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一般人認為應該有激情和有干勁,還有人認為堅持最重要,有沒有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呢?為什么堅持不了々熱情從哪里來?這些其實表現為我們的信仰和信念。你今天能夠去想什么,明天才能得到什么,這就是立志的含義。我們所關注的信念,那是一種從內心深處絕對認可的想法以及一種思想狀態。
比如,企業家柳傳志當時為什么會去創業呢?他有一種什么樣的認同?他自己認為,一方面希望將科研院的科研成果商業化,這是他看到的一種需要;同時,他希望看到自己到底能夠做什么事情,也想來試
試自己有多大的人生價值,這是他所謂的一種認同的想法。這種想法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實現的?首先他得想清楚到底應該做什么,一旦想清楚就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對于創業來說這是種長跑,不是短跑,這是很明確的對事情的一種認同。首先,你的想法決定你的過程。其次,在考慮創業行動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比較根本的對事情的判斷,就很難做出決斷。而信念,可能是一種感知,不能代替完全理性的判斷。你有激情,有干勁,你能夠堅持,那是因為你做事情有自己的判斷。
再比如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喬布斯。他在2005年6月的斯坦福畢業典禮上講到幾個故事,第一個是他的輟學。他雖然沒有在學校正規讀書,但是他依然到學校學習。他去的學院是里德學院,很多學科沒有特別大的意義,但是有一門課字體做得非常好,以后他去設計的時候,字體就是很重要的靈感來源。他輟學是輟了學校,沒有輟學習。第二個是在他20歲的時候,他和一個合作伙伴在父母的車庫里建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到他23歲的時候,公司資產有20億,有2千名員工。此時,一個新的管理者加入公司,因為存在意見上的沖突,喬布斯離開了這個公司,自己又創立了間公司。他熱愛這個事情,或者找到熱愛的事情,才能堅定不移把它做下去,這也是一種信念。他對未來怎么發展有自己一個明確的看法,這種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選擇。
這樣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什么是信念。一個是心理學方面,當我們講到創業這個事情的時候,或者當你去決定創業的時候,你應該有個認同,對這個事情做出了反應。信念問題是創業很根本的問題。另一個是經濟學角度,如果考慮創業,存在兩個要素,一是你的實際能力比別人強;二是你的信念比別人強,就是你看到現在的產品和服務都不會比你做出的產品和服務更好,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后面會有行動去支撐和實現你的想法,你才會有非常堅決的創業行動。
從這些例子和理論解釋中可以看到,創業的信念有兩個方面是重要的,一個是熱愛,它比你看到的激情、看到的干勁、看到的堅持具有更深層次的內容。第二個是來自心靈的指引,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家庭和社會影響上,你自己有價值認同,或許更深遠一點看,可能和你小的時候某一種經歷和某一種觸動有關系,你有更多的體驗,你會在創業過程中更堅持。創業信念是創業中最根本的要素,如果沒有這一條,后面的行動很難產生,或者產生了也很難堅持。
雖然創業信念很重要,但創業不是一種絕對的單純思考,它更多的是一種行動。創業行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如果把自己未來的發展理解為通過創業作為你的事業,你的身份其實是一個企業家。如果你要做一個企業家,則既要有判斷的能力,還要有管理的能力,以及能夠超越管理能力和判斷能力的領導能力。
第二個方面是創業與創新的關系。技術的創新我們理解為與發明有關,甚至說可以理解為更多的智力活動,作為企業家來講并不是一種發明的過程,而是把這個發明進行商業化。企業家的發明需要轉換成產品服務。企業家不僅要有發明能力,也要把這種能力變成商業化。
第三個方面是企業的組織和管理。特別是你的起點很關鍵,如果你的起點比較好,你的早期就容易成功。你在考慮創業選擇的時候,不是說有了這樣的想法,有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就可以開始做企業。我們研究了200多個企業,發現這個起點指的是你的目標市場。目標市場如果是清楚的,投資人可以跟你去交談。同時,企業的產品是有效的,就是產品所提供的服務和若干特性是消費者非常需求的。再次,具備團隊管理能力,或者管理的技巧是存在的,這種存在要么是有經驗,要么是有經歷。最后就是你的財務是有依據的。
通常我們認為創業是由四個方面來起作用的:個是要有機會,第二個是要有資源,第三個是要有團隊,第四個要靠創始人。在現在的認識當中,什么機會才是我們關注的機會,什么資源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資源,或者這種資源有什么樣的特性,這個必須結合你自身的創業思考來判斷和選擇。
為什么要有資源?創業者就是為了資源,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追求機會,誰愿意把錢、人和物給你,你倒過來看,這個資源都是投資型的資源。投資有幾個特點,首先目標很清楚,為了回報,再就是未來可以看得到。別人愿意把資源投進來,認為有價值判斷。每一個投資人在看到創業者的創業機會,或者是這個企業的時候,本身有一個價值判斷。如果這個企業沒有投資的價值,單靠游說是很難的。
為什么是價值型的團隊?如果團隊成員有共同的價值觀,價值觀會決定這個團隊能不能運行下去。例如同學就是種單純的校友關系,平時也沒有上下級的關系,往往容易構成價值型的團隊。
為什么是學習型創始人?他一方面不斷在做這個企業,一方面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然后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來。
創業者能夠把信念和理念轉化為行動,對行動更要有很多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創業需要一種才能,方面要有判斷力,還要有控制力。像打印機這個行業,佳能、惠普、三星占了很大的份額,在這個行業具有相當強的壟斷性,你是否有機會超越他們,或者做的跟他們不同。但是還有另外的機會,耗材需求很大,是做兼容性,還是針對每一個特定的客戶只提供其所需要的。全球打印機市場將近2千億,大家看似耗材沒有什么生意,但是里面的生意空間是很大的,全球有70~80億。第二個叫創想空間,開會好像沒有多大的市場,但是美國遠程會議市場有100億美元,而中國只有5億人民幣,中國工作會議越來越普遍,那么這個行業應該怎么做就要看你的能力,能不能在一個平常的行業看到一種機會,或者把你在日常生活所面對的困難和不方便轉變為創業計劃,這是我們講的創業者才能體現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為什么說創業是一種才能?從2000多個創業者的調查樣本中發現,在創業初期和后期,有無數需要應對的問題,你必須要有行動。國外的一個研究也發現,作為一個創業企業只有有能力解決這么多的問題,才能過第一年的關,然后才能走第二年和第三年。所以創業的路很艱辛,其實不完全是花時間,而是你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作為企業,早期生存不僅僅是某一個方面的因素,在調查1千個企業后發現,環境因素在早期是重要的,但是并不那么絕對,一個是企業因素,還有一個是資源因素,無形資源重于有形資源,無形資源是拿不走的。企業資源有物質資源、聲譽、組織、技術資源,這些都有價值,每一個方面都是企業需要的,與企業有關的資源就是稀缺的,像資金是不是稀缺,有的時候是,如果說企業好,項目好,就有很多投資追著你,否則就是你去追投資人。作為創業企業,早期發展中聲譽是逐步積累的,誠實做每一件事情,失敗是沒有聲譽的,只有不斷的成功和被認同才有聲譽。早期生存還有戰略因素,個人的因素,以及前面說到的組織因素。
企業的發展,從創業的角度我們僅僅講的是前五年,遠的看創業企業是有機的成長,就是靠自身的發展來實現增長。有機成長可以通過兩條路,一是要依據全新的方式來做個企業,二是把現有的技術用在新的市場里去,這是我們可以嘗試的非常有效的企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