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一”
在MSN上,朋友們問我在哪里,我回答:“巴林。”他們大多不清楚巴林在哪兒,有的竟說:“你打錯字了吧?是巴黎吧?”
知道巴林的人確實少。它很小,在地圖上找到它還有點難度。我對它感興趣,是因為這么一個只有70萬人口的國家的足球隊,竟然都能戰勝中國男足。
近十幾年來,巴林旅游業發展迅猛,號稱海灣明珠。但在我看來,景色也頂多算是尚可而已。人稱不能不看的“三個一”,看起來也乏味得很。不過乏味歸乏味,意義卻是非凡的。
首先是“一棵樹”。這棵樹孤獨地長在沙漠之中,四周黃沙一片,沒有水源,它卻頑強地活了四百多年,根深葉茂,沒人知道它是怎么生存下來的。你面對這棵巴林的“生命之樹”時,不能不肅然起敬。
接下來是“一口井”。雖然它看起來就像街頭的一個小工地,卻改變了巴林,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海灣地區的第一口油井誕生于此,從此,一向以傳統采珠業、手工業支撐的巴林,變成石油生產國,由窮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富裕的國家之一。
還有“一座橋”,是“三個一”中歷史最短的,不過在1986年,建這么一座25公里長的跨海大橋也絕非易事。它曾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耗資10億美元,歷時五年零兩個月建成。這座法赫德國王大橋,連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是巴林連接阿拉伯半島的唯一陸上通道。也是這座橋,每個周末,把沙特的酒鬼們送到巴林,他們狂飲一番,然后醉醺醺地回去。巴林雖小,卻非常開放,是阿拉伯世界里罕有的不禁酒的國家。
在巴林,傳統與現代和諧相處。街頭既有身著傳統袍子戴圍巾的婦人,也有裝扮時髦現代的姑娘。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清真寺并肩而立。
一個盤子里吃飯
其實,相對于風景,我更喜歡當地人的生活。阿拉伯人熱情好客,認識幾個人絕非難事。卡馬拉家是我認識沒多久后常去的。我第一次去他家吃飯時,客廳里擺出一張長方形大桌子,擺滿豐盛的食物,有巴林傳統的Machbous、Muchamma,還有阿拉伯人普遍喜歡的橘子、松子、葡萄干等,每人面前都放著各自的餐盤。后來熟絡了,他們就不把大桌子從里間搬出來了,而是在客廳里放一小桌,每頓幾乎只一個菜,裝在一個大盤子里,大家都用手抓。
在我們受的教育中,地是特別臟的。他們可不這么認為,經常席地而坐。食物若是掉在地上,他們也會從地上拾起來直接放進嘴里。有一天我在他家吃飯時,他家的貓走了過來。阿拉伯人普遍喜歡貓,卡馬拉的媽媽西娃用手從色拉中拿起一塊煮雞蛋,送進貓的嘴里,然后摸摸貓的頭,又直接在大盤子里抓東西給自己吃了。
你要說他們不講究衛生,嘿,他們的衣服洗得可勤快,還經常把地毯拿到陽光下曬。想來,他們的民族性格就是這樣大大咧咧的吧。
一天晚上,西娃做了Baba ghanoush,讓二女兒送到我住的旅館。那是由茄子、蒜、芝麻醬做成的湯。那時已是10點多了,這么大老遠地送過來,而且聽說他們一家還沒有吃就第一個送給我,讓我很感動。
窮人家的“奢侈”
巴林是個富國,卡馬拉家卻是窮人家。窮人家有窮人家的難處,也有自己的辦法。
阿拉伯人對別人用過的東西,似乎沒有那么介意。大女兒懷孕時穿的裙子,大兒媳懷孕時再穿,如果沒破,再轉送另外的親戚。這些舊衣服來自熟悉的人,知道底細;而那些不知道來路的二手衣服,換了我們還真不敢穿,但他們不這么想,經常到二手服裝店去淘衣服。可能也是因為巴林物價高吧,二手貨也很有市場。
其實在我看來,完全可以不用買二手貨,錢少就少買點,少而精,也不會太破費的。但他們卻往往是“求量不求質”。卡馬拉家有三個未婚女孩,化妝品滿滿一大抽屜——我敢保證,我一輩子都不會用這么多化妝品。卡馬拉也會一下子買20多條褲子,價格確實便宜,每條只相當于人民幣5元錢。姑娘們的衣服自然更多,衣櫥里都快放不下了她們還要買,雖然這時候可能家里吃飯都已經成問題了。
沒錢,打不倒他們。有天晚上9點多了,他們晚飯吃什么還不知道。我知道他家沒錢了,而此時我身上帶著錢,但很想看看他們準備怎么解決問題……誰知道,電視里放出音樂,他們全都起身,跳起舞來!
他們愛美,率真而樂觀。有一天,卡馬拉的姑姑來參加婚禮,她又不是新娘,竟然帶了八套衣服。我夸衣服漂亮,她拿出一件就要送我。那些衣服一看就是“便宜貨”,卻掩不住她開朗的大笑。
穆罕默德的驕傲
進入12月,巴林的氣溫仍在21℃上下,但卡馬拉已經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了。巴林人像其他阿拉伯人一樣怕冷。不過,這也跟他的職業有關——他是種菜的,是巴林國內僅有的7000多名農民之一。整日在戶外勞作,穿多點也是應該的。
卡馬拉有兩個哥哥。一個是工匠,給箱子鑲嵌銅釘。另一個叫穆罕默德,是Mina Salman的小頭目。Mina Salman是巴林最大的軍民兩用港口,阿拉伯語的意思是人民港。穆罕默德有學問,見多識廣,和美國第5艦隊司令部的一個大人物是朋友。我只見過他一次,就再也沒了見第二面的興趣。和卡馬拉一家其他人的隨意與親切不同,他穿很正式的白袍子,戴白底紅格頭巾,頭巾上壓著黑色盤圈,端著架子,一副比周圍人都強的樣子。
也許世界各地都是窮人孩子多、富人孩子少吧,工匠哥哥有五個孩子,穆罕默德只有一個。“他學業非常好,準備畢業后進外資銀行。”穆罕默德說。巴林是海灣地區最早從單一“賣石油”的發展模式中跳出來的國家,目前有來自全球各地的200余家金融機構常駐于此,已經成為海灣地區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