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序言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總體戰略第一章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之“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中指出,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把育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中指出,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總體戰略第二章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之“堅持全面發展”中指出: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解讀]: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中央7號文件強調,“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盞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又指出,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是個人健康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根基,而且是整個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并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
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始終把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擺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擺在關系國家未來前途命運的高度來認識,擺在關系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來認識。我們一定要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學校體育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總體布局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一是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新中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指出,“要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這應當是教育工作永遠的指導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全面發展和“健康第一”的辯證關系。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每一個方面都很重要,但體育與健康是基礎性的前提。沒有健康的體魄,即使品德再好,本事再大,也不能大有作為,更談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只有一個具有強健體魄和堅強意志的民族,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進步的需求。
二是要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戰略突破口。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推進素質教育,關系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局,既要系統設計,又要重點突破。之所以把學校體育作為突破口,是因為首先體育對青少年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全面的,在健全學生的心理和人格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加強學校體育,全社會支持,家長擁護,學生高興,可操作性強,容易形成共識和合力。最后,加強學校體育對素質教育全局有推動作用,特別是有利于逐步轉變全社會的人才觀、教育觀,進一步端正學校的辦學思想,轉變原有的學生評價體系和教育工作評價制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發展的主動性。
三是要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提高教育質量,首先要樹立一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即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因此,提高教育質量首先是要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孩子們上好學,首先是要學生身體好;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個“強”首先是學生體質強、意志強。因此,各級各類學校,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加強體育工作,大力改革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健康快樂地成長,真正把教育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四是要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方面。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關系著每一個學生、家庭的切實利益和未來幸福,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但是,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學校體育工作仍然十分薄弱,還有很大的差距。解決好這個矛盾,就要不斷地提高學校體育工作水平,不斷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這件直接關系億萬學生、億萬家庭的大事辦實辦好。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二部分發展任務中第四章義務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中指出: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水平。保護學生視力。
“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中指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解讀]: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關系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練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質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樣,合理膳食,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水平,對于增強學生體質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使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真正得到落實,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追求。
中央7號文件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我們必須貫徹執行: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示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青少年體育活動和競賽,加強體育衛生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培養青少年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和全社會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濃厚氛圍。
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除了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外,還要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揚。同時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7解社會、深八思考、動手實踐、健身娛樂的時間。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總體戰略第一章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之“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中指出,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二部分發展任務之第五章“高中教育階段”、第七章“高等教育”,第三部分體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解讀]:今后我國面臨的新的歷史任務,就是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在這一新階段,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而轉變教育觀念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宣傳、實踐“健康第一”的理念,使之真正融入到每個學生、每個家庭、每所學校的思想觀念中。培養一代代身心健康的青少年,這應當是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可以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的學校體育工作有了極大提升,“健康第一”意識普遍增強,學生體質多年下降的趨勢基本遏制,陽光體育運動普遍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蔚然成風。但也應該看到,體育是學校教育最薄弱環節的狀況還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體育設施條件和教師隊伍仍然不能適應加強學校體育的新要求,各地落實中央7號文件的進展仍然不平衡。同中央7號文件提出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和青少年學生的期待相比,學校體育工作的差距還很大,要真正取得成效,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誠愿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體育界同仁,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東風,為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而共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