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做企業能掙到多少錢不是我評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標準。”
出身名門的成卓,很少會流露出小女人的柔弱與依賴,更多展現出的是大氣、堅強與獨立。縱然優越的出身讓她少了一份生存的壓力,但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她就在不斷為自己設立前進的目標,從未停止追求事業的腳步。
威卓說,自己—直是個善于“時間管理”的人,從上大學起,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總能同時做好幾件事情。成卓的座右銘是“一生活出三生的精彩”,在她看來,人生短暫,只要生命沒有停止,任何時候都不能算成功,“因為我們永遠處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
成卓喜歡接受挑戰,學習新事物往往是她開啟事業新起點的理由。善于學習的她無論是做高級白領還是自主創業,總能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然而剛過不惑之年的她卻在事業高峰時急流勇退,轉而投身慈善。
在一片惋惜聲中成卓卻說:“如果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做企業能掙到多少錢不是我評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標準。”抱著這樣豁達的心態,成卓愉快地投入到慈善事業之中。
也恰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無意間收獲了愛情。“你在幫助別人時,很多美好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你的身上。”成卓說,可能就是因為她給別人帶來了幸福與快樂,幸福很快也降臨到了自己身上。
多彩事業
成卓一直相信,自己執著、堅定的個性是源自家族遺傳:爺爺成舍我是我國早期的報業巨子,曾創辦《世界日報》、《世界晚報》、《世界畫報》等報紙;大姑成之凡曾于1981年和1988年兩度參加了法蘭西總統競選,開創了華人女性競選總統的先例:二姑是中國早期的女外交官:三姑是臺灣世界新聞大學的董事長:小姑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終身教授和《臺灣立報》的發行人。
“我的前輩一生都在不斷超越自我。”成卓說,因此,她從不會按照世俗的標準來做人生的選擇,例如高中時。雖然理科成績優秀,她卻選擇了更為喜愛的文科,并且考入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系專業。
畢業后,由于外部原因成卓沒有進入媒體,而是來到一家香港的旅游公司做起了旅游推廣工作。成卓很快就對業務駕輕就熟,一年之后,喜歡學習的她開始尋找新的挑戰,她辭去了月薪1500外匯券的工作,跳槽到一家月薪只有300元人民幣的電腦公司。
由于英文出色,電腦公司安排成卓負責設備引進的談判。在工作中,成卓對照英文說明書逐漸學會了當時剛剛引入國內的三維動畫軟件。很快,她就對三維動畫設計系統運用自如,還成為1992年和1993年春節聯歡晚會片頭設計主創小組的一員。
兩年后,成卓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單飛”了,便與朋友合開了一家電腦創作室,專門承接電視節目、廣告三維動畫部分的創意與制作。公司業務開展得比較順利,每天忙碌的工作讓成卓感到也許一生就這樣被拴在電腦前了,但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模式。
于是,成卓決定重回校園,一邊補充新知識,一邊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1995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初,成卓開了一家公關廣告公司,她在為客戶做公關和廣告方案時,發現部分客戶還有融資需求。
事實上,成卓的父親成思危正是“中國風險投資第一人”,他80年代初在美國學習時就開始研究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狀況,所以成卓很早就耳濡目染了一些風險投資的知識。1998年3月,成思危在中國提出了著名的《政協1號提案》,并引發風險投資事業在全國各地的興起。
為了幫助國際風險投資與中國急需資金的創業型企業實現對接,成卓在2000年1月創立了“時代聯線風險投資網”,其定位是做一個針對互聯網、電子商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企業的風險投資專業門戶網站,既為已有了一定規模的高科技企業服務,也為初創企業服務,服務范圍包括融資,技術支持,市場推廣上市服務等。
2000年9月,成卓作為中國青年企業家的代表赴聯合國參加“第七屆世界青年企業家高峰會”,并榮獲“世界優秀企業家大獎”。由于她對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推動作用,還獲任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創業孵育協會副理事長等多項職務。
回歸慈善
成卓說,自己創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二是完成社會責任與使命。在成卓看來,做企業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做慈善和公益事業才是她最終追求的目標。
父親曾教育成卓,做人應有“大愛”,為了社會的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利益。因此,做慈善是她從小懷有的理想。成卓經常在旅行時排出做義工的時間,如在澳洲養老院做義工,到非洲贊比亞看望艾滋病患者等。這些經歷讓她經常感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使她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同時也更堅定了她從事慈善事業的決心。成卓曾計劃到50歲時退休,然后開始專心做慈善。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成卓提前實現了自己的慈善理想。2005年3月,46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發出提案,呼吁全社會重視我國老人的養老與護理問題,建議開展“愛心護理工程”。根據總理溫家寶,副總理黃菊和回良玉的重要批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決定設立“愛心護理基金”。2005年7月,民政部及基金會的領導找到成卓,希望她來籌備此事。經過幾天的思考,成卓決定接受對方的邀請。
