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租賃是個投入大、風險高的服務行業,小公司與大公司競爭,拼不過價格,就只能拼服務。
8月底,上海一嗨租車喜獲以高盛為首的投資者70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十幾天后,聯想控股12億押寶神州租車。短短一個月里,兩筆巨額資金集中進駐,使得一向略顯平靜的汽車租賃業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一年內使得直營網點覆蓋超過100座城市,并且在不久的未來登陸資本市場”,這是一嗨租車的雄心;“到2015年,公司實現10萬輛車的規模,20%的市場份額”,這是神州租車的壯志。兩大巨頭可謂是風生水起,但是在這個沒有“絕對的老大”的行業里,屬于絕大多數的中小汽車租賃公司,他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怎么樣呢?又將如何應對這場由行業巨頭掀起的整合浪潮呢?
租車正流行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集中流入,一嗨租車創始人張瑞平認為,這并不是巧合,中國的租車行業將迎來下一輪的蓬勃發展。資深汽車評論員賈新光則直言稱,“在國內,目前個人租車的習慣完全還沒養成。現在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那么,消費者又是如何算賬?記者對在租車消費的一些人進行了調查。
早在9月初,魏同學就開始籌劃國慶長假的旅行計劃,與以往出游不同,這次他決定嘗試一下租車自駕游。“我們一共有8個同學,4個有駕照,準備預訂兩臺車,從北京去山西太原自由旅游。”魏同學算了一筆賬:租車費用加上油費、路費、停車費等等,每輛車每天不超過450元,平均到每個同學身上100多元。“租車不僅方便,而且實惠,應該可以比坐火車往返,再打車轉景點的花費少一些。”
“國慶,我早和女朋友商量好了,打算租輛車回她家,拜見一下自己未來的丈母娘。”說起這事,小趙臉上還流露出了一點不好意思,“主要是想開輛好點的車,討好一下丈母娘,給自己加點印象分。”
張燕,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租車很方便,我經常要到外地出差,在機場租車只需要半個小時就搞定了,比排隊打車還快。”
至于租車、買車哪個更實惠,張燕幫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在居住地經常性用車,假如買一輛15萬元左右的車,開三年折舊率為40%,作為二手車可以買9萬,油費、保險費等雜費加起來每年2萬元,三年就是6萬元,也就是說三年用車費用一共12萬。如果租一輛15萬元左右的車,每月的租金是6500元左右,一年的費用就是7.8萬,三年就是20多萬,比較起來買車比租車劃算。但是如果只是周六日出行,偶爾用車,12萬元可以租車400天,也就是一年可用130多天,租車比較合算。“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車。”
“看看每天在車管所參加駕照考試的人有多少,就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了。有駕照不一定有車,偶爾租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時尚。”在清華東門附近一家租車公司工作的小張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車節前半個月就被全部預訂了,臨時想租車幾乎不可能。”
這口飯并不容易吃
一個院子加上幾十輛車,甚至是十幾輛,就可以注冊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再加上生意如此紅火,這個錢這么好賺嗎?
其實,深入了解后,記者才發現,這個行業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盡管正如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所說,“上億人擁有駕駛證、GPS導航普及、身份認證方便、信用卡發達以及整車價格下降”等因素,都為汽車租賃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想在這個行業混口飯吃也并不容易,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公司更不容易。
事實上,汽車租賃業是個涉及多個環節的高風險行業——車輛貶值、違章不是實時結算、監管難等難題會將風險一觸即發。任何一個地方的紕漏,都有可能成為拉后腿的環節。
汽車租賃還是個投資大、損耗高的產業,要想做到中型大小,公司至少要擁有50輛車以上,至少投資500多萬。
除了個別大型的或者由汽車制造商組建的汽車租賃公司外,市場上大部分公司采用的車輛多是有著3~5年車齡的二手車,由于租賃中的汽車磨損特別快,所以每4~5年就需要更換一批車輛。這種運作模式使得公司收益主要來自兩大部分,即出租所得和二手車買賣。但由于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租賃汽車磨損加快以及我國二手車市場尚不完善,想從二手車買賣中獲取高利潤基本上很難,所以汽車租賃公司盈利更多地依賴出租所得。
曾有業內人士計算過,假設4~5年為一個投資周期,汽車租賃公司想在3年內回本,給公司留下一些盈利空間,那么,企業的收支平衡點大約在日均出租率為70%左右。
但現實情況是,汽車租賃是個淡旺季業務量差別很大的行業,“一車難求”僅屬偶然事件。規模大、運作好的公司才有可能日出租率保持在七八成的水平,一些小公司甚至不到五成。這也是小型汽車租賃公司非常歡迎私家車“掛靠”的重要原因。
出路何在?
國內目前從事汽車租賃服務的企業約有5000~10000家,擁有超過300輛租賃車輛的企業卻僅有20家左右,租賃車輛總數僅有4萬輛左右,并且彳亍業集中度非常低,即便是神州、一嗨等行業巨頭市場占有率也僅為2%~3%。所以人們最愛使用“沒有老大的江湖”來形容整個行業發展現狀。
但是,現如今,神州、一嗨等行業巨頭不僅借助巨額資金的支持率先向行業老大發起了沖刺,還挑起了價格戰,推動行業的整合。
這個市場未來會怎么樣?多位從業人員認為,小公司可能要“死一半”。
面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整合大潮,一位資深的從業人員提醒人們,商務租車是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我覺得,一些有條件的公司可以考慮專門做商務租車這塊。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除了大經濟周期運動引起的整體市場萎縮外,這部分業務的淡旺季區別不是特別明顯,相對私人租車,商務租車一般是長期租賃,業務更加穩定。另一方面,專業化經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開支,便于提高競爭力。”
據記者調查了解,隨著經濟的復蘇,商務租車市場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選擇用車外包,這塊市場不僅潛力巨大,也—直是汽車租賃的業務主力。
另外,處于成本劣勢的中小汽車租賃公司,除了“等死”、“被收購”,想要生存盈利,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抓住市場空白。據了解,一些中小汽車租賃公司并沒有跟隨兩大行業巨頭降價腳步,而是選擇用更加貼心、便捷的服務,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比如,在地鐵站、火車站等地方設立網點;推出專門針對大學生客群的服務套餐等等。
也許,不久的將來,會如張瑞平所預期的那樣,汽車租賃業成為一個典型的寡頭行業,但是只要找準機會,小公司想要夾縫里生存并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