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愈演愈烈,投資增長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在中央提出繼續對投資保持增長和優化結構的時候,該如何打一場捍衛資產升值、保值的攻堅戰。
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CPI從今年第一季度2.2%,第二季度2.9%,逐步上升的基礎之上,第三季度上升到了3.5%。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CPI的預測,趨勢是2011年價格上漲水平會比今年有所增加?!耙簿褪钦f,CPI在2011年上升幅度要比今年略高一點,這也是根據一些新出現的情況做出來的預測?!?/p>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穩定經濟增長,管好通脹預期已經成為主要任務。如何處理好增長、價格和穩定的關系,將成為2011年宏觀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問題。
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分析,明年的投資增長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投資要繼續保持增長
12月3日,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的一個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明年經濟工作。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指出,繼續對投資保持增長和優化結構。
張漢亞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中央對投資不是要往下壓,而是要保持增長?!八詮闹醒胝邅碇v,應該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提出了很多戰略措施,農業發展、現代制造業發展、城鎮化發展等等,應該說都需要大量的投資?!?/p>
“新農村要建設,自主創新也要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投資?!睆垵h亞認為,結構調整本身就靠投資。不投資就沒有新的生產能力,就沒有新的產業,就沒有結構調整。
2011年國家提出“十二五”期間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達到GDP的8%,明年就要啟動,從這個角度來講,新農村建設明年還要繼續,包括政府的投資投入勢必較多。
同時,也存在著制約投資的因素存在。張漢亞指出,一個明顯特點是——制造業競爭熱烈,企業缺乏投資熱情。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制造業產品的生產能力屬于處于生產過剩狀態。
張漢亞稱,“我經常碰到一些企業問,究竟現在投什么能夠掙錢?他們說各個方面都不掙錢,所以有人沒有辦法,把錢投到房地產,投到股市。所以明年過剩會更加激烈?!?/p>
事實上,投資的不利因素還包括,截至目前民營投資環境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雖然國家在2010年再次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公布了新“三十六條”。但實際上落實還有困難。到現在為止,國家要求各部委出臺的一些配套性文件基本沒有,或者出臺的比較少,地方上有的出臺了,但大部分還沒有出臺。
一般制造業如前所述缺乏投資熱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存在。估計這些問題在2011年仍然難以獲得有效解決,且繼續影響占全社會投資50%左右的民營企業投資。
通貨膨脹的因素
汪同三指出,現在分析起來,現階段造成我國價格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幾個:
一是國際性收入性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上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譬如石油,是明顯的上漲趨勢。美國采取的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一個可能的結果也是繼續促使國際市場上一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流動性更加寬松。
二是我們在過去兩年中,為了及時有效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執行過程當中,有些地方也是超過了適度寬松的力度,造成我們現在貨幣供給流動性比較大。
有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新增貸款規模接近10萬億,今年新增貸款規模也在7、8萬億左右水平。如此高強度的新增貸款規模的出現,必然造成我國流動性上過于寬松的狀態,它會明顯形成一種價格上漲的壓力。“這樣多的流動性在經濟運行中存在,它們必然要去尋找提高回報率的機會,會造成通貨膨脹壓力,不僅在中國如此,在全世界也是這樣的情況?!蓖敉f。
三是我國現在農業還比較薄弱。“游資要提高自己的回報率,找到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就是大蒜、綠豆這類農產品上面?!蓖敉J為,出現這種情況,很生動地說明我們的農業基礎還是相當薄弱的,使這些需要提高回報率的游資能夠在農產品上找到他們的突破口。
實際上,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曾經出現過三次比較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這三次比較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直接的導火索都是和農業相關的。
導火索與農業相關
第一次出現是2003年下半年,在“非典”之后,我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價格上漲壓力。當時價格上漲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食品,特別是糧食價格的上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糧食播種面積在逐步下降,糧食產量也在逐步下降。造成21世紀初我國的糧食供求關系緊張而導致食品價格的上漲,它是2003年我國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明顯爆發點。
2004年開始,我國在宏觀調控中加大了增加糧食生產、發展農業的政策力度。比如從2004年開始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種糧進行直補,農民購買化肥、良種、農機具,政策給補貼,取消農業稅,這些措施都是通過加強農業生產,抑制通貨膨脹的形式出現。
第二次是在2007年下半年,該次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導火索是豬肉,因為豬藍耳病造成豬肉價格的上漲。這一次出現通貨膨脹的導火索也是在一些小宗的農產品上首先出現。所以,我國農業的薄弱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尚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汪同三認為,在我國的農業還沒有真正得到加強之前,農業的薄弱會形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別是2011年氣候條件如何,我們的糧食生產能不能繼續保持一個比較好的收成,這都會影響到2011年的農產品價格水平?!?/p>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會成為通貨膨脹的因素。
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中,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又進一步提到了“兩個相適應”,就是居民收入的增長要和經濟增長相適應,勞動報酬的增長要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適應?!皟蓚€相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尺度,如果超過了這樣的尺度,比如勞動報酬的增長超過了生產率的增長,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式的通貨膨脹。
房地產調控影響投資增長
張漢亞認為,現在房地產投資已經占投資總量五分之一。房地產下降5個百分點投資增長,全社會投資就會下降1個百分點。因此,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貫徹執行將影響未來全社會投資增長。
相比某些行業,房地產業很少政策限制,較低的技術門檻,對于資金寬裕,在本行業內短期難以找到收益滿意的投資項目的企業來說極具誘惑力。如海爾、美的、海信等家電制造業企業紛紛成立房地產公司。同為家電巨頭的TCL、康佳也通過戰略合作或拍得土地發展房地產業務。國內軟件行業大佬用友和IT業的一哥聯想集團加入了萬達集團、泛海集團、大連一方集團、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組成的聯合艦隊,投資開發規模達200億元,占地面積約2.7萬畝的長白山旅游地產項目。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1年《住房綠皮書》分析認為,2009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平均毛利潤率為55.72%。隨著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重組整合為名將民間資本擠出煤礦等資源性領域,民間投資渠道愈窄,中國經濟將面臨著經濟房地產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