2006年12月,成卓正式發起并創建了針對中國社會老齡化及老人養老與護理問題的公益基金——“愛心護理基金”,并出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名譽副會長一職。
成卓說,“愛心護理工程”旨在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愛心護理基金”的建立,意在凝聚社會愛心力量,資助孤寡、貧困、空巢老人,扶助弱勢群體。
投身于“愛心護理基金”也了卻了成卓的一樁心愿。成卓從小由外婆帶大,大學時由于住校,周末才能回家。此時,外婆總是很興奮地問這問那,但醉心于書本的成卓卻很少有時間與老人交流。在外婆去世后,成卓回憶起往事,總是懊悔不已,“因此我希望能通過幫助其他老人來回報她,同時也呼吁現在的年輕人趁老人在時多給他們一份關愛。”
“愛心護理基金”成立以來,已經聯系了上百家養老院,資助舉辦了多次國內培訓活動。他們還與香港理工大學結成合作機構,將愛心護理院的高級管理人才送到香港進行管理培訓。此外,“愛心護理基金”還推動各地建立或改造“愛心護理院”,資助并推廣居家養老服務系統的建立。
2006年3月,在基金會的推動下,“實施愛心護理工程”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在一些人看來,于事業高峰時急流勇退從事慈善事業,似乎有些可惜。成卓卻說,“我不覺得結束之前的事業有什么可惜的,相反,我覺得能提前開始新的事業是我的幸運。當然,也許儲備到50歲再做慈善,我在各方面的積累都會更多些,但如果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做企業能掙到多少錢不是我評判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標準。”
在成卓眼中,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快樂感,而能夠帶給更多的人幸福與快樂就是自己的最大價值與快樂。
幸福玫瑰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像很多愛心人士一樣,成卓也積極投身到各種組織的募捐活動中去。由于和奧運冠軍羅雪娟同為全國青聯委員,兩人在一次活動后聊起如何能更有效地幫助災區人民這個話題時一致認為,僅僅捐款是不夠的,應該在災區開展一些幫扶性項目,讓災區人民能夠長久受益。
2008年6月7日,成卓和李婧、田亮、羅雪娟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了愛心火炬基金。羅雪娟將她擁有的北京奧運會中國第一棒火炬捐給了基金會——這也是“愛心火炬基金”名稱的由來,它預示著基金會的作用就是“愛心傳承”。
基金會成立后,成卓開始尋找適合在災區推廣的項目,并曾多次到四川災區當地調查,最終在上百個方案中選擇了玫瑰種植這個項目。
此前北川政府就曾在當地試驗種植過大馬士革玫瑰,但地震導致試驗田被毀。起初成卓也曾考慮在北川重建試驗田,但當地的交通條件較差,且下游精油提煉廠的投資商沒有落實,因此他們最終選中了綿竹市的孝德鎮。
2009年12月底,愛心火炬基金為孝德鎮年畫村的居民送上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愛心玫瑰谷示范園”及“愛馬仕玫瑰園”在當地落成,他們先期種下了400畝大馬士革玫瑰花苗,所用資金全部來自于此前愛馬仕為基金會舉辦的慈善拍賣晚宴。
此次示范園種植的“大馬士革3號”玫瑰是經過改良的品種,不僅適合在四川當地種植,而且出油率比原產地保加利亞還要高。玫瑰花在生長三年后,是提煉玫瑰精油的最佳時期,除了這個主要用途,玫瑰花還可以用來制作玫瑰花茶以及玫瑰露等生態養生食品。
目前,年畫村有200多戶農民因該項目受益。他們不僅能從土地租金中獲得一筆收入,部分人還能通過參與玫瑰種植而獲得第二份收入。基金會計劃在未來5年內籌集善款,扶持四川災民種植2萬畝的大馬士革玫瑰。
事實上,“愛心玫瑰谷”項目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運用“公益組織+婦女農戶+社會企業+政府”的模式,使災區婦女在掌握一項技能之后,能通過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
2009年一年,成卓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這個項目上,除了考察論證、選址、籌款等工作外,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就是尋找愿意與基金會密切合作的愛心企業。這個愛心企業不僅要負責投資建立精油提煉廠收購農民種植的玫瑰花,還要承諾將精油廠51%的利潤捐贈到項目中來,資助更多的災民進行種植。由此,整個項目的產業鏈條不僅得以建立完善,還能將種子資金循環使用。
“下一步我們準備推出‘10元認養計劃’,每人出10元錢即可認養一株玫瑰苗。”成卓說,“愛心玫瑰谷”計劃的推廣一方面要依靠社會大眾的慷慨捐助,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盛唐集團這樣的愛心企業出資建立精油廠才能使項目得以長久運作。
愛心火炬基金不僅是成卓慈善事業的新起點,也使她收獲了愛情。父親的睿智、博學、寬厚、樂觀一直深深影響著成卓,她總不自覺地按照這樣的標準尋找男友。因此,成卓的事業一路攀升,情緣卻遲遲未到。而正是由于愛心玫瑰之緣,成卓結識了自己的另一半,對方是國家災后重建籌資組組長,在共赴災區考察項目的過程中,兩人萌生了愛情,并在幾個月后結下百年之好。當她把愛的花種贈予別人時,自己也從中收獲了幸福。
現在,除了繼續推進“愛心玫瑰谷”項目,成卓也在招募和培養專業管理人才。“不管我今后是否站在一線,公益慈善事業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成卓堅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