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總監的煩惱
春節剛過,某高科技集團HR總監就開始發愁,最近連續接到了幾位研發人員的離職申請。從統計數據上來看,雖說公司的離職率僅有5%左右,遠遠低于行業平均值,但每個核心骨干研發人員的離職都是公司的巨大損失,這時他腦海中不斷閃現出近年來公司研發人員跳槽后,給公司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2009年4月,研發技術中心研發人員黃某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報告。同年,在一個競標項目中,公司競標人員發現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的講標人竟然是黃某。其提供的競標條件和樣品的主要技術指標與公司的非常相似,最終公司失去了這筆訂單。
●2008年3月,研發部核心技術骨干張某和區域經理李某,先后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后經人力資源部核實,張某和李某被獵頭公司挖到另一家與其形成競爭關系的同行業公司,并分別擔任研發部副總和市場總監,而且年薪都有明顯提高。此后,在與該公司共同參與的項目競標中,雖經多方防范,但該競爭對手還是多次勝出,令公司蒙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左右為難
如何防范研發人員離職一直是讓HR工作者最頭疼的問題之一。雖說合理的員工流動有利于企業人員結構的優化和更新,但當企業面對辛辛苦苦培養出的核心研發人員紛紛跳槽時,卻總顯得無奈。正如開篇那位HR總監所發愁的一樣,如果執意留住員工,就會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而如果坐視研發人員離職,無疑將會削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勞動合同法》賦予了勞動者更多的權利,卻使用人單位在用人、管人和留人方面受到了更多的約束。如《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法律使員工的離職限制變得越來越寬松,受到企業的約束也越來越小。而離職的核心技術和研發人員在加盟競爭對手后,往往會對原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更不用說為了培養這些研發人員,企業在招聘、培訓等方面所的花費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研發人員的離職不僅是企業所面臨的嚴峻課題,也是大多數人力資源管理者眼中最棘手的問題。
解決對策
作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幻想通過提高研發人員薪酬來留住他們是非常不現實的。要留住骨干研發人員,并使其充分發揮專長優勢,還需要通過組織文化、組織內部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激勵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進,有效規避研發人員的離職。
●正確對待研發人員的離職現象
在當今的才市環境下,人才的自主流動已經形成必然趨勢。在一些特殊領域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如職業體育運動員和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即使需要承擔高額違的約金,也無法擋住他們跳槽的腳步。一些國內知名企業也都有過研發人員跳槽的經歷,如創維出現過的“集體”跳槽;聯想孫宏斌的“帶頭造反”:堅秉“狼性文化”的華為,也出現過曾被視為接班人的李一男的“二進二出”的離職創業事件,這些人都曾經是他們所在企業的頂梁柱甚至接班人。在經歷過這類的事件后,企業應該審慎對待造成核心員工離職的癥結,同時加強內部管理,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淡化管理、強化服務
企業在“經營產品”和“經營客戶”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核心員工和研發人員的“經營”與管理。企業必須改變對核心員工的傳統管理方式,給予研發人員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視其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同時,企業管理者要打破原有的身份局限,強化對核心員工中的支持和服務功能。為研發人員的成長和晉升開辟綠色通道,使他們切身感受到企業對核心員工的重視和關心,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把企業看作是與自己共同成長的伙伴,并愿意與企業同進退共患難。
●巧用期權、股票等激勵
留住研發人員的前提是盡量把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他們提供理想的職業發展成長空間和逐步增長的福利待遇。通過提供適度期權、股票等激勵方式,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愿意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主人,同時合理設置期權、股票等行權的權限和時間,增加研發技術員工離職的機會成本,提高研發人員離職的經濟門檻。
●培育共同的價值觀
員工選擇跳槽,除了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收入外,另一個原因很可能就是并不認同所在企業的組織文化和價值觀。各級主管不僅需要讓員工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順利達成組織績效,還要不斷向員工傳遞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未來的愿景,使員工能真正融入于企業目標和團隊,并使自己的價值觀和企業的價值觀步調一致。
●完善竟業限制協商機制
研發人員離職,還可以通過與其簽定競業限制協議的方式,從法律層面確保公司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核心技術外流的風險。簽定競業限制協議是用人單位限制負有保守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內一部分商業行為的有效方式。作為補償,用人單位還須向勞動者一次性或按期支付的經濟補償金。限制期限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一般不得超過二年。很多外資企業都會與離職高管簽訂競業限制協議,約束其再次進入同行業后的一些商業行為,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商業利益。如當年李開復跳槽到Google時就與微軟達成過“保密協議”,而他也很好地遵守了這些條款,將微軟的損失降低到了最小。
此外,企業還應該集中精力培養出更多的核心骨干。只有這樣,當一兩個研發人員離開時,才不會感到巨大的威脅,也才能真正做到“心態平和,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