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好孩子,心地善良,熱心助人,人緣當然不錯。但你知道這個人緣是怎么來的?是你貢獻自己所有,幫助別人、施予別人太多才換來的,甚至,犧牲了原則,做了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才換來的。這樣的人緣,有多少真實的成分呢?
要知道,當他人對你提要求變得毫無節制、理所當然時,適當的、有選擇的拒絕是完全正常的,答應了才叫荒謬。當他們完全無視你的感受時,根本談不上尊重,只是索取而已。
你知道九型人格之說么。其中有一型即“助人型”,助人型的人都是好人,心地善良,不計得失,做好事廢寢忘食,不覺得累,反而很興奮。但常因對別人的生活太投入,對自己反倒不夠負責任了。
你說“怕被同學孤立,被朋友鄙視,被老師看不起”,殊不知,沒有原則的付出和幫助,反而會讓大家覺得你是個懦弱的,不會判斷,沒有個性的人。
助人過了頭,就變成了討好,借著付出取悅對方,導致他人對你的幫助麻木,這樣對自己不公平,對他人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你一味的付出把對方變成了一個不太懂得付出的人。所謂“好心不得好報”,不一定是對方的錯。
怎么拒絕?我也無法給你確切的答案。不過我可以跟你說說我的經歷。
我是杭州日報的副刊編輯,經常有親戚、熟人、朋友、同事來托我發表不太合格或者完全不合格的稿件。有的甚至在作者面前打了包票,“我跟莫老師是很鐵的朋友,放心吧!”因為,他們以為我是責任編輯,幫這個忙是舉手之勞。
你知道,如果對這些“請求”來者不拒,那我的版面會變成什么樣呢?況且“幫人”往往是沒有底的,幫了這位不幫那位后果會更嚴重。所以,我一般會先聲明:原諒我心直口快,我們是朋友,不是嗎?不藏藏掩掩、有話直說才像朋友,對嗎?
有人通情達理,也有人會相當惱怒。有人甚至事后來電:“某某報紙發了你退給我的稿子了!”
但這都不要緊,我們的副刊質量有目共睹,屢屢獲獎。我可以很驕傲地宣稱:我是得罪了很多人,但也正因為我敢于說“不”,我和我的版面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試試看,選擇那些最應該幫助的人吧。當第一個“不”說出口的時候,你會感到異常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