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又名烏豆、櫓豆、料豆,民間多稱黑小豆。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是大豆的一種。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豆中之王”的美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是植物中營養較豐富的保健食物。
黑豆含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脂,起到軟化血管、滋潤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因此,黑豆對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理想的保健品。
黑豆中富含的鈣是人體補鈣的極好來源,對防止中老年骨質疏松與骨質增生、推遲肌肉和血管的老化、避免手足抽搐癥及老年性癡呆等疾病的發生大有好處。
黑豆中的鐵可預防人體缺鐵性貧血,碘可預防甲狀腺腫大,鉬可抑制強致癌物亞硝胺在人體內合成。
在豆皮和豆渣中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物質,具有增強胃腸功能、促進消化與預防便秘的作用。
黑豆的血糖生成指數很低,很適合糖尿病患者、糖耐量異常者和希望控制血糖的人食用。黑豆含有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提高腦細胞的活性,增強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對防止大腦老化遲鈍、健腦益智有利。黑豆中含有維生素E,而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皮膚皺紋,保持青春健美。黑豆皮含有花青素,花青素也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同樣具有良好的養顏美容、延緩衰老的作用。
黑豆以色黑、光亮為佳。營養學家指出:黑豆最好研磨成粉加入牛奶或飲品沖泡或烹煮后食用為宜,也可將黑豆做成豆腐及豆花食用。而日本人經常食用的甜黑豆,做法十分簡單,只要將黑豆浸泡膨脹后煮軟,再視個人喜好拌入糖或蜂蜜。
黑豆藥用價值也很高。根據中醫理論:黑豆味甘、性平,入脾經、腎經。黑豆有活血、利水、祛風、除痹、補腎、安神、明目、健脾、解毒之功效,可治療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水腫、風痹痙攣、產后風痛(頭風)、癰腫瘡毒等癥。黑豆還可解百毒。將黑豆用水浸泡,搗碎成糊狀,沖湯調服可解毒,外敷可散癰腫。
民間常用驗方
1,治痄腮:黑豆80克,綠豆100克,冰糖50克,一起水煮至豆爛,待冷后食用,1日1次,連用兩三日。
2,治風濕性關節痛:黑豆100克,生姜100克,木瓜60克,加水適量煮至豆爛,調味后食豆與湯,1日1次,連服3~5次。
3,治婦女白帶:黑豆100克,淮山藥50克,黨參30克,水煮至豆爛,加白糖調味,1日1次,連服3~7天。
4,諸魚中毒:黑豆50克,甘草10克,煮汁一碗,飲之即可解毒。
5,治陰虛盜汗、自汗:黑豆衣10克,浮小麥10克(或黃芪10克),水煮服用,連用3天。
6,治高血壓:黑豆200克,陳醋500克,浸一周后,每次嚼服30粒,1日3次。
民間還有很多以黑豆為主料或與其他食物配伍的功能性食(湯)譜,下面介紹幾則以供大家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加以選用:
黑豆鯽魚湯
原料:黑豆100克,鯽魚1條(約300克),鹽、姜、油、味精適量。
制作:①黑豆洗凈,用冷水浸泡四五個小時。②鯽魚洗凈殺好,抹干體表水分。③熱鍋放油,放入鯽魚,煎至兩面微黃出香氣。④加入適量開水,并倒入黑豆、姜片,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煮至豆、魚熟爛,再下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補腎益脾、烏發明目、通乳養虛、祛濕利尿、降脂通便,尤宜于中老年人、病后虛弱者和孕、產婦食用。
黑豆紅棗桂圓肉湯
原料:黑豆100克,紅棗50克,桂圓肉15克。白糖適量。
制作:①將黑豆、紅棗洗凈,與桂園肉一起放人沙鍋中,加清水3碗,文火煎煮。②待清水熬至三分之二時,去掉湯面浮渣,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此湯健脾、補腎、養血、安神、滋陰、潤發、明目、益肝,尤宜于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痛、須發早白、脾虛足腫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