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重慶發展活力四射的利好環境下,綦江縣近年來以“跨越趕超、上檔升位”為目標,通過集聚外部資源、激活內部要素,走借力發展之路的策略初見成效,縣域經濟實現了大突破、大跨越、大提速。
借外腦之力提升發展方略
立足全市的產業布局,縣委、縣政府借智借腦,提出超常規、大發展的發展方略。
論壇把脈問計。借重慶進入外環時代之機,舉辦“重慶外環時代與綦江跨越發展論壇”;借“版畫和齒輪”兩張名片,舉辦“綦江農民版畫藝術節暨中國西部齒輪城國際汽摩產業發展合作峰會”,邀請國家部委、市級領導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100余人,為綦江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和主導產業把脈支招。通過借智借腦,縣委、縣政府明確了發展定位,提出在外環時代打造休閑避暑養生區、動力供應保障區、有色冶煉加工區、汽摩及IT產業配套區、綠色食品供應區、特色文化創意區等六大特色功能區。
廣攬精英人才。聘請知名專家特別是金融、規劃領域的權威學者擔任政府顧問,設立特殊崗位,引進特殊人才,為綦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邀請國內外高端機構編制“全域產業規劃”、“城市建設規劃”、“交通體系規劃”等總規,由國際一流水平的德國佩西工程設計公司編制東部新城規劃,推動全縣科學發展。
激發內生動力。借“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之力,切實查找痛點、盲點,破除怕擔風險、庸庸碌碌的思想桎梏,提振干部精氣神。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把干部和企業老板送到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著名高校培訓。同時,縣委、縣政府強化目標績效考核,層層分解傳導壓力,激活加速發展的內生動力。
借金融之力構筑發展平臺
筑好巢,才能引金鳳;搭好臺,才能上高臺。近年來,綦江借金融和社會資本之力,構建平臺,集聚要素,著力夯實綦江騰飛的基礎。
建設融資平臺。組建渝南資產公司,公司總資產從零擴張到130億元;與九家銀行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獲得授信214億元,融資40.4億元;采用信托、BT、BOT等形式,撬動民間投資近十億元。這些雄厚的發展資本,促進了綦江交通、園區、城市等基礎設施大發展,一舉解決了停工長達十年之久的兩橋建設(孟家院公鐵立交橋、城北大橋),將整個城市貫通成環線。
實施交通會戰。立足打造渝南黔北交通樞紐,從2008年開始,綦江舉全縣之力實施交通大會戰,“五年任務三年干”。三年來,累計投入15億元,硬化公65778a0500c9e54cf6e162ffbb81a6c8路295公里,全面實現公路“村村通”,通往原58個老鄉鎮的主干道硬化率達到100%,村道硬化由2007年的15%提高到40%。
打造園區平臺。借沿海產業轉移之力,綦江按照“產業集中、用地集約、要素集聚”的要求,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30平方公里市級園區。三年來,綦江工業園區從無到有,現已形成8.4平方公里“一區六園”的格局。三花集團、古華畜產、民鑫贏等79家知名企業入駐投產,今年總產值將實現25億元。
打造綦城品牌。借重慶大城崛起之力,著力打造45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韻”的山水園林城市。三年來,城市規模從13平方公里拓展到23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市級衛生縣城,全面啟動“四創”(國家級衛生城市、市級文明城市、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市級環保模范城市),讓“渝南明珠”更添魅力。
借合作之力培育產業支柱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綦江傾力培育產業支柱,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經濟錯位發展。
做強千億工業。圍繞千億工業(煤化工400億元,冶金200億元,機械200億元,能源200億元)戰略,借市級大型集團之力,促成能投集團、機電集團、化醫集團、南方集團在綦江布局大項目,推進塊狀經濟向集群經濟轉型??偼顿Y130億元的大板鋁錠項目現已動工,投資額達50億元的重慶綦江電廠即將破土,十萬噸電解銅項目正加速推進。著眼延長產業鏈條,定向攻關招商,成功引進世界500強ZF公司,與綦江齒輪傳動公司“強強聯合”,打造世界齒輪名城、中國齒輪之都。目前,全縣工業已引資達350億元,建成后將新增產值600億元左右,新增稅收50億元左右,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再造四個“綦江工業”、五個“綦江稅收”,基本構建起千億工業大框架。
做亮特色農業。借統籌城鄉發展之力,以現代農業為抓手,著力推進“一園三業一基地”(食品工業園,木瓜、畜牧、蔬菜三業,火鍋原輔料基地)建設,突出發展規模化農業、品牌農業。推進“111”(生豬100萬頭、草食牲畜100萬頭、家禽1000萬羽)工程,打造300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范區。觀賞型速成黃葛樹項目可在五年內培育出“百年大樹”;匯集全國先進木瓜品種20余種,創建了木瓜品種對比科技示范園,木瓜產業生產加工形成體系;包裝打造特色品牌,“趕水蘿卜”走進中南海,“飯遭殃”、“鄭胖子”邁出國門,“東溪辣椒”、“石壕糯玉米”成為主城市民喜愛的佳肴。
做活商貿旅游。立足打造渝南黔北商貿物流中心,加大商業業態培育,新世紀、永輝、蘇寧、國美等名店強勢入駐。加快核心商圈建設步伐,綦江的“解放碑”呼之欲出。重點打造紅色、綠色、古色(古鎮)“三色旅游”,將綦江打造成為主城休閑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東溪千年古鎮保護性開發加快推進,“重慶烏鎮”將在綦江誕生。投資50億元的古劍山森林運動公園項目,正加速打造成西部最佳養生勝地。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蓖ㄟ^借力發展,綦江縣在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5億元,總量均居全市22縣第一位。今年以來經濟繼續高速增長,上半年財政收入等六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50%,其中GDP增速創直轄以來同期新高,達到18%;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8.7%,達到10.7億元,超過2008年總量。目前,綦江正以意氣風發的豪情、海納百川的胸懷,迎接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系綦江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