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防治艾滋病權威何大一,天生一張娃娃臉,使年過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尤其他穿西裝不打領帶,肩挎著背包,更像一個靦腆的大學生。近5年來,何大一在中國艾滋病高發(fā)地區(qū)往來奔波,對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yè)傾注了大量心血。
“有人制造新聞,有人創(chuàng)造歷史,而當后世撰寫這個時代的歷史時,會把人類在對抗艾滋病之戰(zhàn)中扭轉乾坤的人,視作真正的英雄”,這是1996年美國《時代》周刊為當年年度風云人物何大一所寫的頒獎詞。
這一年,何大一發(fā)明治療艾滋病的雞尾酒療法,為以數(shù)十萬計的艾滋病患者“解除了死刑”。
目前,何大一是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而近10年來,他的更多精力,放在致力于為中國云南、河南等艾滋病高發(fā)區(qū)的病毒感染者、患者奔走呼告,爭取和盡力挽救他們的生命和尊嚴。
“我認為中國現(xiàn)在要做的事情是:在技術與財力尚能承受的情形下,努力像云南省這樣,要大大降低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的幾率。”自進入新世紀以來,何大一的目光逐漸轉回自己的祖國。日益崛起中的祖國,讓他看到欣喜和希望,但是他也發(fā)現(xiàn)了廣大土地上貧困的角落里那些與艾滋病無力抗爭的人群。
2000年,何大一帶著在美國20余年的實驗室和臨床成果回到祖國。
“早在2002年11月,我們就以每年一美元的象征性方式,把擁有的疫苗制造專利技術的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衛(wèi)生部和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這也是他對中國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貢獻之一。2003年10月,中國政府向何大一頒發(fā)“友誼獎”以示表彰。
2004年1月5日,中國工程院宣布何大一當選2003年度外籍院士,何大一說:“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一份非常美好的新年禮物。我將盡己所能繼續(xù)回報中國,憑借我的專長,在幫助中國抗擊艾滋病和非典方面做出貢獻。作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渴望、也希望能為此承擔更多責任。同時,我也要向支持我的中國同事和朋友表示深深謝意。”
近8年里,他每年都要來中國好幾次,奔波于云南、河南等艾滋病嚴重地區(qū)。每到一處,他都要求看望艾滋病人,“每次看到這些病人,我認為幫助他們是自己的責任。”2005年6月20日,經(jīng)何大一牽頭,克林頓基金會與云南省簽署合作備忘錄,為云南培訓醫(yī)護人員、實驗室技術人員共150人,對300名艾滋病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
何大一是性格內向、情感細膩的人。患者的身體好轉和社會對艾滋病人態(tài)度的轉變都會讓他感到慰藉。“很感動我的就是,最近我去云南鄉(xiāng)下地方,看到很多這些(感染了HIV的)孕婦吃了我們給她們的藥,身體恢復了健康,她們的兒子出生了,也是健康的,我覺得很高興。這幾年來可以親眼看到越來越多好的結果。”
何大一不僅從美國帶回了治療艾滋病的方案和藥物,也將普及艾滋病知識的義務時刻扛在肩上。他想傳達給患者的是——艾滋病并不可怕。有時候,正確的觀念也是對患者的尊重和對社會的負責任態(tài)度。
“我已經(jīng)連著做了將近30年艾滋病研究了,沒有放棄,雖然我也知道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但是我想我們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