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依托人大、政協的工作平臺行使話語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實踐,這既是對我所進行的研究的充分肯定,也是鼓舞我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br/>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武漢市副市長、湖北省副省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雖然職務在變,身份在變,經世濟民、以學報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卻始終一以貫之,近20年來,辜勝阻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科研與參政議政并舉,以學者的敏銳與良心,從官員的視野與高度,關注經濟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建言立論,被譽為“國策高參”,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是各路媒體記者“圍追堵截”追蹤報道的新聞人物。
2000年4月,本刊曾刊發題為《青年學者辜勝阻政壇創輝煌》的文章,10年后,2010年“兩會”前夕,本刊記者再次采訪了辜勝阻,傾聽這位學者型官員的“兩會”情緣。
一切成就皆非偶然
1993年2月26日,遠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雙邊合作研究的辜勝阻收到了一份來自祖國的電傳,通知并祝賀他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幾個月前,他剛被評為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喜事,成雙地降臨在這位37歲的青年才俊身上,讓人好不艷羨。而熟悉他的人卻深知,“一切成就皆非偶然”。
早在1986年初,《光明日報》就曾在頭版頭條報道辜勝阻的事跡,并將之作為典型加以推廣,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學習他扎扎實實致力于學術研究的精神,像他那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走正確的治學道路”,“把個人的事業同祖國的需要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那時候,年僅30歲的他已在學界展露鋒芒,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一顆“新星”,引起了包括中國政界高層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20世紀80年代初,從武漢大學經濟系畢業后,辜勝阻根據國情,潛心研究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這一重大社會課題。他在進行大量的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出題為《進一步控制中國人口增長的對策》的論文,不僅獲得了中dB32Scjgm+gZMdmQERwr8w==國首屆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而且受到時任國務委員、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彭云的高度重視。她將文章分送各位副主任和司長閱研,還給辜勝阻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說:“你的對策思路我很贊同”,“我們正在按照這一思路設法改進工作?!?br/>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針對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化與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新問題,辜勝阻提出了著名的“二元城鎮化”發展戰略,引起學界、政界的高度關注。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孫起孟看了他撰寫的調研報告《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轉移對策》后非常欣賞,這一報告還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批閱說:“這一研究報告非常管用?!?br/> 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29歲晉升為副教授,33歲升任教授,一路走來,辜勝阻在職稱兩次破格晉升的同時,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留學歸國人員”、第三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六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跨世紀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十多項榮譽與獎勵都降臨到辜勝阻頭上。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收獲背后付出了多少耕耘!
為了深入調研,獲得第一手信息與數據,辜勝阻先后數十次跋山涉水,深入到湖北、廣東、福建、北京、山東等10多個省市,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總計完成大中型社會調查項目30多個、調查問卷50000多份。僅“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一個課題,問卷調研的計算機處理數據,摞起來就有一尺多高。
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為搜集第一手信息資料而采取的包括問卷、蹲點調查和實地觀察的民間調查,既不同于黨政機關組織的社會調查,也不同于新聞界組織的新聞調查。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辜勝阻常常遭遇“閉門羹”,但他堅信“背靠理論,面向現實”的治學信條,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經濟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終結累累碩果。
“全國政協優秀提案”影響至今
1993年3月12日,辜勝阻從美國飛抵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在一次接待外賓過程中,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要求民建中央的同志研究一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民建中央委員辜勝阻。
1994年3月,全國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辜勝阻就“合理引導我國‘民工潮’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在全體大會上作了口頭發言。他首先肯定了農民流動所形成的“民工潮”的積極意義。這種思想,在當時普遍將“民工潮”視為“盲流”的社會輿論中,無疑石破天驚。
辜勝阻接著指出,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農民工的貢獻,城市離開了農民工將陷入癱瘓。他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民工潮”堵是不能奏效的,只能利用市場機制進行引導。
他還第一次在全國政協大會上提出了“城鎮化”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創新概念。早在他1991年撰寫的博士論文《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中,辜勝阻就已率先明確提出了“城鎮化”(而不是“城市化”)這個概念?;诙嗄甑膶嵉卣{研及海外考察,辜勝阻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經敏銳地認識到,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必然面臨并需要科學引導與管理的重大問題。這一次,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國政協兩千余人的大會上作了公開報告。
他建議:一,要在強調多向分流的前提下,把城鎮化作為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渠道,延緩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大城市的加速流動;二,要在強調漸進性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使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徹底的轉移;三,要加強政府對農民工區域流動的宏觀指導和協調,克服“民工潮”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的組織化程度。
辜勝阻獨特而精辟的見解立刻引起與會人士及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會后,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曾專門給辜勝阻寫信說:“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你就合理引導我國‘民工潮’問題的大會發言,引起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重視,認為你提出的建議很有價值。”
1996年,辜勝阻在此前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完善,撰寫并提交的提案《強化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的思路與對策》,榮獲第八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這使得他很是欣慰:“能夠依托全國政協委員的工作平臺,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實踐,這既是對我所進行的研究的充分肯定,也是鼓舞我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
