融合方面優勢明顯。
2007年11月,諾西設在杭州的軟件園項目啟動,它目前是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通信技術的創新基地。該軟件園專注于移動無線網絡的研究,網絡實驗室占地3200平方米,擁有1000多名研發人員。對此,諾西大中華區總裁張志強感到非常自豪。“杭州研發中心是諾西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在諾西全球各地的研發中心也名列前茅”。諾西體內的“中國基因”正猛增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諾西大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客戶運營總經理馬博策曾感嘆,“諾西越來越成為一家中國公司。”實際上,早在去年底,蘇立接掌諾西之初,中國就已被定位為諾西的四大戰略市場之一(其余為印度、美國、日本)。
當時大中華區總裁張志強曾強調:“以社會投資計,這4個國家加起來占到全球總投資的50%。因此,這些市場不僅對諾西而言,非常關鍵,對全球電信市場發展也是如此。”蘇立則更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市場的地位——不再僅僅是銷售的基地,也是諾西建設生態系統的關鍵市場,更是推動實現公司全球業績騰飛的一個重要市場。
發力
諾西在中國目前已經實現了包括研發、生產、采購。銷售和服務等功能在內的全業務運營,并在上海地區不斷加強研發和生產力量。“中國對諾基亞西門子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基地,而是全球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目前已是諾西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在全球9個生產基地中中國就占了三席,包括北京、蘇州、上海,且不僅服務于中國市場也服務于全球市場”。蘇立說。
據悉,諾西今年年初已將全球采購總部設在上海,年采購金額超百億人民幣,與超過1300名本土供應商擁有合作關系。更重要的是,諾西的研發力量也越來越集中在中國。諾西有15%的研發工作都在中國展開,而“這一比例還將快速上升”。蘇立說,“中國的員工總數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0%左右,目前在中國的員工隊伍大約是6500名,這個規模仍在不斷增長。”
“我們今年需要為上海的研發中心招聘200余名工程師,為杭州的研發中心招聘500余人。”諾西通信傳輸系統(上海)有限公司的招聘經理Lavenda說,由于公司對這批新招研發人員的要求很高,他們正在四處尋找合適的人選。
由于受金融危機、公司重組以及華為、中興等中國同行激烈競爭等因素的影響,諾西2008年全年銷售額約153億歐元(約合199.5億美元),排名第二。但就在其全球市場屢屢傳出裁員消息的同時,諾西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布局卻不斷加速。“我們在世界上5個研發中心中,中國就占了2個,公司的研發重心正在向中國傾斜。”Lavenda表示,中國市場目前是諾西公司全球研發的重要擴張點,其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涵蓋通信傳輸、芯片、通信平臺等多個門類。到今年年底,公司在華員工中的50%(3000人左右)都會從事“高精尖”技術的研發。無疑,中國已處諾西全球研發體系中的關鍵位置。
目前諾西全球分為7個大區,中國是主要的大區之一,今年第四季度,印度將成為獨立的大區,同時也成為諾西全球第8個大區。張志強表示,中國大區對諾西而言,不管從銷售額還是從戰略地位來講,一直非常重要,大概占諾西全球銷售額百分之十幾左右。
“諾西大中國區下一步發展重點一塊是技術,目前2G、3G、LTE技術是諾西的核心,但技術發展是不會停止的,網絡的傳遞速率會越來越快,每隔12個月速度就會提高一倍。再有就是應用,即行業的應用。下一步,諾西要在商業解決方案上有所作為,諾西在全球雖然有很多經驗,但這些成功經驗要落地到中國,能為中國客戶服務、為運營商提供差異化服務。”張志強同時表示,“未來諾西的發展有三個趨勢:第一是加快增長;第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三是面對客戶,讓組織結構更有生命力,以提高反應速度和效率,完善解決方案”。
4G夢想
2010年6月4日,諾西通信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擴容,以為LTE(準4G通信技術)做準備。諾西全球LTE業務負責人Thorsten Robrecht稱在TD-LTE技術上,諾西已經做好了商用準備,“萬事俱備,只欠頻段。”
據Thorsten介紹,年底前,杭州研發中心將新增500名員工。擴容后,研究中心將擁有超過2000名研發人員。在全球市場,諾西已經為150多個客戶提供了13萬套基站,可以同時支持TD-LTE和FDD-LTE兩種技術。
在終端層面,諾西在杭州成立了全球首個TD-LTE開放實驗室,提供智能手機與數據卡終端的測試,以提高終端與網絡之間的兼容性。目前諾西已與三星和LG開始終端上的合作。
2010年5月17日,諾西宣布在上海生產基地啟用一條全新的、由杭州研發中心設計的TD-LTE組裝及測試流水線,以中國本土創新支持全球通信技術向未來的演進。蘇立強調,“我們是業內第—個交付商用LTE件的廠商,也是業內第一家在商用級硬件和軟件基礎上實現第一個LTE呼叫的廠商以及第—個實現LTE交互的廠商”。
據了解,在目前3G的下一代主流技術LTE上,諾基亞和西門子以及合資公司所占專利的比重已達到54%,這決定了諾西在TD-LTE的水平是相當領先的。據悉,諾西一直在努力推進TD-LTE的國際化進程。目前日本、印度以及北美等市場的運營商均對TD-LTE很感興趣。蘇立表示,“TD-LTE成為4G標準完全有可能,從商用化角度來說,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已做好準備,我對此非常有信心”。
諾西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在TD-LTE取得了很大進展。雖然中國的3G用戶發展并沒有預期的快,但網絡流量增長卻在持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曾表示,網絡流量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收入增長速度,運營成本在不斷增加,由于承載大流量的低價值業務,網絡成本必須進一步大幅度降低。
因此,為了滿足運營商降低成本的需求,諾西在研發新的網絡架構時將降低運營商整體成本作為重點考慮,將整體網絡造價進一步降低。
7月7日,諾西發布了業內首份《TD技術發展戰略白皮書》,張志強表示,“我們過去十幾年一直致力于TD的發展,今天網絡開始發生了很多變化,TD-SCDMA網絡在中國200多個城市已經鋪開。隨著3G網絡的推動,數據應用也開始得到很大發展,我們認為TD-LTE有著非常重大的發展前景。”
諾西還針對TD技術在中國移動無線網絡體系的定位,首次提出“多層蛋糕”式的網絡契合概念。諾西大中國區負責網絡系統部的副總裁潘波解釋,很多農村沒有寬帶覆蓋,通過TD-LTE或者TD-SCDMA廉價的方式可以覆蓋很遠,從而為農村提供寬帶服務。這對農村的信息化、城市化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認為,這也是政府和運營商值得考慮的一個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