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泰國首都曼谷被密捕兩年半后,經過美俄引渡權之爭,11月16日,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走私商、綽號為“死亡販子”的維克托·布特終于被引渡美國。其后,一系列相關審判將拉開序幕。
布特是誰
布特的身世是個謎團。據聯合國相關文件和其蘇聯護照顯示,布特生于1967年1月13日,出生地為現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但據布特本人2002年接受莫斯科媒體采訪時表示,他真正的出生地點是土庫曼斯坦,而南非情報機構2001年發布的報告卻告之布特出生地為烏克蘭。布特擁有多本護照,取有多個化名,包括萬迪姆·阿米諾夫、維克托·布拉克等,其中“維克托·巴特”是其最愛。布特畢業于蘇聯軍事外語大學,擁有過人的語言天賦,會說烏茲別克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和非洲部落語言等多種語言。
布特的職業生涯也眾說紛紜。最常見的是其服役蘇聯空軍,擔任翻譯一職,20世紀80年代末曾代表蘇聯軍隊赴安哥拉參加維和行動。英國和南非情報部門則稱,布特1985年至1989年間效力于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布特岳父2002年甚至稱布特曾官至“克格勃”副主席。布特所讀大學又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部(格勒烏)部屬院校,有資料顯示其與原“格勒烏”成員、現俄羅斯副總理伊戈爾·謝欽曾在非洲共事。盡管布特矢口否認其情報生涯,但他確實借助情報背景挖到了走私的第一桶金。1988年,布特租借“格勒烏”三架飛機,裝載價值12萬美元的軍火從丹麥運至非洲和中東地區,開啟其走私人生的新篇章。蘇聯解體后,布特在東歐建立起龐大的軍火庫,并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將這些軍火源源不斷地銷往非洲、中東及阿富汗等戰亂地區。
布特不只跟罪惡打交道,還積極參加公益慈善行動。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甚至聯合國都租用過他公司的運輸機,如從巴基斯坦運送聯合國和平行動小組成員至東帝汶,資助美國發起的索馬里饑餓救助行動。他還曾多次運送過聯合國維和部隊士兵的物資。在剛果,他投資農業和電信業,保護當地的國家公園。布特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重要捐款人。
走私軍火不擇手段
布特的軍火走私始自歐洲,并率先在歐洲建立
航空公司,后為滿足非洲的巨大需求及降低走私風險,將其走私總部在歐洲與非洲之間輾轉。
1994年11月,布特以比利時奧斯坦德機場為大本營,建立“西歐航空公司”,此后與一法國人合作,公司更名為“泛航航空網絡集團”。“泛航”成立后便向阿富汗走私重達40噸的軍火,之后為“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的始作俑者胡圖族極端分子“添炮加槍”。因走私武器遭媒體曝光,布特轉而在利比里亞注冊“塞斯航空公司”,機場大本營也由奧斯坦德移至瑞士日內瓦和阿聯酋的沙迦。因沙迦地處重要商業中心地位,連通東西經貿往來,大量貨物需經此轉機,航空管理較為松懈,加上中東地區獨有的貨幣交易手段——“哈瓦拉體系”的盛行,沙迦一直是布特走私交易的“優先選擇”。“塞斯航空”主要業務針對南部非洲,為扎根當地,“塞斯航空”與南非“羅斯航空公司”合并為“彼得斯堡航運集團”,以“帕斯航空”的名義進行活動,布特占據其中90%的股份。1997年7月至1998年10月間,布特為“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同盟”運載37架次包括20萬80毫米的迫擊炮彈、6300枚反坦火箭炮、790支AK47自動步槍、1000枚火箭筒和1500萬發彈藥的軍火,總價值高達1400萬美元。待該公司遭南非情報機構盯上后,布特輾轉斯威士蘭、中非共和國。2000年3月,布特因在其飛機上標注“中非國家航空公司”標識運送貨物至加蓬,獲刑兩年,但三個月后獲釋。此后數年,布特依然采用重組航空公司的形式,換湯不換藥,控制沙迦等核心機場,大肆走私軍火。據統計,布特公司擁有300人,飛機60余架。
布特為非洲、南美、南亞及中東等眾多叛亂勢力、恐怖組織提供武器,每年交易量達20~100億美元。號稱“只要有槍支的地方就有布特的存在”,且為了走私絞盡腦汁,不擇手段。一是走私不分對象,見錢就賣。上世紀90年代,布特起初是阿富汗北方聯盟武器的主要供應商,但沒過多久,布特又將價值高達5000萬美元的武器販賣給北方聯盟的對手塔利班。1995年,塔利班利用MIG-21截獲布特運給北方聯盟的軍火,機上人員被抓,貨物遭扣,布特隨即與俄羅斯外交官赴阿談判,經過秘密協商,七名俄羅斯機組人員獲釋。二是善于尋找關系。布特與非洲各派眾多領袖都有良好的私交,如安哥拉叛軍領袖薩文比、利比里亞總統泰勒、前扎伊爾總統蒙博托、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等。冷戰時期,美蘇卷入安哥拉內戰,布特追隨蘇聯支持時任總統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