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泰州醫藥產業園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的匡家級醫藥高新區,《江蘇省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2年)》中,明確提出將泰州醫藥產業園作為未來全省醫藥產業的核心載體加以培植,并提出舉全省之力加快建設步伐。
生物醫藥產業是泰州市最有優勢、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產銷規模居江蘇首位,有4家企業躋身全國醫藥百強企業行列。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在泰州建立醫藥產業園、打造中國醫藥城的戰略決策以來。泰州幣圍繞放大特色產業優勢、打造區域經濟品牌,積極探索建立以集聚高端人才團隊、落戶高端成果、興辦高端企業、發展高端產業,促進醫藥產業園區快速成長的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先做大腦再做四肢”的產業集聚勃路子。目前,區內已集聚美國哈姆納研究院、德克薩斯醫學中心、復旦大學健康研究院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50多家,葛蘭素史克、中農發動物生物產業園、美時醫療、泰凌醫藥等280多個項目注冊落戶,2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落地申報,啟動開發面積已達8平方公里,3年內可望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一、強化規劃建設,提升承載功能。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定位發展的思路,先后高標準編制了醫藥園區總體發展規劃、新區戰略規劃及六大功能區分區規劃,各大功能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城市功能與產業功能在融合中顯著提升??蒲虚_發區初具規模,3萬平方米的21幢獨立式研發樓、2.2萬平方米的科技大廈、1.8萬平方米的新藥創制基地、1.5萬平方米的動物實驗中心、3萬平方米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建成并投入使用。生產制造區加速推進,總計48萬平方米的中試廠房已經建成,137個創新創業項目先后入駐,沃森葛蘭、金迪克、親合力、施耐克、復旦張江、疫苗工程中心、泰凌醫藥物流基地等單獨供地類項目已經建成或基本建成。會展交易區加快建設,總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將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并承辦國家科技部主辦的全國新特藥大會,江蘇省政府、國家發改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聯合主辦的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等系列重大會展活動。教育教學區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可滿足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南京工業大學醫藥工業研究院9月份新生入學需求。美國德克薩斯醫學中心與南京醫科大學聯合辦學,康乃爾大學、杜克大學分校等醫藥醫學教育項目也將于近期正式落戶。綜合配套區功能日趨完善,11幢共6萬平方米的白領公寓已經建成,8萬平方米歐美風情的東方小鎮商業街區將有40多個生活、休閑娛樂類國際高端品牌項目陸續進駐,數據中心、海關國檢業務樓、商務1號樓和2號樓等配套工程全面加快建設,年底建成交付使用??到♂t療區、康居社區、金融商務區等綜合配套區域已完成詳規設計,近期將開工建設。
二、創新發展模式,建設人才團隊。積極創新“研學產”發展模式,從引進高端人才團隊人手,努力構建涵蓋醫藥研發、生產、經營及康健醫療等方面的國際化、專業化、特色化人才團隊。_是聘請了一批頂級科學顧問。為對接世界發達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瞄準世界醫藥產業前沿成果,把握世界生物醫藥發展最新理念和成功模式,先后聘請包括中國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世界著名醫藥研發機構負責人等30多名重量級人物擔任科學顧問,幫助在目標定位、產業構建、功能配置、階段重點等方面把好方向、準確決策。二是引進了一批高端領軍人才。針對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分工細、科技層次高等特點,緊緊盯住世界生物醫藥發展最發達的歐美國家,突出招引不同領域的標桿型領軍人才。引進的100多名領軍人才和精英團隊中,既有院士董事長,也有教授CEO,更有一批海外學術背景深厚、科研成果世界領先、公司管理能力極強的復合型人才。大批領軍人才不僅帶來了最前沿的國際生物技術和成果,而且帶動了創新創業團隊的集聚。三是集聚了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搶抓海外人才“回流”的機遇,引進了一批以留學歸國人員和帶著創新“種子”來園區孵化的博士研究生為主的創業團隊。團隊的背后,又集聚了一批經營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突出項目招引,集聚發展后勁。把引資引智放在各項工作的核心位置,以重大項目和成果的加速集聚,推動產業鏈的加快完善,實現疫苗、生物醫藥、化合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中醫藥等特色產業的加速發展,壯大綜合實力。一是不斷優化引資引智思路。始終堅持強化“主攻美國、立足臺灣、突破歐洲及日韓新”的思路,瞄準跨國大公司、中央企業和“高、新、大、特”項目,著力招引科技含量高、體量大、爆發力強的產業化項目,加快集聚一批國內外技術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轉化速度快的成果轉化項目,把是否具有創新成果和領軍人才團隊支撐作為項目評判的重要標準,加快實現醫藥產業從簡單加工制造向產業化轉變,園區發展動力從“資本聚集型”向“內生創新型”跨越,項目落戶呈現加速集聚的良好態勢。二是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在遵循醫藥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收益,項目建設加快提速。美時醫療、國宸寧泰、江蘇默樂、華蘭米特、華冠生物、依格斯全球數據統計中心、北科100萬人份干細胞研發產業化基地等70家企業去年竣工,美國奧諾生物、奧登賽、GEEP疫苗、臺灣生達、香港亞盛、金迪克、親和力、江蘇碩世、宏錦天等69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三是不斷加大洽談項目的跟蹤力度。建立項目建設梯隊,不斷充實完善項目儲備庫,目前園區正與輝瑞、諾華、柏林格殷格翰、賽諾菲、羅氏、拜耳等世界知名醫藥企業加緊洽談,近期可望簽約落戶的國內外項目約80個。
四、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發展優勢。把構建功能更優、效率更高的創新創業平臺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抓手,形成比較優勢,集聚核心要素,力求不僅引得來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和成果。一是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按照“國際化目標、政府化主導、企業化建設、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的思路,加快建立完善新藥創制綜合平臺體系。先后建成了小分子藥物篩選、大分子蛋白質篩選、安全性評價、大腸桿菌、酵母菌、哺乳動物、化學藥、中成藥等中試生產線,建立完善生物藥、化學藥、中成藥的中試平臺。利用國內臨床資源相對充沛的優勢,建設動物實驗中心和國際藥物臨床基地,努力促進國際原創藥在園區的研發和生產。同時,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基因庫、蛋白庫和組織樣本庫,建成亞洲規模最大的干細胞庫,為研發產業化提供資源保障。二是搭建社會化服務平臺。遵照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注重加強與盈利性、非贏利性機構的合作,推行政府功能服務外包,重點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創業融資、政策咨詢、藥品報批、資訊資源等五大服務支撐體系,確保高端人才專注于項目研發和建設。尤其是注重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在建立注冊資本3億元擔保公司和注冊資本1億元創投公司的基礎上,吸引美國TPG、凱雷等國內外風投公司、創投公司和產業基金落戶園區,支持各類領軍型人才及創新創業團隊的科研成果落地申報、落戶生產。三是搭建人力資本配置平臺。醫藥城的加速發展,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僅今年就需1萬多人。通過創建“人才驛站”、人力資本配置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省醫藥專業人才市場等多種渠道,加強與美國韜睿等國內外知名人才咨詢公司的合作,通過項目引才、平臺納才、產業聚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大力招引海內外各類人才,引導人力資本在園區內有序流動。通過引進高端人才、研發機構和技術服務平臺,直接推動了疫苗、化合藥新型制劑、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中成藥提取等五大類產業項目在醫藥城的快速集聚,初步形成五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基地。以疫苗產業為例,目前國內28家疫苗生產企業已有12家落戶泰州醫藥園區。其中,中生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疫苗研發生產企業,占有國內80%的市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