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考碗熱”逐步升溫,各種職場選才門檻越來越高的時候,四川省卻爆出一件新鮮事,讓人振奮不已,聯想不斷:遂寧市市委組織部和政府人事局在新聞網上掛出公告,擬從外出務工及返鄉創業的優秀農民工中,定向公開選拔三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從古至今,“泥腿子”與“縣衙門”,打工族與“鐵飯碗”簡直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我們只在《水滸傳》中讀過手使兩把板斧的農民兄弟黑李逵在壽張縣的大堂上坐了一回,耍了一遭。如今,曾被稱作“盲流”的農民工真的要在政府里當招商局的副局長、城鎮的副鎮長,怎么不格外引人注目?
中組部頒發的《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中提出要堅持民主、破格、競爭的精神。從農民工中選拔副科級的領導干部,正是這種“破格”的表現。想想從春秋戰國到隋唐明清,官吏的選拔更迭基本上是采取世襲分封,舉孝廉,科舉考試和捐官幾種形式,不管哪種形式,其核心要素只有兩樣東西,那就是門第(身份)和金錢。而這兩樣東西恰恰是普通老百姓、特別是農民最缺失的。他們想進入國家管理層,豈不是比登天還難?到了現在,農民要想當上“公仆”也絕非易事。我們只說這“千軍萬馬擠官道”的公務員考試,不但這應試的“舉子”數量驚人,完全可以用前無古人來形容:據統計,2010年公務員報考人數達到146萬,報名人數與職位需求之比是93:1,在10個“千里挑一”的職位中,有的竟達到4080:1的程度;就是戶籍、身份、學歷、工作資歷等硬性屏障,也足以像“王屋”、“太行”一樣橫亙于前,讓那些充其量也只有高中學歷的農民工如何攀越得了?待他們像“愚公”一樣將這兩座大山移走,那早已垂垂老矣。所以,遂寧市從農民工群體中選拔副科職干部的嘗試,無論是從破除陳腐的傳統觀念,還是打破固有的選拔框架,都有著探索和創新的重要意義;同時,讓有著深厚城市文化背景又有鄉土意識的優秀農民工參與到開放的基層經濟和政治建設中,有利于公務員隊伍構成的多元化、合理化,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個“破格”實在值得大加贊譽。
其實,“破格”就是一種創新、一種改革,就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一種手段和動力。比如說我們人類自己,如果億萬年前,沒有第一只猴子“破格”地從樹上下到地上直立行走,又“破格”地使用工具和利用火種,那么我們今天恐怕還在那個動物世界里,與豺狼虎豹為伍,哪有機會在這談什么干部制度改革,人力資源拓展。再比如,當年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四渡赤水”等“破格”的軍事指揮,我們哪會有資格揚眉吐氣地舉行建國60周年大慶?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那“摸著石頭過河”的“破格”之舉,何來香港、澳門回歸的榮耀和改革開放大步前進的豪邁?最近,我們欣喜地看到,為了造福人民,促進和諧,推動社會不斷從封閉走向開放,黨和政府采取了許多“破格”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消除城鄉戶籍差別,實行社會保險跨地區嘗試,錄取員工和選拔干部放寬學歷限制等。新年伊始,中組部副部長、人保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后將探索從優秀工人、農民等生產一線中考錄公務員的辦法,把招錄有基層工作經歷公務員作為考錄工作的頭等大事。這股和煦的春風傳遞一種新的“破格”信息:在人才培養和干部選拔上,我們正在努力實踐用自由流動取代身份約束,用機會平等取代社會等級,用后天奮斗取代天賦特權,用個例的嘗試促進制度的完善,用法制取代人治的改革和創新。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當年,詩人龔自珍對“天公”的企盼,對人才的渴求只能化作失望和無奈,因為陳腐的觀念和僵化的制度只會窒息和扼殺人才。只有現在的我們,才能不拘一格選人才。因為我們就是“天公”,我們可以依靠自已不斷“破格”的量變積累,逐步達到嶄新的觀念和完善體制的形成,實現良好制度的創新與優秀人才的順利結合,從而把招錄優秀工人、農民等有基層工作經歷公務員這個“頭等大事”變成有序有效,利國利民的實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