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病,相應的科學的三級預防方法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痛風的一級預防:是針對易發痛風的危險因素進行預防,預防對象是痛風患者的直系親屬,體力活動少、嗜酒、營養過剩和肥胖者,以及高尿酸血癥患者。
痛風的發生,除與遺傳、年齡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如飲食習慣、營養狀況、工作及生活條件、體力活動、職業等。前者屬于不能改變的因素,后者可以加以調整,即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來減少痛風的發生。主要是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體液的酸堿平衡,減少體內尿酸的生成,多吃素少吃葷,始終保持體液的弱堿性,多飲水。
不可暴飲暴食,避免營養過剩及肥胖,保持理想體重。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勞逸結合,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者,每日應參加一定的體力活動,使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交替進行,并持之以恒。生活要有規律,培養樂觀主義精神,經常參加文娛及體育活動。
體格檢查對預防痛風非常重要,尤其是40歲以上者或肥胖者,應每1~2年做一次體格檢查。包括血尿酸測定,以早期發現高尿酸血癥,防止發展成痛風。
痛風的二級預防:是指對已發生痛風的患者做到早期診斷,并及時進行全面、系統的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及發生并發癥。
對早期確診的痛風患者應禁食海鮮、肉類,尤其是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不喝酒,攝入充足的水分,多飲水可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及排泄。
對紅腫、疼痛較重的患者,應使用鎮痛消炎類藥物,如秋水仙堿或非,甾體類藥物,防止其病情加重及發生并發癥。待主要癥狀控制后,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治療期間,配合飲食控制、多飲水和堿化尿液等措施,可有效地預防痛風性腎結石和皮下痛風石的形成。
痛風的三級預防:主要是預防痛風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以提高痛風患者的生活質量。
痛風性腎病是痛風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痛痛風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控制血尿酸是預防痛風性腎病的前提。需選擇有效的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維持在正常水平。降尿酸的藥物分兩大類,一類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堿化尿液。另一類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由于該藥有引起發熱、胃腸不適、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毒性上肢壞死等副作用,因此,服藥期間須定期檢查肝功能、血常規,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
高血壓會引起或者加重腎臟損害,而痛風患者多伴有血壓增高,故需嚴格控制高血壓。可選擇的降壓藥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如氯沙坦、纈沙坦、伊貝沙坦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腎臟有保護作用,能降低腎小球囊內壓,減少尿蛋白,防止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同時可降低血壓。
若有尿路感染,應做到及早治療。
痛風性腎病患者應堅持低鹽飲食,以降低高血壓,減輕水腫,如已有腎功能損害,應將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每日0.5~0.8克/千克體重。同時選用高生物效價的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