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卓一
四大門戶推出微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最早的大力宣傳,到現在進入穩定成長期,微博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在這里也談一下使用微博的一些感受。
微博的真正興起是來源于新浪的推動。此后,幾家門戶紛紛跟進,開展內測、公測,現在騰訊、搜狐、新浪的微博都比較火熱。而網易的微博筆者感覺稍欠火候。采用邀請制發展微博應該是騰訊首先發起的,這一制度使微博用戶的質量得到保障,也是用戶使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結合。
各家微博的功能都大同小異,發照片、貼視頻、轉播、認證,與手機客戶端捆綁。而移動139說客作為一種特殊的微博,也實現了微博的功能。并且依托于中國移動的平臺,實現用戶短信捆綁,用戶收聽后可在手機上接到被收聽者的發言。現在139說客還提供了與新浪微博等多家微博的同步功能,只要在139說客上發布微博,就可以自動同步到其他微博上。
我現在使用騰訊微博比較多,它主要面向年輕群體,與QQ號碼相捆綁是它最大的特點。騰訊微博雖然數量上不是最多,但依托QQ海量用戶,其大規模發展并不是問題。
在推廣方式上,騰訊依托門戶資源,拉一些互聯網名人來進行“名人微距離”,讓名人通過微博與廣大網友進行互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搜狐在微博推廣方面,則通過新聞線索來推動。此前,北郵教授王立新在搜狐微博中爆料,中國移動將發生人事變動,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就此王立新也成為搜狐的名博。
雖然微博發展勢頭良好,但仍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四大門戶都推出了自己的微博產品,各家的差異化并不明顯,許多用戶經常在四大門戶網站都開通微博,但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更新。
其次,在經過大規模推廣后,微博面臨著留住用戶的問題。許多用戶之前開通了微博,但并不活躍,經常數日甚至數周不登錄、不留言,久而久之用戶也就對這一產品失去了興趣。
第三,微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不可否認微博能吸引一定注意力,但微博上都是圈子文化,用戶也就關注自己的小圈子,或者收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而微博的內容都是零散的,名人更新微博的頻率及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粉絲的數目。而粉絲數目則成為衡量微博價值的重要標準。
第四,引導用戶使用的方式還有待開發。用戶現在基本都會使用留言、貼照片,但對于“提到我的”、“私信”、“我的收藏”等功能使用不多,下一步如何引導用戶使用這些功能也是產品開發者需要考慮的。
筆者認為,微博是一種圈子文化,哪里有感興趣的人、話題,用戶就會選擇哪里。微博形式雖然簡單,但還需要內容作支撐。做產品的出發點應該是用戶的需求,而非技術的賣弄。
國內的微博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個門戶在微博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但微博在差異化方面體現并不明顯,微博之間的競爭將是一場持久戰。從現在來看,微博之爭的勝負對新浪最為重要,因為這是新浪僅有的能夠與其他三大門戶爭奪用戶的武器,而騰訊微博則手握數億QQ用戶,這是其最大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