此后不久,在擔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期間,辜勝阻撰寫的《就業與失業保障制度的思路與對策》又榮獲第九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
這兩個榮獲“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的提案,主旨一脈相承,并影響至今。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城鎮化”首度升格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這令20多年來一直從事此領域研究、在中國率先提出“城鎮化”概念的辜勝阻,很是欣喜。
“調結構、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是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主題。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主要來自于城鎮化。”辜勝阻強調,“城鎮化”與“城市化”,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城鎮化”主張以鎮建市,依托縣城即城關鎮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浙江義烏即是成功案例——這個原本只有2萬人口、耕地資源嚴重稀缺、交通并不方便的浙中內陸縣,現已發展成為擁有60萬以上城區人口的中等城市。
“將城鎮化升格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也是基于緩解資源過度集中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的一種戰略選擇。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2008年末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45%,與發達國家和地區80%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還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惫紕僮璺治稣f。
見證并參與“一號”提案研究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的成功上市,無疑是當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作為1998年全國政協大會“一號”提案——《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見證者與參與者,辜勝阻見證了中國十余年來風險投資事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雨歷程。
早在1997年3月,全國政協大會期間,受時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委托,辜勝阻開始關注風險投資的發展。借助于在美國研修的機會,他實地考察了美國高技術產業、也是世界風險投資事業最為發達活躍的硅谷地區,并搜集了許多第一手材料。
1997年9月,適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辦的“創業投資與資產證券化”國際研討會在武漢召開,辜勝阻參加會議并提交了論文《美國的風險投資與中國發展風險投資的對策》,由此揭開了他在理論上系統研究風險投資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序幕。
他將風險投資作為高技術產業化研究的切入點,重點研究了風險投資在高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認為風險投資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孵化器”,風險投資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使兩者“天塹變通途”。
1998年1月,42歲的辜勝阻當選為武漢市副市長,實現了從學者到官員的人生跨越,武漢成為他學以致用的“社會實驗室”。1998年2月,他又被推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當年的“兩會”上,辜勝阻結合武漢的工作,遞交了《促進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對策案》,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予以辦理。同時,他還參與了由民建中央提交的、被列為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一號”提案的《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的對策案》的相關研究工作。
1998年全國“兩會”一結束,辜勝阻就以武漢市副市長身份,開始實施他親自指導擬定的武漢地區高技術產業化發展戰略規劃。為借鑒他山之石,他先后幾次率團出訪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英國等國家,深入參觀考察了硅谷、波士頓128號公路、杜伊斯堡微電子中心、劍橋大學科學園、利物浦科技園等高技術產業區。
經過實地走訪考察和思想碰撞交流,回到武漢后,辜勝阻力主推動武漢市政府在財政補貼、創業投資等方面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及其在孵企業的政策和措施,并創建性提出金融資本要與產業資本相結合的道路,直接促成高技術與金融資本對接,在武漢科技界、工商界傳為佳話。
正是在民建中央提交的《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的對策案》及辜勝阻等人的《加快企業創新,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提案的促推下,從1998年開始,我國風險投資事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掀起了第一輪熱潮,同時促進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中國新的一輪創業高潮。11年后,中國風險投資人和創業企業期待已久的創業板終于推出。
經世濟民、以學報國的學者本色
自1993年起,辜勝阻歷任第八、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5年間,共向全國政協大會提交了60多萬字的議政報告,70余份提案,大會書面發言近70篇,先后9次以專家個人身份,登上全國政協大會和政協常委會講壇發表政見,創造了自1994年起連續5年在全國政協作個人大會口頭發言的紀錄。
他依托學術優勢、立足調查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建言議政,提出的許多重要建議被采納:關于三峽庫區移民異地安置的思想已經變成庫區移民工作的實踐;首次提出的農村城鎮化要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的設想和把城鎮化作為經濟發展持久動力的建議寫進了黨的文件;關于農村教育的建議推動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轉型;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要“分類指導”的建議被2005年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文件所采納……
2008年2月,辜勝阻當選為任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相較于全國政協的民主協商、參政議政,全國人大常委會這邊的工作,更多地側重于立法和監督。雖然不再在全國政協擔任職務,辜勝阻仍然堅持每年都親自率隊到全國各地調研,親自安排部署提案相關工作。雖然工作繁忙,但他依然堅持每年都要花40%的工作時間,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2008年來,已相繼完成《關于分步驟地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的建議》、《關于壯大縣域經濟實現城鄉統籌的建議》、《關于支持農民工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建議》等十余件閃爍著調研光芒的建議。
2010年,是中國“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實施的第二年,這一年春天的“兩會”,注定是熱點紛呈。城鎮化與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后危機時期“國民共進”與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與升級、金融創新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無一不是辜勝阻思考、關注的熱點,并已形成《關于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切實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關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促使城鎮化協調發展》、《關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國創業政策體系》等建議,每件都貼近實際、深入基層,依然是學以致用、經世濟民,而這也正是他多年來一以貫之的本色與堅守。(特別感謝易善策、朱旭、許謹、陳向宇等同志對本文所做的貢獻與支持)
簡歷:辜勝阻,漢族,經濟學博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留學人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三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F任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同時還擔任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多種社會職務。曾任武漢市副市長、湖北省副省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