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巴西確立了堅持以實現初級財政盈余、浮動匯率和抑制通脹為核心的宏觀經濟改革,于1995—2004年實現了經濟的有限恢復性增長。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進入新的經濟增長周期,尤其是中同加入WTO后,帶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巴西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大力出口大宗商品和資源產品,獲得這輪資源價格瘋漲的巨大收益,從而推動了巴西經濟的快速增長,從2005年到2008年實現了近5%的經濟高增長率。但美國次貸危機始料未及地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對巴西造成較大影響,打亂了巴西先前快速增長的步伐。
金融危機對巴西的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初期,巴西政府自信地認為次貸危機不會沖擊巴西經濟。隨著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及資源價格快速回落,建立在依賴于資源型產品出口的基礎上所推動的巴西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受到危機的沖擊。具體產生的影響如下:
第一,巴西宏觀經濟出現全面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巴西GDP環比下降了3.3%,其中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產值分別下降了7.4%,0.5%和0.4%,是1996年以來經濟下滑幅度最大的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環比下降了1.5%,同比下降2.13%;第二季度環比增長1.46%,同比下降1 63%;第三季度環比增長2.17%,同比下降了1.22%。2009年全年巴西經濟縮水了0.24%。從經濟結構來看,工業增加值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分別下降2.1%和9.3%。特別是2009年一季度,制造業產量同比降幅自1996年以來達到12.6%的最大值。其中,汽車生產、設備制造、制衣等領域的收縮幅度最大。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08年第四季度大幅收縮至3.8%(2008年第二、三季度分別為16.6%和19.7%),2009年一季度大幅下降14.8%,可以說是造成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收縮的主要原因。
第二,由于外部需求的急劇下降和大宗商品的價格回落,必然造成對外貿易額和外國直接投資出現較大幅度的收縮。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商品和服務出口額同比增加幅度為7.0%和-15.2%,商品和服務進口額同比增加幅度為7.6%和16%。2009年全年對外貿易出現萎縮:2009年出口總額1522.5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2.2%(2008年的出口總額達1979.4億美元)。2009年進口額同樣顯著下降,南2008年的1729.8億美元減少到1276.3億美元,減幅達25.3%。巴西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急劇減少,2009年巴西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比上年減少了42%。本輪巴西經濟增長周期就是建立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的基礎上,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必然導致國際資源商品價格的逆轉,嚴重影響巴西的進出口。外國直接資本流入的萎縮進一步遏制了巴西經濟的增長趨勢。
第三,匯率升值預期顯現。巴西雷亞爾在2008年9月份后大幅下跌,對美元比價曾在2008年12月份時一度下跌至2.39雷亞爾兌一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受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巴西對外貿易順差擴大和美元貶值預期上升的影響,以及巴西國內借貸利差較大的吸引,市場對巴西雷亞爾需求開始恢復,截至2009年10月的巴西雷亞爾匯率為1.74雷亞爾兌1美元。由于短期波動較大,巴西中央銀行干預匯率市場,從2009年10月20日起巴西對外國資本征收2%的金融流通稅,防止外資流入沖擊雷亞爾匯率、影響巴西出口。匯率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巴西出口的增長,而出口是這輪經濟周期增長中推動巴西經濟重要因素,因此必然影響巴西經濟增長的趨勢。
第四,巴西失業率顯著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過程中,巴西經濟在工業領域收縮最為顯著,因此制造業,采掘業及冶金等行業減產裁員較多,同時外貿部門由于外需的減少,也造成大幅度裁員,使得失業率2009年快速上升。2008年12月份巴西失業率不到7%,到2009年3月份失業率就快速攀升到9%,2009年全年失業率維持在8.1%。失業率的增加意味著居民收入減少,以及整個社會消費需求的減少,這些都會使得巴西經濟基本面出現惡化趨勢,導致經濟增長趨勢下滑。
巴西應對金融危機所采取的措施
這場金融危機使得巴西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停止,為了加快經濟復蘇,巴西政府采取了一攬子以反周期為特征的政策措施:
第一,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連續5次降低基準利率,加快市場流動性。巴西央行2009年1月將基準利率從13.75%下調到12 75%,3月又調低至11.25%,4月、6月和7月又再次分別下調至10.25%、9.25%和8.25%。同時巴西中央銀行還積極干預外匯市場防止美元過快升值,從而防止國內通脹率上升和企業外債負擔過重。巴西中央銀行還與美聯儲簽訂了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并進一步延期到2010年2月,減輕巴西企業由于匯率變動帶來的壓力:此外,巴西還與中國啟用本幣(非美元)來進行雙邊的貿易結算。
第二.實行反周期的相機抉擇的財稅制度。巴西政府擴大預算支出規模,推出大規模減免稅收計劃,2008年12月出臺總額達100億雷亞爾的減稅計劃。在工業方面,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措施,如延長汽車業享有的稅收減免政策,對建筑材料等行業實行減稅。這些措施的減免稅額大約為15億雷亞爾左右。延長摩托車、小麥、面粉、法式面包等產品社會安全費和社會一體化計劃費減免;下調瑪瑙斯開發區及環保企業的所得稅等。在減稅的同時,為了彌補稅收虧空,巴西還增加對煙草業征稅.以支持對汽車建筑等行業的支持。
第三,對關鍵行業和基礎產業給予特別支持。巴西通過對汽車等關鍵行業進行扶持,對交通,建筑等基礎產業給予特別支持,實現整體的經濟穩定。汽車是巴西民眾貸款消費的主要商品之一。為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巴西政府通過巴西銀行發放總額為40億雷亞爾購車專項貸款,來刺激汽車業的發展。此外,巴西政府還增加645億美元用于交通,水電站等基本設施建設,興建100萬套住宅振興建筑業。
第四,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拉動內需。巴西通過扶持貧困群體、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生活標準、改善福利保障等措施拉動內需。巴西政府從2009年2月1日起將最低月工資標準從415雷亞爾提高到465雷亞爾。2009年1月底又宣布擴大家庭補助金的發放范圍,使享受補助金的家庭從1100萬戶增加到1290萬戶。
此外,加強對外交往也是巴西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之一。巴西將中國視為重要合作伙伴。2009年中國從巴西采購各類商品達199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57億美元,成為巴西最大出口目的地國。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巴西對美出口急劇萎縮,但是對華出口則呈穩定增長態勢。巴西總統盧拉曾經表示巴中兩國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為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富有建設性的合作。
政策效果
通過一攬子積極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的實施,巴西經濟基本面惡化的趨勢得到改善,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放緩,各項宏觀指標呈現積極改善的跡象,具體表現在:
第一,巴西經濟在2009年第二季度觸底反轉,經濟快速復蘇。201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同比接近9%,環比增長2.7%,這是上輪經濟增長周期開始的2004年第一季度(2.8%)以來最好季度增速,具體來說,工業生產指數2008年12月到達低谷,2009年開始持續上行,環比持續增加,從2009年1月份144.61%上漲到2010年5月份的176.79%。同時汽車生產快速回復,2009年1月,巴西汽車產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