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推進多黨合作事業必須放到推進科學發展中去謀劃,放到所面臨的時代背景中去認識,放到所承擔的職責任務中去把握。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新形勢下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著力探索符合常州實際的多黨合作事業建設的思路、制度和方法,多黨合作事業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以新視野引領新格局
把多黨合作事業建設作為一項全局性的工作。常州市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兩次專題研究多黨合作事業建設。市委、市政府領導每年都帶頭聽取民主黨派工作匯報,帶頭參加民主黨派的各項活動,帶頭與黨外人士聯系交友,親自到民主黨派機關走訪,親自協調解決黨外人士工作生活中的困難。2009年,市委、市委辦就圍繞多黨合作和統戰事業建設下發了6個政策文件。20lO年還將黨外人士參政議政水平提升工程、環境優化工程列入了全市60項重點工作。
把多黨合作事業建設作為一項多領域的工作。發揮統戰部門的牽頭協調作用,強化各級各部門推進多黨合作事業的意識理念和職責任務。3年來,每年開展多黨合作政策落實情況的專題考核或專項督查。今年,市委組成專門督查組,重點檢查各級各部門黨外干部培養選拔任用、黨外人士的教育培養、支持黨外人士調查研究、黨外人士重要意見建議的落實反饋等方面的情況。從而推動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各級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把多黨合作事業建設作為一項全社會的工作。注重面向全社會宣傳多黨合作事業建設的理論、政策和實踐成果,專門制定《關于加強常州統一戰線新聞宣傳的意見》,主動幫助民主黨派開展對外宣傳工作,市各大媒體每年都開辟或者制作宣傳民主黨派工作的專題欄目、節目。僅2009年,在中央、省、市各類報刊雜志刊登的稿件就超過600篇,《常州日報》推出5期專版,常州電視臺推出2期專題節目。
以感召力提升凝聚力
大力構建民主黨派知情參政的新渠道。建立了黨外人士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開通了《諍言直通車》,黨外人士的重要意見建議可以直接報送市委四套班子領導和相關部門,黨外人士建言獻策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在常州,黨外人士平均每天向黨委政府提交5條意見建議,其中1條得到領導批示或被采納。2009年,農工黨市委關于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建議得到了國務院李克強副總理的批示。
大力構建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新機制。2009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意見》,這是江蘇首個以市委名義專門就支持黨外人士參政議政出臺的文件,標志著常州市“黨委政府出題、民主黨派調研、黨委政府采納”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得到進一步確立。“黨委政府出題”——年初,市委、市政府專門向各民主黨派選列調研課題,幫助黨外人士確定調研方向?!懊裰鼽h派調研”——面向各民主黨派進行課題招標,成立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專家咨詢團,引導各黨派根據實際立項調研。“黨委政府采納”——建立了黨外人士重要意見建議落實情況的反饋機制。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與黨外人士協商研究意見建議的采納和轉化工作。2009年,市各民主黨派共有6項課題同時在市級調研課題評選中獲獎。
大力構建民主黨派服務發展的新載體。從2006年到2010年,常州市連續5年在各民主黨派中開展服務經濟建設主題活動,實施項目化管理,鼓勵和支持民主黨派探索直接參與常州科學發展的模式、方法和載體。民盟的高校論壇、民建的常州餐飲地圖、致公黨的致福工程、九三學社的“九三專家工作站”建設等都具有較大影響力,中共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對此評價為“有思路、有作為、影響大”。
以使命感激發責任感
舉辦有質量活動,引導廣大成員堅定理想信念。3年來,先后舉辦各類紀念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17次,積極引導黨外人士秉承傳統,堅定理想。許多活動方式新穎,質量上乘。比如舉辦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同舟華章”電視晚會,第一次通過電視的形式,展現統一戰線6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使常州多黨合作事業走進千家萬戶。先后舉辦3次民主黨派專題新聞發布會,集中介紹民主黨派的歷史和工作,在黨外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推動各民主黨派開展向老一輩優秀民主人士李公樸學習的“學公樸,做摯友”主題教育活動,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的好評。
組織大密度培訓,推動代表人士提高履職能力。將黨外代表人士的培訓工作納入全市干部和人才工作的總體規劃,切實加強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理論學習和綜合能力培訓。堅持每兩年舉辦1次民主黨派領導班子成員高級研修班、黨外中青年干部培訓班,每年都開展民主黨派新成員、骨干成員、基層組織負責人的專題培訓。2008年以來已開辦各類培訓班12次,培訓700多人次?,F在在崗的黨外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民主黨派領導同志都有1—2次專題培訓的經歷。
倡導規范化管理,幫助民主黨派構建制度體系。2008年,推動市各民主黨派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履職能力建設的意見》,在全省率先對建立保持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成果長效機制作出了探索。2009年,協助市各民主黨派開展了“政治把握好、參政議政好、促進發展好、社會服務好、合作共事好、自身建設好”為主要內容的創“六好”活動,幫助各民主黨派明確了履行職能的具體方向。2010年,協助各民主黨派形成了6方面、20大類、54項各項工作評價指標,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民主黨派各項工作的量化標準,初步構建了民主黨派工作的制度體系。
以關愛人增強向心力
關注民主黨派的現實利益。在機關編制、辦公經費、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民主黨派優先照顧。2009年,民革、致公黨、九三學社3個民主黨派市委機關增設了內設機構和中層領導職數。大幅增加各民主黨派市委機關的工作經費,增幅達到了30%左右。2010年,在全市所有黨政機關工作經費不增長的情況下,專門為民主黨派增加經費,受到了黨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重視黨外干部的選拔任用。所有縣級市、區均配備了黨外副市長、副區長,常州市政府21個政府工作部門配備了23名黨外干部,其中正職2名,法檢兩院和11個必配部門全部配齊,全市黨外干部實職安排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3年來,先后有3個黨派的專職副主委實現了對外交流,解決了民盟、民建、農工黨3名機關干部的副處級領導職務,組織民主黨派機關干部參與全市干部交流、競爭上崗和掛職鍛煉,為黨派機關干部開闊眼界、提升素質提供了條件。
關心黨外人士的工作生活。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常年堅持走訪慰問和聯系制度,認真落實好黨外人士的各項補貼政策,關注黨外人士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切實加以解決。2009年,市委組織部、統戰部聯合制定《黨外領導干部聯系制度》,由統戰部長與黨外干部所在部門主要領導溝通交流情況,在工作、思想和生活上給予關心。今年年初,市委分管領導專門對各民主黨派逐個走訪,與黨派領導同志面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