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民,一生跟食品打交道,被稱作農牧業大王;他敢為天下先,是投資中國內地的外商第一人;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創新的經營策略享譽世界;他被權威雜志評為“亞洲最杰出的企業家”;他掌舵 “正大集團”,用他創造的財富回報祖國,表達一個海外華僑的赤誠之心。
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紀元。30年過去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然使中國成為世界五大經濟發動機之一。“中國概念”吸引了全球經濟的目光,世界各大跨國企業和商界精英趨之若騖。而在這一大浪淘沙的商潮當中,散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僑商更扮演了一個先行者和傳播者的角色,他們親身參與,積極開拓,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財富,回報祖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拳拳的赤子之心。
2008年初,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榮登“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榜單上寫到“他是華僑中的商業巨子,他也是商業巨子中的愛國華僑,掌舵著正大集團,心系著祖國故鄉,他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投資國內的成功企業家”;伴隨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正大集團已經成為了外資在中國飛速發展,并融入社會的一個成功符號”。
“以民為本”理念創造正大傳奇
很多中國人是通過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知道泰國的正大集團的。“我是在1968年開始掌舵正大集團,對我來說,我是幸運的,我沒有像別的成功人士那樣有著辛酸的童年,更沒有白手起家的艱苦創業史。當我接手正大集團的時候,它已經在泰國小有名氣了。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的目標不僅僅在泰國,我要做的,是汲取先輩以及其他跨國企業的成功經驗,面向全球將正大產業發揚光大。”
謝國民說自己對動物有先天的感覺。他從小就愛養鴿子,鴿籠里的幾百只鴿子,在別人看來都一樣,但他一看便能分辨哪一只是哪一只的父親,哪一只是哪一只母鴿的兒子,哪一只是哪一次賽鴿比賽的冠軍,哪一只長大以后有可能受到獎勵。即便幾百只雞擠在一起,謝國民也一眼就能看出哪一只健康,哪一只近期要生什么病,哪一只只是缺乏一點營養而己。
1964年,謝國民開始研制飼料配方時,己經在思考做好飼料以后的事情。“做好飼料是為了什么? ”那時謝國民對其它同事說,“是為了發展養殖業,不發展養殖業,就沒有動物吃你的飼料。”當飼料研制大獲成功之后,謝國民感到,“是到建立自己的養殖企業的時侯了。”但是,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沒有好的種雞。為了找到理想的雞種,謝國民去過許多國家和地區,最后在美國找到了一種名字叫做阿伯阿克(簡稱AA)的肉雞,其品質十分優良,在當時美國肉雞市場上銷量第一。
“從此,我們就有了自己養殖業,而且一開始就有了世界第一流的肉雞。”謝國民回憶道,“但是當美國小雞在泰國土地上啾啾啼叫的時侯,我發現我把雞仔、飼料賣給農民,賺了農民的錢,代銷商、分銷商也跟著賺了農民的錢,大家都賺了錢。”他繼續道,“可是能不能把雞仔養大?養大了賣給誰?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這一切,對于農民來說,還是未知數。我們以及經銷商、分銷商賺了錢的同時,卻把最大的風險丟給了窮困的農民朋友。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在謝國民看來,農民沒有錢、沒有技術,遇到風險就會破產。如果農民的雞賣不掉,就只能由雞販子擺布。因為農民的知識、活動面和資本都很有限,銀行也不會向其提供借款。而有錢人則不同,他們有風險,就有壓力,可以去掙扎、去奮斗,雞在當地賣不掉,還可以全泰國去賣,全世界去賣。謝國民想,不能讓貧苦的農民承擔風險,“一切的風險,要讓我這個“資本家”承擔”。
謝國民曾有一個形象的描述:“農民是大地,公司是草,大地不肥沃,枝葉也不會繁茂。”他的這種以農民利益為重的“民本”思想,來源于他的父親謝易初先生。謝國民說過,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人就是父親。父親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領悟到了企業家的生存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社會進步永遠是時代的趨勢,只有對社會有利,才可能對企業有利。”出身貧苦農家的謝父,時常叮囑子女:不要忘記農民的疾苦,不要忘記自己的前輩就是農民。 謝國民回憶父親謝易初當初以8個銀元作盤纏只身到泰國謀生,從最初小小的“正大種籽店”,到如今業務遍及二十個國家和地區,收入超150多億美元的產業,一路走來,有艱辛、有汗水,來之不易。“我想,如果沒有一開始便站在農民的利益上考慮問題,沒有自始至終堅持‘以民為本’的經營理念,正大集團是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好鴿回巢 讓正大植根中國市場
“好鴿子一定要回家,即使相隔萬里,也認得回家的路。”謝國民一生謹記父親謝易初的教誨。謝國民一共兄弟四個,父親謝易初給四個兒子分別取名為正民、大民、中民和國民,中間幾個字連起來就是一個溫暖的含義,“正大中國”,這樣的良苦用意足以見得謝易初對故土的深深眷戀。為了不讓在泰國出生的最小的兒子對祖國失去印象,父親把幼年的謝國民送回潮汕家鄉讀書,讓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潮州話。后來又送他到香港念大學,直到成人后才回到泰國。因此,這位熱愛鴿子的潮商巨子,無論把生意做到全球哪個地方,最后他還是像鴿子回巢一樣,把正大帶回了中國市場。
如今,對于大財團們來說,到中國投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面對剛剛步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中國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的確需要勇氣,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謝國民就在此時作出了在中國投資這一令世界經濟人士震撼的舉動。“物極則變,中國已經到了要變的時間了,改革開放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正大成為第一個來中國投資的外資集團,也是在中國投資項目最多,投貿額最大的外國公司之一。他與中國合資及獨資經營的企業超過70家,范圍從初期的飼料加工、摩托車制造發展到房地產、金融及通訊領域。1979年,正大集團來華投資。第一個在中國引入了工業飼料的概念,使用現代化生產技術的飼料配方,教中國農民科學養殖。
令中國的農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正大的專家來到農民家里,主動把農民家的豬圈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再把帶來的飼料倒在清潔的食槽里,給農民講解如何喂料。農民很奇怪,怎么這些從外國來的客人一到家里就先搶著干活、刷豬圈啊。中國的農民就是這樣開始知道、認識正大的。謝國民說,正大不是高高在上的,正大尊重農民,我們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中國的農民們不僅從正大得到先進的飼料配方,而且還不斷得到技術上的指導。農民是正大飼料的第一批受益者。正大的投資開創了中國飼料業的新紀元,帶動了國內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一大批中國本土的飼料企業也成長起來。
當談到正大在中國投資成功的因素和中國文化對正大集團發展的影響時,這位老華僑頗有感慨地說,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的國家,正大集團作為華商企業,自然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比如,傳統文化中,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對中國人影響很大,“誠信”二字是講做事、做人的原則,對商家的影響最大。“誠信仁義天賜寶,慈愛和氣地生金。”謝國民和他的企業員工們堅信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