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結構建筑以及與之相關的木產業發展前景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而作為原料國產化的大后方,大興安嶺林區也正在積極參與行業標準、規范的制定。
在中國倡導低碳的大背景下,木結構建筑以及與之相關的木產業發展前景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
木結構建筑發展飛速
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90%以上的民用住宅都采用木結構;日本的民用建筑已達到65%以上;我國木結構建筑在停滯20年后的今天尚處于起步階段;自從引進北美的現代木結構房屋以來,由于木結構建筑設計靈活、節能,環保、抗震及施工時間短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認可。近幾年來,我國沿海發達地區木結構建筑發展較快,逐步由小型民用建筑發展為公用建筑。
也正是在這個發展機遇下,2010年8月16日至19日,中國建筑學會結構分會木結構專業委員會第五次工作會議暨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議在上海召開。
作為國內較早的加工、建造及出口原木房屋、木結構房屋的專業企業,營口小雨集成房屋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秦邦國在年會上除了認真聽取了業內專家、同行們的學術研討,同其他與會者一道,還饒有情趣地前往世博園參觀了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溫哥華案例館等相關木結構展館,他認為這也是木結構學術交流會的又一次饕餮盛宴。
無論美輪美奐的外觀,還是節能環保的科技含量,城市最佳實踐區溫哥華案例館都值得游客深思回味。溫哥華案例館的墻壁主要是軟木材質,既可防火又可抗震,是安全性能極佳的建筑代表。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展館的墻壁主要分為內壁和外壁兩部分。定向刨花板是墻壁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加之玻璃纖維和石膏墻構成內壁。外壁加上一層呼吸紙,具有防火防輻射的作用,定向刨花板的木材主要采自云杉、冷杉的樹群,加之玻璃纖維,通過膠合加固,制成房屋的立柱框架,具有抗震功能。而石膏墻可以防火耐高溫。可以耐三至四小時的火燒。在北美,百分之九十的房屋都是這樣的材質和機構。
木結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程少安稱,過去二十年,人們一直在對現代木結構建筑進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和提高抗震性能。對北美地震中房屋性能的考察也使得木框架建筑受益良多。實踐證明,現代木結構建筑是一種久經證實的建筑方法,能夠在強烈的地震中為人們帶來安全。
大興安嶺木建筑企業“組團”參會
在木結構行業年會召開的同時,第二屆上海國際木制環保住宅展覽也在同一地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作為該年會以及住宅展覽的一個大的亮點,在大興安嶺當地政府主管部門領導的帶領下,大興安嶺數十家知名木建筑企業“組團”前來參會參展,現場搭建一座座的1:1比例的別致木屋、木別墅吸引了參觀者絡繹不絕前來“串門”。
年會期間,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中,據大興安嶺林產工業處處長張東彪介紹,大興安嶺發展木結構建筑等林產工業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
大興安嶺是我國最大的林區,資源豐富,實施“天保工程”后每年仍有214萬立方米的采伐任務,并可生產近60萬立方米的伐區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還有多年困在山上的風倒木、風折術、漂流木及伐區剩余物。可以說,為林產工業加工企業提供了原料保證。
張東彪指出,尤其是占大興安嶺森林資源總量70%的落葉松,其硬度大,耐腐蝕性高,紋理直、均勻,并且纖維索、半纖維素和木素含量較高,分別是33%、20%至35%和15%至35%。其纖維較其他材種長,是生產高密度纖維板和旅游木屋等木結構建筑的理想原料。
張東彪稱,以木屋產業化帶動結構調整,是大興安嶺林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他認為,“大興安嶺林區現有林產工業企業無論從規模、設備、質量等方面均性能偏低,在新產品開發、應用新技術等方面能力亦較弱。為了壯大我區林產工業規模,促進我區林產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使我區資源和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流動和優化配置,發展木屋產業在這方面便成為一條可行的途徑?!?/p>
2009年7月,在張東彪時任漠河縣縣長時,便積極將大興安嶺林區的木業發展與木建筑、木結構行業、市場對接。上一屆年會(木結構專業委員會第四次年會)便在漠河召開。
在《小康·財智》記者的采訪中,木結構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偉回憶了一樁業內趣事。當年木結構建筑發展還沒有被大眾所熟知時,也是這位張縣長,就有先見之明地早早認識到了木結構建筑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對當地林業經濟所帶來的不可估量推動力。為了多方“取經”,張東彪曾經到他所在的學校辦公室去推門,不請自來,就木結構建筑問題問東問西……
時至今日,大興安嶺林區不僅成為了木結構建筑在中國發展,以及所需原料逐步國產化的巨大后方市場,而且在行業規范、標準制定上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膠合木生產線便是在此誕生。
張東彪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木屋產業的發展,不但能促進大興安嶺地區木材加工技術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各企業間的專業化分工合作,盤活閑置資產,使大興安嶺地區林產工業整體呈跨越式發展。